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上海一根500千伏越江电缆发生故障,静安、黄浦、普陀等区大面积停电,地铁2号线也短时间停运,还有很多写字楼、商场和公寓的电梯也发生故障。紧接着6月7日,徐汇和浦东南汇也发生了意外停电事故。
如果我们用像小学生会话一样的行文来形容当时的场景,大概就是这样:这一天,上海停电了,大家陷入了麻烦之中,有人在地铁里被热了个半死,有人在电梯里被吓了个半死,有人还误了飞机。不过,也有人点起了蜡烛吃浪漫的晚餐,他们的乐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乐观的人能那么淡定是因为有人陪着,而那些独处的人多半要承受些心砰砰乱跳的时刻。人为什么怕黑?我们是该从心理学角度来总结原因还是该从哲学角度来探讨因果啊?反正在大部分的鬼片里,在一群青年男女不小心出现在破败公寓里的时候,必须要有雷雨交加、停电爆灯的情节,才能把故事讲下去。平常加班到很晚并没有什么,可是一旦停电,想象一下:偌大一个办公室,站起来连哪个格子间有人都看不清,你急忙拎包冲出办公室,咦,前台小妹为什么不跟我说话,哦,她在看手机,她的脸是蓝色的!然后你内心复杂地冲向消防楼梯,跌跌撞撞跑下去,一边担心脚边有异物,一边还怕后面有怪兽跑出来。
除了害怕,可能还有另一种神经兮兮。比如当一瞬间黑掉时,有一种人的内心独白会是:怎么回事!肯定有阴谋!谍战片里抓地下电台的时候是不是就这样啊?
虽然事后往往感觉很愚蠢,但是搬出“怕黑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或者“人对黑暗的畏惧是来自远古时候被野兽偷袭的后遗症”这样的科学解释,其实也不算太丢人—都市人的内心哪有不脆弱的呀。
当然也有人喜欢停电。文艺青年爱的是某种情怀,在停电事故之后,一张上海夜景的图片广为流传,途中城市一片黑暗,黄浦江静静的,只有一片璀璨星空在天上。这张图片似乎是对几百年前的上海寄予乡愁,人们一边说着“黑暗,才是星空真正的颜色”,一边缅怀过去。而实用主义者则直白多了,一位上班族说:“亲能让公司停电一天不?感谢你。”另外,还记得《老友记》里钱德勒因为纽约全城停电而跟一个维秘模特同困自助银行的桥段吗?这种意外真是可以列在“艳遇指南之千载难逢天上掉馅饼”系列手册里。
事实上,停电这件事,每次发生都让人深感现代生活的脆弱,一件东西,从来没有拥有过和一直拥有却突然被拿走的感觉可不一样。而且现代生活是在越来越依赖电力的基础上一路高歌猛进,突然停电简直是反思人类现状的绝佳时刻。
有个笑话这么说,一群人打麻将的时候停电了,就点根蜡烛继续打,后来有人嫌热,嚷嚷说要开电扇,大家忙劝:“不行不行,蜡烛会被吹灭!”—深陷生活的惯性之中,虽然无可奈何,但时不时有机会反省,其实也不算坏事。
这种可怕为什么比那种可怕更可怕?如果这是个科学研究,我们就得用单位来量化,但诸如“可怕”这种抽象的情感好像无法用有效的单位加以表述和计算,不可避免地对我们这种力图解释人类生活的伟大工作造成麻烦。为了精确探讨关于停电后可怕程度的问题,我们再次参考日本BS富士频道的综艺节目《宝岛的地图》,创造一个害怕指数的新单位。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遭遇意外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喊一声“我的妈呀!”。这两年东北话走红,天南地北都会说矮马了,因此我们就把这个可怕指数的单位定义为矮马,用emma来指代。
对于成年人来说,晚上回家看到敷着海藻面膜的女友的可怕程度是1emma,也就是害怕指数的最小单位,而吴莫愁吓哭小朋友的那个地铁广告则是80emma,至于一个人在电闪雷鸣的夜里看恐怖片的可怕指数是100emma,如果是文艺女青年,这个指数则可能会飙升至300emma—基本上,超过10emma的惊吓体验是值得关注的,具有第二天跟朋友讨论的必要性和情不自禁惨叫的资?格。
我们把新单位放到停电的语境下,比如,走在大街上,商场突然都黑掉的可怕程度大概为2emma。因为大街上人世繁华,离恐怖最遥远。看到商场断电,幸灾乐祸看热闹的心情恐怕倒是第一位的。而一个人在冷清的图书馆遭遇停电的基本值是300emma,如果手里是《蜡笔小新》,则减20emma,如果是《人头气球》,则加200emma。
嗯,新单位新解读,我们也来一次“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害怕之上”,不用太当真哈。
1/独困电梯
可怕指数:1000emma
除了突然下坠、被夹住身体、闷死、被人忘掉等这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可能伤害,还需要忍受憋尿,穷极无聊以及蓝可儿视频画面再三出现在脑海的痛苦袭击,所以电梯真的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停电场所,是目前我们能想到的最高级。
不过身边如果有老板或者妹子的话,可怕指数则会下降一两百个emma。也许你为了开创新局面,心里的恐惧被按了暂停键,鼓起勇气跟老板交心畅谈一次“我真的是很努力呢我最近做了好多事呢我觉得我还挺不错的你说说你的心里话呗反正我们俩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了”,跟妹子聊聊“你看其实我也蛮不错幽默又温柔如果活着出去的话一起吃个饭呗”。祝福你走出电梯的时候可以启用“事业成功指数”或是“恋爱幸福指数”评价系统。
2/博物馆
可怕指数:200至500emma
博物馆选的室内空间一般高大空阔,而且人少,停电了多少有些可怕,因此我们把基本值设定为200emma。如果是展示青铜器皿和书画的展厅,其实并没有多可怕,顺着安全出口的指示灯赶紧走出来就行了;但如果在展览凤冠霞帔、全套官服、为缠小脚妇女定制的小鞋的衣着服饰馆,就很瘆人了,基本和一个人看恐怖片差不多;如果是展示玻璃柜里的古尸,那简直要哭爹喊娘,可怕指数可能会爆表。
顺便吐槽一下现在博物馆都很热衷展示当地风俗的“××地人民生活史”的展览,馆里搞了许多真人大小的人偶,面色红润带笑意,头发都做得蓬松逼真,比如你凑近看一个模仿宋代捕鱼的场景,一回头一个蓬头散发的老太织着渔网似笑非笑地看着你,真是魂都要吓掉,哼,我们不禁要问,设计者真的大丈夫吗!
3/各种老房子
可怕指数:500emma
白天浪漫有Feel的老房子到了停电的夜里简直是灾难,想想走在没有灯的故宫,没有灯的拙政园,没有灯的某名人旧宅,前朝旧事通通幻化成鬼影在脑海里翻滚啊。香港科大理学院曾有学者提出关于故宫鬼影的解释,说是因为故宫早期涂墙材料里的四氧化三铁如果遇到闪电,会像胶片一样将人影记录在宫墙,只要下一次再有闪电,墙面就会如照相显影一样将人形展露……好啦!故宫晚上不开门的啦!
4/医院
可怕指数:50emma
在医疗资源匮乏的今天,医院已经很难成为停电了之后变得很可怕的场所,因此可怕指数也许只有两位数,50emma。你想想嘛,走廊里都是小孩的哭喊,隔壁床位两个中年妇女在讨论电视剧情,还有家属们拿着各种单子跑来跑去,根本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好吗!担心手术正在进行中?现在医院里可都是有备用电源的呀。当然,如果医院要犯那种未备电源的低级错误,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可怕指数就无穷大……
5/商场
可怕指数:10emma
现在的商场基本没有自然光源,停电了就是彻底漆黑一片,其实是啥也看不见的,但商场工作人员会有备用光源,而且会指导顾客们离开,所以基本不用担心。你觉得模特人偶在看着你?不要拿手机照她呀!
6/Sweet Home
可怕指数:0emma
想想看,一家人手忙脚乱地找蜡烛和打火机,妈妈唠叨地拿出蒲扇来给大家扇风,爸爸站在楼道里跟邻居打听停电原因,奶奶嚷嚷着“热死了热死了”去切西瓜—是的,幸福的家庭生活里的停电可怕指数完全是0。
7/地铁
可怕指数:200emma
困在地铁一般不会很恐怖,因为常常有一群人陪你一起倒霉,可以愤怒而又轻松地聊着“政府好不负责任为什么不来救我们”“就是不该坐地铁啊我老公居然不肯开车来接我”,大家像群居的地鼠一样可以互相依靠,这样的话,即使需要爬出地铁在长长的隧道里跋涉回家,也只是觉得坑爹而非恐怖了。不过如果坐的是冷清的郊区线,同时因为加班到很晚还坐了末班车,车厢里只有一个压着帽檐的醉鬼和一个不说话的老奶奶,情况可能会更糟一些,那怎么办呢,努力想想这噌噌往上升的可怕指数能不能折算成工伤吧……
8/厕所
可怕指数:500emma
除了自家厕所,黑暗的厕所是很多人的死穴,基本都得500emma起步吧?因此成了鬼片的经典场景:关不紧的水龙头滴滴答答,某个隔间的门吱呀作响,这时候要是再停了电,真想要夺门而出。而对“为什么鬼故事都发生在厕所”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准确的应该是:因为那是需要一个人去的地方。那么呼朋引伴地去上厕所会不会好些?很难说,万一你的同伴超爱讲鬼故事呢?
9/图书馆
可怕指数:300emma左右
图书馆跟博物馆一样,赢在室内空间大和人少,加上有些图书馆年久失修,书架和书籍都散发着上个世纪的味道,馆内格局又七歪八拐的不够科学,突然停电,就会感觉那些拘禁在旧书里的老灵魂都背着手鱼贯而出,在空旷的屋子里走走停停,沉思叹气。如果你不害怕,那其实也是很浪漫的场景不是吗?想想有的高考作文题:《午夜又见鲁迅》、《与世界伟人对谈》,那些挥笔写“我又赶忙追问鲁迅先生,只见他微微一笑,胡子一抖一抖”的考生,真是很勇敢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