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年度创业:生于2008,Season 5

第一财经周刊2012-12-28 14:54:00

责编:群硕系统

前季剧情:

2008年,《第一财经周刊》开始关注四家和自己同年诞生的创业公司,这四年中他们有过业务摇摆、人员变动、资金紧张,甚至退出—在2010年我们将创业者孙路更替为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总之一切创业公司应有的问题他们都有。好在,他们的付出都获得了一定的回报,在经验、业务还是声名上都有了积累。

2012年,高宽长、程炳皓和程亮不约而同地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牛文文所做的事也与此有很大关系,但这真的是所有人的机会吗?无论如何,他们都将与《第一财经周刊》一同进入创业的第五年,来看看他们2012年的故事吧!

终于赚钱了,不做乙方了

高宽长觉得做培训已经有些“变味儿”了,现在他集中精力做移动技术研发和方案服务。

高宽长一直说自己从2008年就开始做Android培训项目是“做早了”。在2011年逐渐淡化培训业务之后,2012年干脆停止招生了。

他不想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变成普遍意义上的培训学校—要在市场推广上花很多钱。当招生变成最要紧的问题时,培训的内容往往变得不太重要,高宽长在做培训的几年里渐渐明白学生对培训的消费是一次性的,他还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几年的培训项目帮他暂时解决了钱和积累的问题。首先培训的模式是先收费,这样公司对融资的需求不会很大;其次高宽长从一开始确定的思路就是在做培训的同时也做研发,这样后来放弃培训业务转向技术研发就顺理成章了。

与招生培训相比,做技术研发和解决方案服务显得比较简单。加上过去做培训学校积累的技术人员和在中国科学院留学创业园的背景,高宽长把公司的业务方向分成两部分:移动新媒体和移动教育。一个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和《中国日报》社的合作。高宽长的极地星空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做了一个移动新媒体技术实验室,除了为合作伙伴搭建服务端的移动平台,还可以通过复杂计算,对访问媒体的用户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不过,他仍然不希望被看成一个“外包”公司。外包公司的概念通常是和客户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甲方确定了需求,由乙方执行即可。高宽长会让自己的员工承担一些“咨询公司”的工作,因为客户有时候只知道自己需要在移动互联网的方向上做点事情,但是并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

这需要让技术人员从一开始就和客户待在一起,确定需求再做产品。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前期的成本会变得很高,也存在客户不签单的风险。回款和现金流方面的问题是现阶段的最大困难,也预感这个问题今后会长期存在。

从2008年到现在,高宽长也算经历了移动互联网从无到有,虽然自己的项目方向几次调整,好在,他赚钱了。明年他打算投入钱做运营,就像你听过的大多数创业故事那样,他不想再只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乙方了。

创业者 高宽长

诞生时间 2008年秋季

前季回放 在Android培训项目上找到新的机会。

2012年进展 退出培训,转向技术研发和方案服务,主要内容是移动新媒体和移动教育。

每年都在变,回到老本行

“网站三部曲”失败了,做回导演的程亮看到了移动终端的发展给微电影市场带来的机会。

2012年,程亮明白了自己很难真正地去领导一家互联网公司,也明白了自己的竞争力是什么。从2005年至今,他陆续创办了4个网站。社区网站“都市客”在2007年被现代传播收购;“不景气”和“国货墙”的域名已被注销;尽管目前仍有一些老用户还在72人网站上发帖,但因为没探索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程亮觉得它存在的价值也不大了。总结原因,程亮觉得最重要的因素还在自己。在所在的IT团队中,尽管自己的身份是老板,但他并没有对于业务的领导力。

程亮和团队把业务的重心转移到了微博平台的创意营销上,为包括百事在内的多个品牌运营官方微博,提供营销方案。在2011年,他仅花了4万块钱就拍了《宅男电台》这部微电影,到现在它已经在视频网站上累计了上千万的点击量了。紧随其后的还有资本,在2012年的前两个月内一共有11家投资机构找到程亮,想说服他重新回到“传统导演”的路径上去—接更大的片子。但他有了另外的想法。

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经历也让程亮对电影行业有了新的理解。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更能满足观众越来越碎片的,免费或少收费的观影需求。他觉得微电影和传统电影在未来会成为两类并行的行业:微电影会比现在更流行,而传统电影会向巨幕和3D发展。“机会还在于,微电影作为一个新生的领域,它有前景,而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程亮认为自己可以抓住这样的市场机会。

自去年的《宅男电台》之后,程亮又拍了《遍地黄金》,《天台》等多部微电影,他现在有自己的微电影团队,有了自己的专职编剧。“公司现在连接客户和视频网站,拍微电影”,程亮说,微电影是工作的一部分,公司还为客户在网络上做整体的推广。他却用了“分裂”二字来形容眼下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时间做导演拍片子,一部分负责微博营销的创意工作,充当创意总监,定期拜访客户。

不过这种“不舒适”的工作状态很快就要结束了,程亮说大巷科技目前正在招聘创意总监,眼下自己做的工作将会部分移交给后继者,自己会专注于内容。程亮看清一个事实,文艺青年就该做文艺事。但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事。

创业者 程亮

诞生时间 2008年5月

前季回放 大巷科技把业务重心从网站运营转移到微博营销上,公司获得了收入,程亮拿出宽裕的资金拍摄了微电影《宅男电台》,获得了成功。

2012年进展 程亮组建了自己的微电影团队,有了自己的专职编剧。除了继续做创意营销这块业务,他打算在微电影的路上走远一点。

跟用户一起慢慢变老

程炳皓调整了开心网的内部结构,希望抓住移动互联网机会,同时也让原来的用户继续使用“开心宝宝”。

如果说“开心网”在用户的心里还是那个抢车位和偷菜的社区,那么程炳皓希望今后这三个字能够成为一个公司品牌—以某几个产品为核心,比如“开心宝宝”,但是业务更加多元。

这是2012年程炳皓想得更清楚的一点。从2008年创立至今开心网即将迈入第五年,这家公司过山车似的发展路径也让程炳皓始料未及。

即使产品具有先发优势,用户活跃度的大幅下跌让开心网的运营能力一度受到质疑。“作为CEO,程炳皓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样把一家公司带好,而不仅仅是怎样把一个产品做好”,开心网副总裁郭巍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程炳皓今年在很多场合表明了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看好。他认为这是一个有机会出现颠覆性创新产品的领域,但前提是“脱离以前互联网公司的影响”。

这是开心网内部结构调整的一部分。2012年年中,开心网的业务被分成了三块:社区、游戏和创新业务工作室,并新成立了移动游戏和海外游戏部门。

移动游戏部门推出独立于社区的iOS和Android游戏;海外游戏部门则发行和运营第三方游戏,并且尝试自己研发。新的部门与社区关系已经很弱,但在程炳皓的计划中,它们将与网页和社交游戏一样,成为开心网现金流的来源。

这几年,开心网最红火时的用户“70后”和“80后”越来越多地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开心网也想继续为他们提供服务。“开心宝宝”就是这样一款App,它用一棵“成长树”记录下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瞬间,内容包括照片、文字、录音、视频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此外,这款应用还提供免费云存储空间,可以用来存放宝宝照片和视频。

开心网计划通过“开心宝宝”这样的垂直性社区产品想办法将原有的用户量调动起来,游戏则提供收入和现金流,同时不放过其他新的增长机会。

除了业务,今年程炳皓也调整了对待“人”的方式。每个月程炳皓至少要参加两次午餐会,员工在会上可以直接和他沟通所有的问题。

为了降低公司的流动率,开心网的管理层请HR针对在职和离职的员工做了调查,并提供系统的内部培训。在开心网办公室的门口,一张易拉宝打印了这个月员工可以参与培训的课程—在程炳皓看来,这些都是他以前“做得很差”的部分。

回顾2011年,开心网认为自己至少做对了两件事:停掉团购的业务以及接受腾讯的投资。今年资本市场的泡沫开始收缩,科技创业公司也都不太好过。

2012年是开心网调整最大的一年,在未来一年,程炳皓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增长机会。

创业者 程炳皓

诞生时间 2008年3月

前季回放 接受腾讯的投资,加快了开放平台的节奏,打算尝试商务化。

2012年进展 调整内部管理,建立创新业务工作室,以移动互联网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离改行不远了

降低媒体对广告的依赖程度,让用户在其它领域付费,这是牛文文2012年的目标,因为他要做的是“媒体型”创业孵化器。

创业第四年,牛文文意识到自己其实精力有限。他需要精简战线,将注意力集中到最有可能成功的几个产品上。

这是牛文文2012年做的事情,他将今年称为“验证的一年”。不仅是要找到单个产品创造价值的模式,并且这些产品之间还要能够互动支持形成一个可以循环的价值链条。

他得出的结论是:《创业家》杂志、黑马大赛和黑马营已经是并将是他未来重点发展的产品。而这三个产品之间,用“用户付费模式”连接起来。牛文文的理想状态是将媒体对广告模式的依赖程度降到最低。“在黑马大赛,现场200个创业者和60个评委,他们关于创业这件事的成与不成、快与慢都有激烈的交锋,这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好内容。”

牛文文派记者在黑马大赛现场做“记录者”,将这些创业者之间讨论的话题整理出来作为报道发表。但就杂志本身的属性来看,不改变发行的价格和手段,这些“用户生产的内容”并没有办法颠覆杂志的盈利模式。这是牛文文的模式验证中还没有完成的一项—找到一个合适的“用户付费模式”的载体。但事实上,黑马营这个有创业导师指导,学员之间还能互相交流的培训类项目,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让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产品。

在牛文文目前的收入中,用户付费模式创造的收入占到了50%,而他的目标是要将这个比例提高到70%。但牛文文并不愿意放弃媒体人的身份。今年6月,牛文文宣布《创业家》从媒体平台转型为了创业服务平台。不过他在提到创业孵化器时,一定会在前面加上“媒体型”这个定语。这是他给自己找到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把做基金、做投资当作了主业,我就要跟沈南鹏、李开复去竞争,这得多难啊!”

现在摆在牛文文面前的问题是,要怎么将他验证好了的模式运转起来。另一件被牛文文提上了议程的事情是员工管理。在团队人数50人到100多人后,牛文文开始意识到他的团队不再是扁平的了。让牛文文觉得幸福的事情是,他现在需要操心的事情都是具体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提升,员工的管理,“这是我创业这几年中睡得最香的一年了。”

创业者 牛文文

诞生时间 2008年9月

前季回放 黑马大赛成为创业过程中的惊喜,公司产品链趋于完善。

2012年进展 验证了几个产品之间的关系,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如果不想错过一财网的独家报道和独到分析,您可以在微信上加一财网为好友: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