第一财讯:中国人民银行1月8日公布201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高于市场预期。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数据显示,12月M2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2.7%,与央行公布的11月水平持平。
数据还显示,2011年末狭义货币(M1)余额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11月末高0.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年净投放现金6161亿元,同比少投放214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指出,M2数值显示预期调控目标较好完成。当然也要看到,银行资金体外循环的规模依然较大,比如银行通过理财产品、信托等方式聚集起来的大量资金,投放到了一些经济领域中。因此从统计观测来看,未来单看M2指标的增幅有失偏颇,应采用更大的口径,比如社会融资总量,来进行总体观测,才能得出一些客观的结论。
自2011年10月起,央行的货币供应量数据已经包括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新增信贷方面,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05亿元,同比多增1823亿元。新增贷款数额也高于市场预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数据显示,12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5920亿元,高于央行公布的11月规模(5622亿元)。
201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4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5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2亿元。
“12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预期。”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此前预计全年新增贷款7.2万亿元,实际增长了近7.5万亿元。这表明在12月份,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之后,监管层出手比较快,力度比较大,信贷投放步伐有所加快。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数据大幅度超过预期。“市场普遍预期全年增速应该稳定在上个月的水平。”
与往年不同,对于2011年的调控目标,监管层仅设定了16%的M2增速目标,但并未给出全年新增贷款目标。年初,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新增贷款规模在7.5万亿元左右,而到了年底,随着信贷投放的持续疲软,这一预测值继而又降至7.2万亿元左右。
从数据上看,在11月末的时候,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还仅仅在6.8万亿元左右,离7.5万亿元尚有较大差距。
李慧勇认为,贷款超预期原因有二:其一,存款大幅度增加;其二,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统计显示,2011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8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比11月末高0.4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但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462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有相当部分在12月31日之前到期,理财产品由此重归存款。”盛宏清还表示,在12月份,财政存款投放的规模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存款的规模。
一位银行业人士称,除了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外,12月银行加大了对负债业务的考核力度,在存款方面下大力气。
货币政策方面,郭田勇指出,目前总的基调还是应该保持稳健,但是之所以强调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是为应对未来实体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情况,包括经济下滑的可能性。从政策口径来看,还应该适度的采取一些定向、定向的适度性的放松。
李慧勇认为,2012年最主要的工作重点还是避免外汇占款大幅下降导致的货币供应紧缩。外汇占款是国内流动性投放的源头,目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外汇流向由流入变为流出。因此要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必须通过专业的对冲手段去对冲,比如下调准备金率、贷存比的清算范围的迅速调整,保证经济运行,从而为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的目标提供保障。
因2012年流动性面临大幅流出压力,调整准备金率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李慧勇预计存准率会下调4次左右,最主要时段在三季度之前。他并指出,利率使用的空间不大,如果有可能,时点应该在3、4月份。
此外,央行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还显示,2011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8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109亿元。
2011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累计发生1.56万亿元、5212.7亿元、201.5亿元、90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