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刚上班,便收到公司同事发来的一个私密邮件,写的是最近3个月内有4名内地金融圈精英先后去世,原因被归为“过劳死”。大部分香港同事对此并没有过度惊讶,因为在香港金融圈,加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数不多表示惊讶的香港人认为,在他们印象中,内地的公司通常都能按时上下班,所以看到这则新闻觉得挺吃惊。
就笔者在两地的工作经历来看,内地的加班文化的确不如香港如此浓烈。在香港,不加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奢望的福利。放眼望去,似乎只有公务员和教师两类职员表面上不用加班。
大部分香港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是上午9点至下午6点。
能在八九点回家的人,基本不算是加班。那些投行、股票分析师,还有审计师,几乎每天回家都不见天日。一位在道富银行从事基金业绩分析的朋友打趣说,在他们工作的香港第一高楼里(现在已经是第二了),最早下班的是茶水房的工人,他们还有机会回家给家人买菜做饭;接下来是最顶层的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现已换成陈德霖),他是公务员,属于香港为数不多可以按时上下班的工种之一;然后是那些国际投行的股票分析师,他们通常要等做完第二天早会用的股票分析报告后才能下班,这时天已经全黑了。
“而我们下班,一般是深夜了,跟那些工作完的小姐一起争出租车。”他笑着说。
不过他自嘲地说,他们还不是最辛苦的,最辛苦的是那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他们下班的时间连出租车司机都下班了,抑或已经是别人上早班的时间。“这些人我们不能比,他们可能大部分都睡在办公室里了。”
其实香港的大部分公司并不要求加班,但每个部门往往都有两种人,导致加班盛行。
第一种人就是每个部门都会有一个“拼命三郎”式的领导。尽管香港人的官本位文化不算太盛行,但他们对于上下级关系的一个基本理解是“领导还没有下班,我就不能走”。而在香港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部门领导也极少有自己的办公室,往往是跟大家平起平坐——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到点了还不走人,几乎没有哪个同事敢“先领导一步”。
除了爱加班的领导,还有一些没有夜生活的单身汉或是不顾家的工作狂,往往也令其他同事备感压力。领导会比较欣赏这些“鲇鱼”,他不会去看这些爱加班的家伙到底是在上网看花边新闻,还是利用公司的空调和电脑干私活。而其他不想争先进的香港员工也因此不得不乖乖地陪着,以免被领导认为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