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全产业链与供应链保障食品安全

第一财经日报2013-12-31 06:30:00

责编:群硕系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养猪是一项又脏、又臭、又累的活。但对雨润“种猪养殖基地”的饲养员来说,他们的工作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

“猪住得比人都好。”一名雨润饲养员调侃道。事实上,为猪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为了保障最终出栏的猪肉品质,这是雨润从养殖环节就开始的质量管控。

对一家食品企业来说,最大的责任莫过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而雨润正是通过对全产业链的控制,在每一道细节上践行着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财在雨润创立之初就提出的口号: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

质量管控从养殖开始

去过雨润种猪养殖基地的人们就会知道,四面环山的地貌,安静整洁的猪舍……这是“雨润猪”的生长环境。在上游,雨润正通过发展现代养殖业,来确保原材料的安全。

除了为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雨润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保障最终猪肉的品质。据了解,为了避免流动人员将外来病疫带入养殖基地,雨润在基地内采用全封闭的养殖管理模式,每批孕育母猪入住园区后,会配备相应的养殖员全程负责。

从母猪生育幼崽开始,到幼崽长成种猪,大约历时三个月。在此期间,养殖员要做到“同进同出”。在这三个月里,养殖员在养猪基地也绝对不能吃外面进来的猪肉,更不能从外面买来猪肉在园区进行加工食用,只能吃园区里的猪肉,这同样是为了防止养殖基地被外来生猪食品带来的病疫污染。

此外,雨润的员工告诉记者,“种猪养殖基地”不是想进就能进。任何来访人员想进入“养殖园区”都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消毒工序,即使是雨润自己的领导来视察工作,也无例外。

等猪出栏后,就要送检与屠宰加工。作为肉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与最早实施“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企业之一,雨润对检验检疫程序进行了完善,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质量检测网络,并在屠宰行业率先提出“21+1”的检验检疫程序。

21,代表的是雨润每批产品坚持21道检验检疫,从生猪进厂到消费终端,对于雨润来说就是严防死守的战役。

1,代表的是生猪屠宰检疫中的“瘦肉精头头检”,将这一环节单独列出是因为瘦肉精检测涉及生猪屠宰工序中的不同环节,设有生猪进厂、屠宰、出厂三道关卡,并实行“头头检”的标准。

为了确保百分百的合格出厂,雨润还配置了先进的瘦肉精检测设备。除常规的快速尿检和在线酶标仪头头检测外,雨润每个区域工厂都配置了价值数百万元的液相色谱仪和液质联用仪,以便进行准确复检。

在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事件发生后,雨润特别加强了对检疫的投入。目前雨润公司可检测的项目不仅包含了肉制品常规检测项目,如瘦肉精检测等,还增加了关于原、辅料微量元素(铅、砷、汞),农残、药残(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磺胺类物质),4种常见致病菌等的检测。

据介绍,每年雨润公司因产品检验检疫而产生的费用远超亿元,2011年雨润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检测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其中,提升检测速度和精度项目16项,新开发检测项目12项。如今,雨润集团已经建立起以南京、马鞍山、北京、沈阳、哈尔滨五大实验室为中心、覆盖全国的检测网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除了检疫设备,雨润还对生产设施与硬件系统进行投入,通过技术创新保障食品安全。

在屠宰环节,雨润有一系列的硬性标准,例如从击晕生猪到放血的时间是15秒。据了解,生猪刚屠宰时体温在42摄氏度左右,为了迅速进入冷却环节,雨润要求屠宰环节必须控制在33分钟内完成,而国家标准是45分钟,比国家标准减少的这12分钟,既是雨润对效率的追求,也是对食品质量的要求。

而要完成这些指标需要硬件的配合。为此,雨润主要关键工序的设备都从德国、荷兰、丹麦、日本、瑞士等食品机械大国引进,进口设备占集团总设备的70%。其屠宰工厂拥有从荷兰引进的施托克牲畜屠宰系统,采用世界先进的二氧化碳窒息技术和全自动劈半机器人设备,不仅高于国家卫生标准,还达到了欧盟(EU)和美国农业部USDA标准,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与国际接轨。

目前,雨润已纵向覆盖了种植、饲料、育种、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生鲜连锁、熟食专卖、冷链运输和电子商务;横向延伸到生物制药、农产品物流、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等。目前产业已遍及猪、牛、羊、鸡、鸭、鹅、兔等,发展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企业,以确保系统性的食品安全。

可追溯的食品供应

据了解,除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外,雨润还对供应链建设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以此保障雨润产品更好地到达消费者身边。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其中重点强调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在2013年底前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

雨润积极响应国家相关部委的部署,率先在行业内推行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雨润为每一批次产品建立“户口档案”并统一编码;对每个生产环节的数据进行记录保存;对每一家供应商实行在线管理并溯源;特别是生猪屠宰,严格执行在线头头检测;所有产品均可追溯到具体工序、班组和责任人;并定期组织产品召回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在最短时间内从市场召回全部问题产品,真正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此外,雨润对食品安全信息化进行了改革,在原有成熟的“二维码”基础上,投资数千万元,进行升级版的“三维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目前已经在部分工厂试运行,并争取在明年底前全面推广。

据介绍,这种基于物联网技术衍生出来的“三维码”,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每件商品的商标上都安装有一个芯片,通过与北斗系统联网,只要一扫描即可立体地追踪到其流动轨迹,包括从哪个仓库运送到了哪个零售点,以及实时冷链温度等,真正实现整个产业链全过程的电子记录追溯。

雨润还对供应链进行了重点创新,推出了“雨润餐饮渠道专营商”模式。

何谓“雨润餐饮渠道专营商”模式?即通过整合企业优势资源,提供专业定制服务,确保全程冷链支持,并重点扶持有实力的经销商成为排他性的雨润品牌专营商,逐步放弃以往散、乱且难以统一管理的分销模式,形成与专营商“一荣俱荣”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起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和通道,最终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品牌形象。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雨润集团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流辐射网络,以便最快速度将产品送到每一个顾客的餐桌。据了解,雨润自购了数百辆各种型号的全自动控制冷藏车辆,所有冷藏车辆全部采用进口制冷设备,可以根据产品所需温度先行设定,保障产品在途恒温运输。

同时,雨润集团为有效监督车辆送货途中冷链运行状况,所有车辆安装了温度跟踪仪。通过温度跟踪仪反馈的数据,对产品在途温度控制做到了全程监控。并通过物流ERP系统、车辆GPS定位系统,做到冷链物流科学管理,冷藏车辆实时控制。

此外,雨润还根据自己企业的特性,提出了肉食品行业全产业链经营的概念,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第三方冷藏物流紧密合作,整合冷链资源。在销售终端,雨润积极与麦德龙、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现代商超进行合作,让冷链延伸到终端,保证雨润产品更好地到达消费者身边。

全方位的冷藏保障措施,使雨润冷鲜肉从原料检疫、屠宰、快冷分割到剔骨、包装、运输、贮藏、销售的全过程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下,防止了可能的污染发生,真正做到了“源头有保证,全程有冷链”。

大物流连接百姓餐桌

而在原材料供应上,雨润则通过统一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全国调配,以保证原材料和产品安全。

目前,雨润物流已在全国九大物流区域中的六大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建立以大型物流中心为轴心的农副产品物流网络体系。据介绍,雨润已基本形成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长三角区等物流区域的战略布局。其中,雨润集团参与投资的南京市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也正式运营。

此外,雨润集团还在成都、西安、沈阳等省级以上城市开工建设规模宏大的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这些项目都是集展示交易、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商业配套等五大功能街区于一体,规模体量都在2000亩以上。

雨润同时也在地级及以下城市投资建设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目前,黑龙江东宁绥阳木耳进出口交易中心已建成并正式运营。据了解,该交易中心将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黑木耳进出口批发基地与交易平台。而其他地级市的特色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也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

雨润集团表示,最终要创建中国第五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全球采配中心为载体,在技术、管理、供需关系、平台建设、交易方式等方面全面升级,以实现跨时间交易、跨地区配送。

而这逐级延伸的农副产品物流产业链条,又是雨润培育“绿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一环。如果说打造全产业链,是让一端连接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一端连接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在整条产业链把控食品质量与安全,那么培育多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则是大力开发、整合、调动农户资源,推广农产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最终提高农产品质量。

为此,雨润还引入了“公司+政府+基地+农民合作社”的新型模式,不仅开发了全国农产品资源管理系统、全国农产品实时交易系统、全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全国农产品资金结算系统等四大信息系统,为全产业链条中的使用者提供市场分析、供求信息、价格发布、电子结算等信息服务,还通过信息服务网络化构筑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防火墙。这些举措,最终要保障消费者餐桌上的雨润食品是安全有品质的。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