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一剧两星”

一财网2014-04-15 14:26:00

责编:群硕系统

一部电视剧黄金时段同时只能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一剧两星)的传言正在变为现实。《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在今日早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行的电视剧播出管理工作会议上,总局已向各大电视台正式传达了这一播出新政,并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而每家上星频道黄金档电视剧播出数量则限定在2集以内。

另有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上述“新政”近日便会正式发文,而目前具体内容仍是未知数。

“如果实施的话,这对于电视剧行业无疑是一次变革,你可以理解为机会,可以理解为洗牌,也可以理解为电视剧行业最艰难的时期到来。”一家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该“新政”推出本身是为改变“电视剧”的“生存”问题。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年产剧集1997集,经过1995年、2000年两次倍增,2003年已经破万,这几年则稳定在17000集左右。

“但电视台每年购买片子的费用不超过40亿元,以2013年为例,省级卫视独播电视剧目有100部左右,剩下的是两星播出29部,三星28部,加上央视播出的60多部,全部加起来也就260部左右,这也意味着一半的电视剧没播出。”上述影视公司负责人说。

如果以单集100万元投资算的话,那么一年要有80多亿元打了水漂。

“2013电视剧产量在十三年的持续增长后出现首次回落,总产量减少2000集,为15000集,还是供大于求。”独立制片人王璐说。

经过简单计算,如果新政推出,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剧集会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是有助于电视剧行业的发展的,但问题是电视台是否有这个能力购买电视剧?

“现在我们多是选择四星首播的模式,也就是一部电视剧如果四家电视台联合拼播的话,一部电视剧的销售价格还是不错的。这些年,一般好的剧首轮四家联买的话,价格也从过去的几十万逐渐升到现在几百万一集,如果是一剧两星的话,二三线的电视台能否有能力分摊这个价格,我是怀疑的。”上述影视公司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了解到,自广电总局前年10月底下发“限娱令”后,各大电视台都加大定制或者购买独播剧的力度,包括湖南、浙江、东方卫视在内的排名靠前的电视台每年均拿出几十亿预算购电视剧,但一些二三线电视台每年拿出几十亿购买电视剧的确是存在困难。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更多的电视台参与到电视剧的投资之中。”独立制片人王璐表示。

但这依旧改变电视剧的生存艰难问题,因为电视剧销售模式单一。

以新《三国》为例,总投资同样也是1亿元,首轮卫视版权销售(160万/集)+音像制品版权交易(每集9万元),+网络版权(单集15万元)+加上韩国和日本的海外版权以及第二轮卫视和地面台的销售,新《三国》算是赚了一笔,可是回收期长达4年到5年,总体计算,投资回报并不高。

即便现在网络销售回暖的情况下,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网络销售价格可以与电视台销售价格相当,但也仅限于精品剧。

“如果从电视剧本身看的话,这种艰难环境存在原因一是电视剧门槛低,一些热钱进入,与此同时,这种‘臃肿’催生的是明星身价的暴增,背后就是电视剧制作成本的一路飙升,演员片酬已经占到全剧投资的60%以上,一线演员能达到每集80万元至100万元,而在2008年以前每集30万元已是天价了。”上述影视公司负责人表示。

艺恩咨询数据显示,2008年单集投资额一般在40万元至50万元,2010年单集投资150万元已经让人感觉是大制作,而2011年,《楚汉传奇》、《曹操》、《武则天秘史》等大剧投资都超亿元,单集成本为200万元至300万元。

制作成本上去了,电视剧收购价却很难再上去。

受限于电视剧业务增长空间有限,加之制作成本难以压缩,目前A股上市公司多数已经开始通过产业链变革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比如,去年,华策影视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资本运作,以内容为核心构建了一条包括电影、电视剧、影院、艺人经纪、互联网、影视基地、整合营销平台等业务在内的产业链:收购海宁华凡星之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60%的股权,切入艺人经纪业务领域;与上海克顿传媒进行重组,进一步扩大在电视剧市场的市场占有率。

“大的一流的企业可通过资本打通产业链,但中小企业就很难了,现在,二流的影视剧公司多是被收购的命运,三四流的公司基本考虑到转型了。”上述影视公司负责人说。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