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账面收益的核心,选择正确的退出策略,时机和定价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何选择流动性和估值的最佳时点,私募股权基金浩然资本(HAO Capital)近日顺利退出百富环球(00327.HK)堪称一个不错的样本。
浩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泓清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一语道出,作为一家小市值上市公司的大份额股东,流动性往往比股价更重要,既要精准地把握股权出售时机,又能够在大额套现的情况下对公司股价不产生负面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浩然资本数周前在香港市场上分阶段通过IPO和公开市场大额减持等不同策略,退出百富环球总收益达到4.7倍,从2007年的首轮投资,浩然资本通过其两期基金共持有其22.8%的股份,共计约2.368亿股。
2010年12月当百富环球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时,浩然资本就出售了部分持有股份,王泓清解释当时的IPO减持称“IPO本身只是使资本获得流动性的一种方式,仅仅是实现完全退出过程中的起始点”。
由于能享受资本市场溢价,IPO向来是私募股权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首要的退出渠道,年初德勤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的数个重量级IPO项目有望将香港IPO市场推向新的高峰,预计全年会有85至100只新股上市,融资数量达到1700亿到2100亿港元。
在王泓清看来,成熟的香港市场固然有种种优点,例如投资人关注财务表现和公司治理,上市公司的透明度较好,与投资人的沟通也顺畅,但对于拥有上市公司大额股份的股东来说,如果持有小市值公司的股权,同样会面临流动性较低的退出障碍。
笼统地说,IPO为基金退出提供了平台和可能,相比A股市场,香港资本市场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更好的流动性,可以在被投公司上市募资的同时出售持有股票, 6个月的禁售时间也较短。
IPO之后,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股价都会单边扶摇直上,私募股权基金利用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帮助被投公司获得合理市场估值,辅以对退出股权定价的主动管理,力图在大额套现的时候对公司股价不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百富环球的IPO成功获得超额认购,但在6个月禁售期结束后,股价已大幅低于发行价,交易量走低,估值倍数远低于可比公司的水平,在之后的数年中,股价仍长期在低位徘徊,估值缩水严重。浩然资本却并未在股价低迷期继续减持,因为这样会将负面的信号传递给市场。
王泓清认为,百富环球IPO之后的股价不振主要是因为国际投资者对中小市值的中国成长型公司股票缺乏信心,因此看好百富环球基本面并坚定持有其股份的同时,浩然资本开始协助公司提升股价,使估值回归合理,具体措施包括力促公司实施管理层期权计划,提升公司透明度,并助力投资者关系部门提高与投资银行的沟通频率。
去年底以来,随着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增加,百富环球的股价也得到大幅提升,浩然资本认为这是又一次非常好的退出时机,随后通过投行寻求通过大宗交易(Block Trade)的公开市场减持方法,因为大宗交易的股价往往能更真实反映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公允价值。
“由于我们持股比例较大,因此必须谨慎地管理好整个交易过程。”王泓清表示,浩然资本当时把持有的百富环球全部股份分成两份,准确把握时机在两个月内通过两笔交易迅速全部售出,而且两次均获得了全额认购,结果两轮投资分别实现7倍和3.5倍的实际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