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相互比价,不仅会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相应的外部影响。为控制汇率的外部影响,防止利用汇率政策以邻为壑,造成全球贸易的恶性竞争,主要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汇率协调和相互监督。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签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汇率监督的开始。从此,国际基金组织统一行使国际汇率监督权,基金组织成为各国汇率协调的主平台,《基金协定》及后续各个版本的《汇率政策监督决定》成为国际汇率监督的主要依据。
虽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后续的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担的汇率监督职责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内,国际货币汇率体系相对二战之前的局面较为有序和易于协调。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系日益紧密,宏观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越加明显。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有着重要影响,自身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财政货币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国的汇率体制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此次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各国所认同,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力度明显增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基金组织应在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加强财政、金融、货币与汇率监督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应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和方法,增强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的平衡增长。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我们必须主动熟悉国际汇率监督体系的各种规则,为中国的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互利共赢。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历时两年编写了《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嬗变》一书,全面研究了国际汇率监督的起源、理论和近年实践,并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角度对汇率监督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历史的思考。
只有深刻理解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演变及其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关系与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国际货币体系运行规律。本书既便于广大读者了解国际货币汇率变化的内在因果,也有利于政策研究者熟悉国际汇率监督规则并主动应对。希望更多读者飨食此书后对国际汇率监督体系更为熟识,为构建多元化、合理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言献策,共同促进国际金融经济规则的公平与公正,为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本文系作者为《国际汇率监督—— 规则的嬗变》一书所作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2012第一财经/信诚基金年度金融书籍榜单:榜单书籍
《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嬗变》
作者:李波、邢毓静、郑红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获奖点评:只有深刻理解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演变及其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关系与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国际货币体系运行规律。本书全面研究了国际汇率监督的起源、理论和近年实践,并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角度对汇率监督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历史的思考,不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国际货币汇率变化的内在因果,也有利于政策研究者熟悉国际汇率监督规则并主动应对。
书籍简介:
汇率作为货币之间的相互比价,不仅会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相应的外部影响。为控制汇率的外部影响,防止利用汇率政策“以邻为壑”,造成全球贸易的恶性竞争,主要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汇率政策的协调和相互监督。此次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各国所认同,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力度明显增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在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加强货币与汇率监督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增强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的平衡增长。
该书全面研究了国际汇率监督的起源、理论和近年实践,并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角度对汇率监督问题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探讨。
作者简介:
李波在2004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先后任副司长和司长。2009年11月任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拥有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和哈佛大学职业法律博士学位,以及中国和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资格。
邢毓静,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先后供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长期从事汇率政策研究。
郑红,经济学博士,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货币政策司、货币政策二司工作,期间派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执董顾问。2012年加入我国第一支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赛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任副总裁。长期从事汇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