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江恩理论:世有常理,而无常法

《财商》2013-11-16 09:16:00

责编:群硕系统

以这种市场观建立的测市工具,不符合“市场以趋势方式运行”的本质,用起来难免“以百非而求一是”,让捉虫者本身变成昆虫。

似是而非是江恩理论的最大弱点之一。若说错,它在某些时候非常精准,让你叹悔莫及:为什么我没想到用这种方法。若说对,又常常让你无所适从——用轮中轮之类的计价计时工具,可能成为拐点的时点太多,频率太高。用角度线,起点与角度的选择是否正确又无法事先定论。即使两样都对,也不是每一条角度线都会成为拐点,常让你费神,会在这一条转折,还是在那一条转折?

江恩大师说,超过了这条线就会到那条线,但市场往往会在2条线的中间转折,让人吃尽苦头。许多“江米”就是在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状态下,一次次叹悔,又一次次苦苦追索,以求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圣杯”。

螺蛳壳里做道场

这种情况和江恩的市场观有关。

江恩不是最早以时间、价位构筑交易分析系统的,和他同时代的有一位真正的巨人——李费佛(现译利佛莫尔)的交易系统也是建立在时间、价位基础上的。

李费佛比江恩大1岁,14岁开始投机生涯,也比江恩早10到12年。江恩尚未入市,李费佛已是人见人怕的投机大师。江恩出名之时,李费佛已名满天下。江恩第一本书《股票行情真谛》发表前一年,李费佛的《股票做手回忆录》已出版,其执笔人也因此成为一个著名财经记者。因此李费佛的时间、价位观不可能是从江恩那里学来的。

李费佛和江恩,最大区别在他们的市场观。李费佛一开始就是趋势交易者,以屠龙为快事;江恩在长达几十年里,一直以振动观来看市场,以捉虫为能事。

做趋势,关注点不能太频密,不能两三天就来个时间窗口,三五点就是一个“重要角度”,而是要放弃小波动,把注意力集中在势头上。也不能追求一点不差的精准,而是要追求模糊的正确,用现代术语讲,就是“在重要价格、重要时间范围内出现的重大变动”。

为此,李费佛创立了一个趋势观察指标——6点转向法。当价格从最高点下跌超过6点后,开始在下跌一列中记录价格,每天只要有更低价格出现,就记录一次;到见底回升超过6点后,再换一列,在上升列里记录价格,中间小于6点的波动全都忽略不计。

这一方法于1933年经维克托·德维利尔斯优化后,成为著名的图标分析工具——点数图,也即圈叉图,也是江恩《华尔街45年》中9点图的来历。不同的是,李费佛从小对数字敏感,能不依赖图形,只靠数字变动感知趋势状态,所以只用数字记录。点数图则以X标示价格上涨到什么位置,以O标示价格下跌到什么位置,更直观也更简便。

做震荡,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日常波动中觅食,所以关注点要频密,时间、价位也要精确,哪怕是一种错误精确,否则就难以盈利,甚至亏损。江恩时间序列、四方图、轮中轮等计时计价工具,就是在这样的市场观下创立的。

以这种市场观建立的测市工具,不符合“市场以趋势方式运行”的本质,用起来难免“以百非而求一是”,让捉虫者本身变成昆虫。

上帝的最初一脚

20世纪前期是牛顿主义的鼎盛期,凡是机械的就是科学的,凡是科学的就是可标准化、可精准预测的,是一种普遍的科学观和世界观,连著名的爱因斯坦到死都不能接受上帝也会掷骰子,随机性和不可精准预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一面——在这种思潮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吃肉喝酒骂中医”曾是中国的名士风度之一,国民政府甚至立法取缔中医,宣布中医为非法,原因是它不机械、不精准,无法精确定量,也无固定标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荒唐)。

江恩的市场哲学观,是他的宗教哲学观和牛顿科学观的混合体。从宗教说,一切都是上帝事先安排好、确定好的,就像到星期日必须休息一样。从科学角度说,机械的才是科学的,就像地球围绕它的轨道周而复始、万古不变地运行一样。

至于地球为什么会围绕它的轨道作不变的周期运动,牛顿的科学思想无法解释,只能归结为“上帝的最初一脚”,将地球踢到了这个轨道,给予了它最初动力,一旦运动形成,它就在能量守恒定律下周而复始地运转下去了。

在江恩轮中轮里,每3个数字(可以是涨跌3点或3天)就是一个45度角,6个数字就是一个90度循环,24个数字就是一个360度循环,它们全都是重要的时与点。上帝和牛顿主义在这些机械的、标准化工具中得到了完美结合,江恩也凭此认为他找到了价格运行的终极秩序,就像“上帝的最初一脚”,从此决定了宇宙秩序。

开放而有弹性的优于封闭而又机械的把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比较一下,能更清楚问题所在。波浪理论不是由一位专业大师,而是由一位职业医生的票友艾略特在养病期间为打发时间研究发明的。

它也有程式,比如主流趋势5个浪、逆流趋势3个浪。也有一套数字体系,如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但它的着眼点是能量运动的一般规律,分析的起始点不是上帝规定的涨跌多少点算完成了多少度循环,而是市场实际的波动情况。

比如,3浪能涨多高,和1浪的高度有关;第5浪的极限在哪,和1浪与3浪的高度、比例有关。即使用作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式——黄金分割率,也不是机械的、硬性规定的,而是充满弹性的,体现的也是大数定律,如倾向于0.618,平均0.618等。

举例说,所有的跌势,其最后一波都会被其后的反弹或反转第一波基本或全部抹去,这是波浪理论归纳的大数定律之一(看看上证指数走势你就可以知道,这是多么准确的大数定律)!但抹到什么程度没有标准,而是有2个指引可作参考。

一是反弹与反转:如果是反转,那么“顶在顶上”,会超过最后一个下跌波段的高点;如果是反弹,根据高点下移规律,一般都会在最后一个下跌波段的高点下面。二是根据下跌与上涨各波段的黄金比例来测算并选择集中度最高又接近那个高点的点位作参考。在接近这一高点前,哪怕风水先生的罗盘已转了1000个360度都不用害怕。

这种开放的、富有弹性的,既重视一般规律也重视实际走势,追求大数概率和模糊正确的分析系统,使波浪理论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也使一些交易者能以它为基础或坐标之一,发展出很好的交易系统,成为交易大师。

但江恩理论只能“精准”,无法模糊。一是隔多少数字构成一个重要角度,是死的,标准化的;二是数与数之间的密度太高。以被江米们奉为圭臬的轮中轮来说,总共360个数字,每3个就是一个45度角,本身已有120个数字构成角度关系,如果上下差1点也算,那就每个点都构成45度角了。

市场是有秩序的,但也是随机的;是有规律的,但也是混沌的。就像我们验证过的,1点不差,刚好落在上帝规定好的那些数字上的时点,大多不是拐点;大多数的拐点都会和这些数字相差一两点或几个点。所以,用江恩理论分析市场,似是而非是必然的。这也是没有一个人能依靠或借助江恩理论,成为成功交易者的原因。也是所有大师都对江恩理论嗤之以鼻的原因,因为这些工具和方法,除能证明江恩总是对的,你总是错的以外,实在没有别的用处。

有永恒之道,无永恒之术

在德维利尔斯发表他点数图的那一年,李费佛遭遇了人生最后一次失败。在此之前,他已三起三落,每次失败后都能奇迹般地东山再起,赢得更多财富。但这一次的失败却是致命的,巨亿财富渐次散尽,不仅妻子离他而去,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失去了魔力,一些明明会赢的交易却一次次莫名其妙地失败。

1940年,心灰意冷的李费佛决定把他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分享。但这时的李费佛已失去了往日光芒——那是多么显赫的光芒啊,美国总统邀请各国财长、央行行长聚会讨论世界金融形势,李费佛是唯一的局外人,已没有人会在乎一个失败者的经验。

1941年,李费佛在一家旅馆里,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了最后遗言——我的一生是个失败!一生以战胜市场为傲、为追求的一代巨人,用他一生的代价,阐释了一个真理:世有常理,而无常法;有永恒之道,却无永恒之术。

李费佛的趋势交易之术随着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而失效,但他的趋势投资之道永恒。当今股市,围绕趋势投资和趋势交易,已发展出无数个投资和交易系统。其术不同,道则同,也许正因如此,威廉·欧奈尔才说,李费佛的书是值得一看再看的。而“股神”巴菲特却说,每次看李费佛的书都会有一种新的感悟。

传统的形态分析法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大牛市里大放异彩,随着大熊市的到来和市场主体结构的改变而落寞。但“万种行情归于市”的理念永恒,当传统的形态分析遇上波浪理论,又开始了它的第二春。

波浪理论在20世纪60至80年代的常规走势中独领技术分析之风骚,又在上世纪90年代的超常规牛市中黯然失色。但遵循自然规律的道永恒,当波浪理论嫁接了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后,立即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那么江恩理论呢?其道,其术,难道都永恒?

(作者为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邮箱:1392756984@qq.com)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