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避免掉入新加坡模式陷阱

一财网2010-03-12 14:39:00

责编:群硕系统

2010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振聋发聩的一句话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再次点燃了中国人民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希望,特别是让房奴、蚁族以及蜗居者们欢欣鼓舞。

但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与道路,来真正实现“更幸福、更尊严、更公正、更和谐”的人居目标呢?现在主流的导向是新加坡模式,即通过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发展,来保证大多数人都能够有房住。在这样的一个政策思路与憧憬下,2010年将成为中国保障性住房大力建设的元年。

新加坡模式具有特殊性,中国不能照搬

新加坡最值得学习的是新加坡人融合中西的伟大学习精神与学习能力,却不必拘泥于新加坡的具体做法。中国不应举国转向新加坡房地产发展模式。

理由一:中国和新加坡资源禀赋不同

原因很简单,中国和新加坡的国情不同,资源秉赋不同,发展道路和模式自然大相径庭。中国人真正要学习的是新加坡人的学习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其非常特殊的政府保障房发展模式。

理由二:中国土地资源比新加坡丰富

中国人均土地资源虽然相比世界平均水平,并不算丰富,但相比新加坡,却可以说是天壤地别。而城市化的居住方式是更加集约、更加有效的方式,大概同样的一块国土面积足可以比农村安置4-5倍以上的人口,所以中国其实根本不用象新加坡那样担心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因为资源秉赋的不同,中国可以走市场为主的道路,新加坡却只能走政府主导的道路;新加坡致力于解决的是人人有房住的问题,而中国却可以做到让人们住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理由三: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房子”在新加坡是房子,在我国是支柱。新加坡是高端制造业的中心,房地产以解决民生为主,并不过多牵扯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可以采用极其严厉的政策来约束房地产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但在我国,房地产是拉动经济的中流砥柱,采用新加坡模式以保障住房为主既与我国国情不符,也势必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到头来还是损害了百姓的就业与收入增长。

理由四:中国城市化压力太大

中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而新加坡只有城市贫民。新加坡政府可以拿廉价地去建廉租房,其本质相当于用富人和中产阶级的钱去补贴少数贫民。可是我们还要解决城市化的问题。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中国城市的建成区的面积扩大了大概170%,建筑面积提高了大概500%,但是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还不到50%,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自顾自的发展方式使得农村早已掉队,并且城市的富人和中产阶级人数比重依然偏低,因此,我们其实是要用少数和有钱人去补多数的穷人,这一条路走起来一定会格外艰难。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当无数农民在将来涌入城市时,会发现即使城市中为他们准备的廉租房再多,也轮不到自己,而商品房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更是照样住不起。

中国新一轮房改如何走?

还是要坚定地走房地产市场化道路,同时在土地产权等方面推动改革,杜绝腐败和土地暴利,进行有序城市化,房价自然会回归理性。

坚持市场化模式

推进体制改革、以彻底的房地产市场化模式为主保障为辅才是根本出路。归根结底,中国人必须明白,在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只能作为补充手段,而不能作为主流手段。如果反客为主,那么,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全国人民都得靠政府住房保障体系来解决住房问题,最终是计划经济的体制复归,甚至是通向新的奴役道路的开始。

加大保障房建设

适当加大保障房的建设是必须的,但以政府主导的保障模式为主要供应方式也是肯定不行的。以今之计,中国必须在住房领域推进深层制度改革,也即从强调住房市场化的第一代改革模式,当前强调政府保障房供应的第二代改革模式,转向基于土地现代产权制度的市场化为主再辅之以政府住房保障供应的第三代改革模式。

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展望2020的改革与发展目标,当前,中国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放开房地产中的小产权房,打破土地强制性国有,才是改革的根本,也是房价稳定以及消除人所嫉恨的土地腐败的根本。对于“小产权房”问题,政府态度仍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土地搞房地产开发”为准。农民自救式的小产权房再度被叫停,意味着政府对土地的绝对垄断地位进一步被强化。

城市化方向不可逆转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让农民进城,融入现代化的社会分工体系,是农民致富的唯一途径。而引领农民“自主创业”又是致富的重要途径。农民的创业资本只有土地,可目前土地的流转仍未真正放开,现在又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这实际上导致农民这点可怜的资源事实上不能发挥任何经济的作用。因此,现有的法规政策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既鼓励农民创业、又堵住了农民创业资金的来源。市场经济最主要的要求就是所有的要素在所有的行业当中都可以自由地流动和进退,但是农民却没有进退的自由,这一点是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之一。

市场化将使房价将回归理想

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的原因是需求被激发的同时,政府对土地的垄断供应人为地造成了土地的饥饿效应和恐慌效应,加重投机心理并引发房地产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土地制度的非市场化使得中国的所谓房地产名实不符,缺乏产权基础。房地产改革到如今的地步,建立土地的现代产权制度越来越清晰地应该成为中国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合作者岳安时。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