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我的投资逻辑

《陆家嘴》2014-02-19 16:27:00

责编:群硕系统

经历了足以载入中国商业史册的“国美股权之争”后,陈晓于2011年从北京回到家乡上海,转型做投资。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做实业到做投资,陈晓的一举一动始终是投资界关注的焦点。回归上海滩后,他依旧做得风生水起。

“时代丰富多彩,我们经历了很多……我们投资企业、扶持帮助别人,把我们的经验嫁接给企业,让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近日,陈晓在新沪商集团总部接受了《陆家嘴》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的投资项目和商业理念。

最熟悉也最纠结的零售

“中国零售,是我最熟悉也是最纠结的一部分。”虽然已经转型做投资,但每次接受采访,陈晓依然有许多对零售的体悟需要表达。

陈晓认为,中国商品零售价格全世界最高,人均购买力比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弱。“物价那么高,是我们做商业这群人的悲哀,尽管我们是对商业领域感悟深刻的人,也没法扭转。”

以汽车为例,陈晓说:“进口汽车国内外价格差价巨大。而且,国产汽车的国内外零售价也差很多,差价甚至大于进口汽车。很显然不是海关关税的问题,而是通路成本和效率,加上一些行业的特殊垄断集团的

利益,形成国内外价格的巨大反差。”

陈晓认为,商业核心环节流通领域出了问题。“商业企业都做外延,门店数和网络覆盖。”

国内大的商业企业不做商品买和卖的管理,而是只做通路管理,定价权在上游。渠道不承担风险,以佣金方式盈利,而不是通过商品销售的进销差价盈利。这种商业模式延续到今天,是“因为这些管理很复杂,我们对复杂的商业管理都放弃了,只做简单的开店管理”。

结果就是,零售渠道里面小企业进不了,大企业有定价权,通路成本越来越高,因为效率很低。每平方米的销售额、人效、库存周转等商业数据的基本指标没法跟国外比。渠道成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全加到零售价上,消费者买东西就贵了。

“消费者购买东西核心还是便宜,也就是性价比高,然后才提及方便购买。而现在,太多讨论所谓线上、线下,O2O、实体店等商业模式,就是离开商业本质,讨论枝节的问题。”

陈晓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商业环境很浮躁。事实上,很多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消费者的理念是没有关联的。而很多外资企业的愿景、宗旨和实际行为是吻合的。

“商业未来有充分机会,商业一定会有变革,而这个变革将回归商业的本质,零售业做好商品的买和卖,为客户真正创造价值。” 陈晓说。

所投项目不必有关联

2011年春节后,陈晓告别了他熟悉的零售业,回到家乡上海。

2011年初,陈晓与新沪商第二大股东、上海富大集团董事长袁立等20位朋友再聚,商定接手新沪商。

新沪商最初是解放集团办的一个杂志,也是企业家的平台。当时,采用理事会员方式募集资金维持杂志运转。“这不是一个商业模式,不能总是以赞助的方式来维护杂志的运转,”陈晓说,“这个平台吸引了很多著名企业家作为理事会员,但是后来办不下去。”

“企业家们不知道这个平台怎么往下走,正好我回来,我们都是一个圈子里的,都是中央党校同学。让我把事情接过去。”陈晓回忆。

在陈晓看来,上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做得很大、在行业里很有影响力的上海企业并不多,“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也有深层次的原因。”作为上海企业家的一员,陈晓认为,上海买办文化的文化基因,导致上海人更乐于打工,因而没有产生有影响力的当代企业家和企业;上海人相互间合作也不是很容易,而浙商、徽商更多是选择圈子内的合作。“这些感受,促使我们一些上海企业家希望走在一起打破‘魔咒’,营造新的上海企业氛围。这也是筹办新沪商平台的机会和宗旨。”

新沪商集团成立于2011年12月18日,涉足股权投资、资产管理、房地产、企业咨询、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目前注册资本2.5亿元,由近30名民营企业家股东组成,其中陈晓是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

据陈晓介绍,新沪商集团旗下有几个基金,包括琥珀资产等,最近还在成立文化产业基金。每个基金都是独立运营,新沪商集团作为基金GP之一,参与基金的管理,协助基金对接资源,配置企业,支撑这个平台还有咨询业务的板块。

琥珀资产旗下有琥珀千年医疗基金,专门投资生物医药。而琥珀资产的主基金,主要投资消费领域。陈晓认为,生物医疗领域相对于国外还是比较滞后,未来这个板块预期会发生深刻变化。具有创新理念的传统领域,如消费品领域、服务行业也是新沪商集团所重点关注的。“国内商业环境很糟糕,糟糕意味有机会,要变革,要去颠覆”。

除了新沪商,陈晓这两年还先后投资了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其中就有连锁家居卖场“名巢靓家”和二手车超市“车王认证”,都属于连锁零售终端范畴。

陈晓于2011年投资名巢实业, 2012年,开业仅半年“名巢靓家”最终选择了战备调整,从大店模式转成小店加网络的模式。对于调整的原因,陈晓总结为“国内消费成熟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012年陈晓投资上海车王二手车经营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半年后车王认证公司顺利实现月度盈亏平衡。记者问起二手车超市“车王认证”的情况,陈晓非常肯定地说:“我们特别看好!”

他看好二手车市场的理由有两点:

首先,从国际成熟市场去看,在美国,卖一辆新车有4.5~4.8辆的二手车消费,汽车市场上二手车零售占绝大多数。而在国内,卖4辆新车才能有1辆二手车的消费。为什么国内大家不买二手车?因为国内消费者把汽车看做一个资产,但是它实际是快速折旧的东西。“汽车是贬值的财富,不是增值的财富。”其次,中国二手车市场非常不成熟。这个市场基本都是“黄牛”在做,没有形成体系。“我们做一个可信度,原来多少钱,现在多少钱,跑了多少公里,今天买了以后可以卖给我。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就有能力去消费。原来没有规范的市场体系,我们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真的建立起来就是标杆,就是行业标准。”

陈晓认为,投资者不像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的业务必须相关,不相关跨行业就不合理。投资者是投资单一企业,重点是看企业未来前景如何,从财务看,多少周期有回报,而不是业务是否有关联,有关联最好,没有关联也没关系。这可以解释他这一系列投资背后的逻辑。

治理企业关键靠制度

究竟如何判断公司的好坏?在陈晓看来,关键在于是否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一旦有颠覆性,规模就会很大。同时,企业有创新性也会促使其在市场里拿到合理的比重和份额。

“没有看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就不该投。”陈晓认为,如果商业模式都是雷同和重复的,就没有办法体现投资人的价值。较量资金规模不是真正的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商业领域,投资人对市场的感悟和理解、对消费者和商业模式的理解。“所以PE多少倍不是最重要的。”

陈晓认为,十年前做企业需要胆略和勇气,如今企业发展需要深层次的创意和管理。

中国投资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投资者少,被投资人多。中国市场已经很成熟,投资者很多,可以选择的好企业少。“有的好的企业还没有浮出水面,要发现一些潜在企业的价值。”

“要确保每单都有利益,支撑的三个原则:对行业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社会环境的判断。整合到一家公司,三个因素基本吻合了,才可以说这家企业是潜在投资对象。”

“投资人和企业,双重角色我都经历过。在永乐也引进投资人,现在我也做投资人。” 当投资人和企业出现冲突怎么办?陈晓认为,投资人和企业之间必须要有约定,就是制度安排。如果没有约定,未来产生矛盾没法评判对错。有制度保障就可以长久,没有制度保障,再好的人都会变。

新沪商成立时,陈晓坚持自己的股份不能超过50%,形成一套平台机制。对此陈晓解释说,从股权治理角度,民营企业的大股东股份超过51%就是一个私营企业,无论多少股东多少股份,就是一股独大,控制决定这个企业。

“我们希望做成股份制公司,不是私人企业。现在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上都有严重问题,做不到现代企业治理下的透明度、可信度、大小股东利益的均衡。”他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保护小股东利益。

“现在国内民营企业都标榜企业治理,实际上,机制上没有安排。没有机制约束,靠人管理总会出现问题和瑕疵。只有制度存在,才能保障企业健康地长期走下去。”

作为早期创业的知名企业家群体的一员,陈晓认为“财富对于我们而言已经足够了,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可以过了”。“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太高,对生活我们已经很满足,也不会追求生活得太浪漫。我们这代人对社会还是有价值、有责任。”

之所以还在努力工作,陈晓说,还是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是为了财富而工作,而是希望还有价值,我们的价值来源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问及日常生活,陈晓说和过去有很多变化,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比较宽松,想干吗就干吗,旅游、考察市场。“考察市场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对一些市场现象想得比较深,理解更多。”

“我们已经不浮躁了。”采访最后,陈晓这样说道。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