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及最多的两个词恐怕就是“蓝筹”与“价值”了,他在多个场合表情严肃地苦心规劝,无非是想告诉人们:拥抱蓝筹吧!大多数所谓“时尚”的股票其实不值得投资。
价值型的股票长期来看终究会胜出,这早就是市场中公开的秘密。可不少投资者试图去相信和寻找一些“奇迹”,渴望赚快钱、赚大钱和一夜暴富的投资心态从未远离,却很少有人愿意遵循常识。因此,蓝筹股在A股的历史上总是不受待见。
但是,这种现象存在改变的可能。
借用郭树清的话就是目前蓝筹股具有“罕见”投资价值,而监管层的力挺只是预热,蓝筹的力量在未来应该会慢慢显现。
什么是蓝筹?
投资者或多或少都会谈及蓝筹股,但很少有人真正能够理解蓝筹究竟意味着什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蓝筹并不存在一个明确和公认的定义,正是由于它的概念模糊,所以理解蓝筹需要从多个层面的解读。
首先,因为风险的共通性,资本市场中的蓝筹(blue chip)一词来源于西方的赌场。早期的西方赌场,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后来将这个词汇引申到股票当中,蓝筹股便代表了那些大型的、增长稳定的公司。
由此可见,“大”是蓝筹概念的本源,也是蓝筹的题中之意。
而美国纽交所的定义,所谓蓝筹股是指以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超越经济周期的盈利能力与可靠性,从而赢得声誉企业的股票。这个“官方”定义给人的印象是定性认识偏多,定量的界定偏少。
《投资者报》在询问了国内众多市场人士对蓝筹的看法(详见C05版)之后,发现国内的投资者同样很难给出蓝筹的明确定义。但是,他们基本上都同意蓝筹概念中应含有业绩基因,盈利能力及收益稳定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除了业绩优良,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在谈及蓝筹股时还会考虑到公司在行业内是否占重要支配性地位、成交是否活跃以及红利是否优厚等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说蓝筹股都是大公司的股票,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因为有些大公司的股票可能会不符合上面的一些条件,所以并不一定都是蓝筹股。
最后,蓝筹股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而发生改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其中的30只成份股一般被看作是美国蓝筹股的代表,但极少有公司能够长时间的呆在里面,从早期的铁路股,到后来的工业股和金融股,以及现在高科技股和消费股,成份股一直在变化,也就是说美国的蓝筹股也随着时间在变化。
为何选蓝筹股?
在了解蓝筹的大致的概念后,我们回到前文所说的那个话题,为什么A股的蓝筹热可能会即将到来?监管层的大力推动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是这并不是全部。
郭树清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我国股市估值现在已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与国际上的主要市场基本相当,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倡导理性投资遇到了最好时机。
过去的两年,A股在经历了大幅下跌后,即便是反弹也是增长型(或者是概念型)的股票跑在前面,而以蓝筹为代表的价值型股票基本上没怎么上涨。因此,蓝筹股的低估值是当然的吸引力之一。
据统计,沪深300目前的静态市盈率不到13倍,这意味着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以上,这个数字足以跑赢通胀和银行定存。
其二,基本上蓝筹股都是那些在时间的检验中能够胜出的公司和股票,他们在经济景气与萧条中都能够保持稳定,整体波动性更小。蓝筹公司本身就有数额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利润,这些股票不会像那些概念型股票将所有的幸福都寄望于10年之后,往往股市短期的增长动力就能推动蓝筹股价的上涨。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价值型股票总是能比增长型股票带来更多的回报。
其三,蓝筹股的分红会更有保障,而A股蓝筹股的股息率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现在投资A股的蓝筹公司,不仅能够带来较为稳定的股息收入,而且还会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投资者的整体风险偏好可能会有所改变,他们或许要从寻找“奇迹”中回归到追求稳定,毕竟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再像前30年那样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了(这是“奇迹”会减少的背景)。
从人口结构的变化来看,老龄化的到来或许会对投资偏好产生重要影响,寻求稳定回报大势所趋,今年热烈讨论的养老金入市或许正好与此有关,而蓝筹股的特性正好符合了未来投资偏好的转变特征。
我们的新蓝筹
以上都是要选择蓝筹股的理由,如果你相信价值型股票最终会打败那些看似“迷人”的概念型股票,那么,接下来你可以看看我们为你挑选的100只新蓝筹。所谓新,一方面是和沪深300等传统蓝筹股不同意义的新;另一方面是我们筛选蓝筹股的标准也和传统蓝筹有别。
简单地来说,“大而优”应该是蓝筹股的主要筛选标准。因此,我们通过对A股所有公司的市值、过去三年公司的业绩比较,以及参考股息率回报,筛选出了100只新蓝筹股(详见C06~07版),既包括了49家传统蓝筹公司(即属于沪深300公司),也包含了51家非传统蓝筹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市值较大、并且业绩优良、而且有较高的股息率。
另外,在100家公司中,我们将它们的估值与行业均值进行了比较,并对业绩作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且增速在10%以上),同时参考公司整体声誉及行业地位,最后我们还为投资者选出了A股10只最具投资价值的“罕见”蓝筹,他们分别是:中青旅、苏宁电器、泸州老窖、中国南车、上海医药、中国建筑、三一重工、万科A、格力电器以及工商银行。
而这10只“罕见”蓝筹股过去三年净利润年均增幅普遍超过25%。从估值上来看,10只股票的市盈率大多处于历史低位,并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他们眼中的蓝筹股
“蓝筹不能简单地以市值大小来选择”
基金、保险等机构,作为长期投资者都比较看好大盘蓝筹股。作为基金投资看好的蓝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行业龙头。第二,盈利比较稳定增长。第三,有核心竞争力。第四,具有较强的现金分红能力,他有这个能力,但不见得一定要拿出现金来分红。
选择蓝筹不能简单地以市值大小来选择,如果这样理解就狭隘了,要按照行业去选择,这样才能真正选出蓝筹股,如果只是横向地只看市值,你会很偏,银行将会大部分入选;选择蓝筹还要在比较成熟的行业中选择,选竞争很充分且在格局中处在龙头位置的企业,如空调行业现在的格力和美的。
“消费服务科技的蓝筹股会不断增多”
当前市场上蓝筹股是指行业地位突出、业绩优异、盈利能力强且持续稳定,市值及权重较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形象的公司。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导产业的交替,不同行业景气度变化,蓝筹股的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轻工业居主导地位,涌现了一批以四川长虹为代表的蓝筹股;现阶段中国处于重化工业时期,资本和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主要推动作用,以汽车、机械、石化、金融等为代表的蓝筹股居多;未来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蓝筹股会不断增多。
“特点是业绩优良且持续现金分红”
蓝筹股也有很多种类,但是蓝筹股的统一的特点就是业绩优良且持续现金分红。
对于蓝筹股的印象,许多人都还仅仅停留在金融、地产等大盘股的概念上。这是比较狭隘的看法,蓝筹股不只是大盘股,一些有高成长潜力的行业和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蓝筹股。目前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及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政策支持力度大、盈利能力强、市场空间大的特点,这些行业的领先公司有望成为未来的新蓝筹公司。
“分红收益率应该超过国债收益水平”
按照我们的理解,蓝筹股的特征以下指标必须考虑:盈利稳定性、流动性、分红以及预期分红率。分红收益率应该超过国债收益水平。
蓝筹的估值较低,股价也低,其根本原因是在经济转型中,市场对蓝筹公司能否保持盈利稳定性有所担忧。但事实上,经济如果保持稳健发展,对这类公司的担忧是多余的。提高分红率是提升蓝筹股吸引力的主要方式。
目前在市场上的蓝筹一度还处于成长期,融资需求较大。现在它们逐渐进入了稳定期,分红率理应提高。
“创造价值能力、市值相对大且具备穿越周期的力量”
在我看来,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主要指金融股。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认为蓝筹股有罕见的投资价值的基础也是金融股在打底。
但并不是所有的金融股都有投资价值,它们还得经受住未来几年银行盈利下调、地方债务到期的挑战,那些具备风控能力的金融股,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其他大的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不是很看好。现在很多舆论说蓝筹股估值低,这种说法不准确。国外说的市盈率是按照多年的业绩平均而来,而我们是按照当年业绩计算,因此不能准确说明股票的估值。衡量蓝筹股的标准是创造价值能力、市值相对大且具备穿越周期的力量。
“蓝筹的市盈率都比成长股要低”
从实际投资角度看,目前A股并没有明确的蓝筹概念,主要的原因是A股整体现金分红水平较低,而这点恰恰是国外蓝筹股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在国内,一般意义上的蓝筹股是指大盘蓝筹。也就是说,一是盘子一般比较大,流动市值和总资产一般要超过200亿左右;二是业绩增长常年比较稳定,能够长年保持分红同时分红收益也略高于平均水平。大盘蓝筹一般都被定义为价值股,一方面表明其分红价值,一方面也表明其成长性有限。因此一般来说,大盘蓝筹的市盈率都比成长股要低。因为其业绩增长稳定,因此价值很容易被算出,所以一旦超跌,就会有人买入。
“中石化算不上什么蓝筹”
蓝筹是一个模糊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盈利稳定、盘子比较大、业绩良好的股票都可以称之为蓝筹。像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是消费类中的蓝筹股。银行等金融股,从基本面来看的话也是蓝筹。但是像中石化这类没有良好回报,令股民亏损的股票,应该算不上什么蓝筹。
蓝筹股可以是大盘股,但并不是所有的大盘股都是蓝筹股。其中的差别是,业绩是否要良好的回报。蓝筹股目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估值,某些股票也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可以说蓝筹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是投资蓝筹股的最好时机”
蓝筹股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大体分布在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里,尤其指那些大型国际、业绩稳定的公司。蓝筹股以前不涨,不等于永远不涨,随着股东文化的改善及长期资本入市,投资者的结构改变会导致长期投资行为增加,千年铁树终会开花。
目前是投资蓝筹股的最好时机。在我看来,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由蓝筹股所代表的上市公司所组成,投资蓝筹股是分享国民高速经济成长的途径。蓝筹股占据了整体上市公司的利润组成的绝对比例,沪深300占整体上市公司利润84%,只剩下16%由近2000个上市公司分抢,垃圾股及题材股的炒作更多是相互对赌,蓝筹股才是以后养老金等长期资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