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敌人是谁的话,很多人会认为是印度。但实际上,这还是个乐观的回答。
“双方的差距不小。”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首席服务学家陈刚曾经多次去过印度,在考察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以看到,2005年到2007年间,微软在印度申请了908项专利,IBM申请了404项专利,而当地外包巨头Infosys则申请29项,Wipro则没有申请一项专利。但是现在再去看看,TCS申请了363项,Infosys 256项,Wipro 136项,印度外包巨头对专利的重视程度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个数字远远大于国内。”
就在我们本土的软件服务外包公司高速成长的同时,印度公司已经率先脱下了外包这顶帽子,开始走向高端的服务咨询业务。
以Infosys为例,这家刚刚被Cognizant超越、让出“全球最大IT外包服务商”桂冠的印度外包巨头,终于在8月9号迎来了一个的好消息:印度邮政、印度通讯和信息部和印度政府联合宣布,由Infosys负责其金融及保险业务的转型。根据协议,Infosys将为印度邮政安装其自主研发的核心银行和保险系统,项目总价值约1.26亿美元。
对于市值超过234亿美元的Infosys而言,这份来自印度国内,而不是其最传统客户所在地欧美的订单,来得很及时。作为一家有30年历史,一度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Infosys正谋求转型,新任CEO S D Shibulal希望把Infosys变成一家科技和商业咨询服务公司,它急需一个成功的项目回答纳斯达克的质疑。
Infosys之前公布的2012财年第四季度(2012年1至3月)财报显示,其收入增长率低于预期2.2%,同时Infosys下调其下一财年业绩增长率的预估指导值至8%至10%,远低于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给出的全行业平均增长值11%至14%。
然而纳斯达克的投资者们关心的显然不只是股价,而是Shibulal主导的“Infosys3.0”转型。
“没有所谓的最佳转型时机,但如果不转型,就一定会死。”在这位新晋CEO的蓝图里,Infosys将不再止步于一家传统的软件外包公司,Shibulal希望把Infosys打造成一家创新型服务公司,除了外包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业务之外,来自商业咨询、自主高科技软件持续订阅业务的份额也将大大提升。去年,Infosys正式将其公司名从“Infosys技术有限公司”变为“Infosys 有限公司”。
在3.0战略下,Infosys将自己为客户提供的商业价值定义为三条:高效运营、业务转型和加速创新。对应的,公司业务结构也调整为三大块:运营类服务、改造型服务和创新型服务。Infosys还在今年2月份宣布成为电信运营商Bharti Airtel手机支付业务“Airtel Money”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账单、为账户充值,并可以在超过7000家商店内消费。
“Infosys的十多万员工中有超过3000名年龄在45至55岁、行业背景很深的骨干员工,它在各行业都有从业20至25年的专家,这就是Infosys拓展面向不同用户群创新产品的基础。”陈刚表示,传统的外包项目不仅帮助Infosys完成了原始资源积累,并且储备了创新基因,支撑了Infosys意欲从“技术伙伴”转型为“商业伙伴”的野心。
“在Infosys的组织结构上,每条产品线都是在做市场上没有的、开创性的事情,他们都被当成一个创业小团队来对待。每个产品的负责人都被要求拥有产品愿景、负责产品规划和商业化。领导则需扮演风险投资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制度提供了试错的机会。”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的企业长期做的是被动的离岸外包,技术积累被严重分割,状态有些像打临工。
陈刚表示,“在做离岸的时候,国外公司通常是把前后衔接,服务的流程设计都已经做好了,我们这边只需要做个测试、编码,有时候甚至不知道给谁服务的,走向价值链的高端是件容易说却难做到的事情。“印度Infosys将测试和编程低端的业务转向30%高端行业咨询是经历了10年的经验积累和孜孜不倦的投资成果。”
IT观察人士冀勇庆则表示,如今,在全球外包产业的风向标、一年一度的NASCCOM(印度信息产业联合会)峰会上,印度人谈的早就已经不再是“卖人头”了,而是给福特汽车、花旗银行、宝洁这些跨国公司提供一整套的、针对行业的服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