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利斌卷入宋林被查事件

第一财经日报2014-04-18 07:49:00

责编:群硕系统

从去年开始就被实名举报缠身的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最终没能证实自己的清白。

昨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华润集团随后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并努力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一位参与举报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宋林被查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另外金业集团资产包收购案的中间人即是山西有名的“7000万嫁女”煤老板、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联盛”)董事局主席邢利斌。

了解案情的相关人士还对记者透露,去年相关部门就曾经对华润实施了专项的调查和审计。此事一度想在近期公开。但今年中纪委介入后,掌握了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证据。

华润电力资产收购悬疑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4月15日公开了一份给中纪委的实名举报函。王文志表示,其于去年7月17日曾实名举报副部级官员宋林在华润收购山西金业资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渎职行为,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如今他依然实名举报宋林包养情妇,并涉嫌贪腐。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3月就曾独家报道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电力(00836.HK)2010年以近百亿元高价收购山西金业集团瑕疵资产包事件。华润电力成立于2001年8月,是华润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

2010年2月,华润电力通过旗下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润联盛”)同金业集团签订《企业重组合作主协议》,约定华润联盛、中信信托、金业集团以49%、31%、20%的比例出资,成立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下称“太原华润”);并以太原华润为重组平台,收购金业集团的资产包。

同年5月31日,太原华润与金业集团签订了资产转让协议,资产权益整体作价117亿元被华润电力买下。该资产包由金业集团旗下10个实体组成。

但金业集团资产包中“最值钱”的原相、中社及红崖头三个煤矿,华润电力在2010年收购时,只有原相煤矿有采矿许可证,但已过期,尽管后来该证已申办下来,不过仍因为多种原因一直未能正常生产。

对于另外两个煤矿,华润电力直到去年9月3日才宣布取得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山西省古交市中社及红崖头煤矿的勘探许可证,而两煤矿采矿权证至今未能获取。

2013年3月份,本报记者曾走访山西省古交市,发现华润电力收购的金业集团资产大多处于“撂荒”状态。除了上述三个煤矿存在问题外,两家焦化厂也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去年7月17日,王文志在其微博实名举报宋林等华润高管在收购山西金业资产的百亿并购案中涉嫌利益输送,致使数十亿元国有资产流失。

此事一出,搅动了整个市场。实际上,在去年6月9日,已有人以个人名义实名举报宋林,称其在并购案中故意放水,致使百亿国资流失,宋林等相关参与并购的高管有收受巨额不正当利益之嫌。

邢利斌隐现

在华润电力对金业集团的收购案中,作为控股太原华润49%股权的华润联盛,在收购中担当的角色自然不容忽视。究其背后的参与者,山西另一煤炭大佬邢利斌的身影随即出现。

华润联盛由华润电力与联盛于2009年6月11日共同出资成立,其中华润电力占比66%。

实际上,从华润电力进军山西煤炭行业的路径来看,也多见邢利斌的身影。在2010年4月底,华润电力还曾联合华润联盛组建了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华润”),注册资金为8亿元人民币,现隶属于华润电力旗下华润煤业控股有限公司。

“这就是华润电力进军山西煤炭市场的大致结构,华润电力总投资规模在200亿左右。如果按所投资金占股权比例结构计算的话,华润在山西的煤炭市场付出的代价更大。”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作为华润电力在山西主要合作方之一的联盛,近两年也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总债务规模超过300亿元的联盛在2013年11月29日向柳林县法院提出重整申请。

3月14日,本报独家报道称,2012年“7000万嫁女”的邢利斌已在12日上午被警方从太原武宿机场带走,当时邢利斌将搭乘从太原飞往深圳的班机,转道去香港。

上述知情人士对此表示,当初华润电力收购金业集团资产包就是邢利斌“牵线搭桥”的。

宋林的华润生涯

从企业管理来讲,宋林治理下的华润集团正日益强大。

截至2013年末,华润集团总资产11337亿港元,实现营业额5002亿港元。集团核心业务包括消费品、电力、地产、医药、水泥、燃气、金融等。

收购金业集团的同一年,2010年5月31日,宋林在华润集团官网“董事长专栏”中写道:集团已经将2010年定为华润的“战略年”。

今年两会后,宋林再次发文《改革再出发》,表示“作为央企,华润肩负着国企改革排头兵的历史重任和战略使命,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改革,关乎华润的百年基业”。

回顾宋林的职业生涯,与其前任宁高宁的“霸气”相比,宋林的名字对外界来说并不那么响亮。一位见过他的央企领导对他的评价也是比较低调务实,做事不温不火。

这样的性格,在宋林一步步从基层做起的履历中可见端倪: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后就进入华润,从扛着测量仪测油库开始,历任香港华润石化经理、高级经理、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企发部总经理及华润投资开发公司董事长。

此后,他在华润系香港6家上市公司中执掌过4家的帅印,2004年起接替宁高宁担任华润集团总经理。2008年5月起,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兼任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主席等。

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宋林,也很受前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的赏识。在集团内部,陈新华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思考敏捷、工作勤奋、做事有激情,他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都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不过,看起来性格温和的宋林,也有力挽狂澜的一面。比如在接替宁高宁担任华润集团总经理不久后,他就曾独自驾车从香港出发,沿西江向广西行驶,为的只是了解水泥生意的各个环节,为当时陷入困境的华润水泥寻找出路。

之后几年里,华润水泥的变化也让香港资本市场瞠目结舌,甚至入选哈佛商业案例:2006年,用4亿多港元私有化退市,经过3年改造,2009年重新上市融资60多亿港元。

目前在华润集团的业务组合中,既有电力、水泥、燃气等资源控制类产业,又有医药、金融、地产等终端消费驱动型产业,这样的产业组合,也可以用宋林提出的“微笑曲线”做注解。他认为,华润集团未来主要就要朝这两方面走,尽量减少中间类工业产品加工业务。

 

宋林被查背后:华润燃气2.65亿收购往事

作者:张旭东

昨日晚6点30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前曾多次遭遇公开被举报的宋林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调查显示,向中纪委、国资委等部门举报华润集团的,并非单独个案。除了去年7月和今年4月,新华社经参首席记者王文志先后两次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宋林外,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燃气(01193.HK)近年来,也一直因2009年的一桩收购往事涉嫌高溢价收购而被举报。

类似于王文志举报宋林涉嫌在华润收购山西金业资产过程中存在严重渎职行为,华润燃气被举报同样发生在华润集团大扩张之际,而收购标的则为武汉通宝燃气公司大股东仲顺年旗下的51%股份。

这一收购案被举报认为是高溢价收购亏损资产,并存在华润燃气先行介入帮忙获取贷款,然后再行并购的嫌疑。并购至今已近5年时间,但有关它的争议,一直并未消弭过。

举报华润燃气的一位原通宝燃气小股东在提供华润燃气举报材料的同时告诉本报,此前他已先后向中央纪委、国资委、湖北省相关部门递交了材料。这位小股东历时3年多,一直在举报华润燃气当年收购中存在的一些嫌疑。

连同上述通宝燃气小股东提供的举报材料,以及本报记者其后从湖北当地律师、工商局获得的审计、工商资料,加起来厚度近10厘米。通过对本报记者获得的华润燃气武汉并购期间所有资料梳理,依稀可看得见华润燃气,乃至华润集团过去的扩张一角。

截至目前,华润集团是一家拥有20家一级利润中心、在香港拥有5家上市公司,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87位的大型央企。

通宝燃气与华润燃气大扩张

2004年,华润燃气在苏州投资第一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之后通过收购在全国扩张。其官方网站称,截至目前华润燃气已在17个省、8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燃气公司,用户超过1000万户,年销气量超过80亿立方米。

2008年11月,华润燃气在香港重组上市,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燃气板块上市平台。华润燃气在武汉的收购标的是武汉通宝燃气公司,发生在2008年到2009年。

工商资料显示,2002年5月14日,通宝燃气由三个自然人股东设立,仲顺年、蒲文强和杨越鸣分别出资3100万、1400万、500万,各自持有62%、28%和10%的股份。该公司初始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收500万元。

据工商资料,2002年到2005年,通宝燃气运营正常,在武汉铺设了燃气管道,并有一些初装费的收入。其间公司曾于2002年12月27日、2004年3月24日两次变更注册资本,前一次注册资本变更为1500万元,后一次变更为1700万元,三个股东股权未有变化。2004年4月,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130万元,股权结构同期调整为仲顺年80%、蒲文强和杨越鸣分别为10%。

但由于公司股东之间存在龃龉,引发公安机关调查,2005年武汉工商局认定通宝燃气2004年注册资本由1700万到5130万的变更中,3430万系虚假增资,罚款171万元。

2005年后股东间矛盾进一步发酵,蒲文强因触犯刑法,名下最初注册资本2008年被罚没,从此不再是股东。

从公司历年财报来看,通宝燃气成立后一直都是投入,从来没有实现盈利。2004年先后从银行贷款7600万和3300万,靠贷款支撑经营活动。

2007年,华润燃气曾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2004年通宝燃气亏损166.2万元,2005年亏损614.5万元,2006年亏损238.4万元,2007年截至9月底亏损80.3万元。

通宝燃气历年的年检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亏损237.64万元,2008年全年亏损526.4万元。综合资产评估报告和年检报告,2004年以来通宝燃气公司从来没有盈利。

在2005年被工商部门查处虚假出资后,通宝燃气一直未能解决虚增的注册资本。2008年12月18日,华润燃气和通宝燃气大股东接近谈成收购,通宝燃气曾向工商部门承诺,2009年1月25日和2月底前分两批补充资本金。但在华润燃气入主后,这一承诺至今未兑现。

股权腾挪悬疑

据举报者透露,由于因虚假注资被查处,通宝燃气大股东仲顺年从2007年开始就和华润燃气有了接触。

2007年11月5日,华润燃气委托深圳中联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对通宝燃气进行资产评估,拉开收购序幕。

就在同时,大股东仲顺年将名下80%股份抵押给了武汉信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子公司武汉信用风险管理公司以抵押股权提供反担保,在武汉招商银行贷款5300万,获得资金用于支持通宝燃气继续运营。

随后的2008年1月10日,仲顺年和华润燃气下属公司祺力控股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确认将公司51%股权,对应资本金2616.3万转让给对方,该协议并交武汉市工商局档案留存。该协议没有反映溢价,据此可以不支付溢价部分税款。

而在2008年6月18日,双方提交给湖北省商务厅的《关于武汉通宝燃气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称大股东承诺将其51%股权转让给华润燃气子公司,作价2.65亿元。

此时仲顺年名下通宝燃气股权已经于2007年11月抵押并过户到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才是通宝燃气大股东。

2008年11月17日,通宝燃气减少注册资本513万元,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升至88.89%。随后的2008年12月23日,仲顺年增资513万元,获得了通宝燃气8.89%的股权,再次进入该公司股东行列,握有8.89%股权,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降至80%。

但是通宝燃气虚增注册资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润燃气是港资公司,收购后公司需变更为合资公司,要经湖北商务厅批准。

收购公告公布前夜的2008年12月,通宝燃气一方面向工商部门出具承诺,称将补足虚增资本,另一方面在注册资本尚未充实的情况下,于2009年1月5日获得湖北省商务厅批文,同意股权变更和成立合资公司。

湖北商务厅批复文件中称:“同意股东仲顺年先生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中的51%以折合26500万元人民币对价转让给祺力控股有限公司(华润燃气的全资子公司)。”

实际上,这时仲顺年名下只持有8.89%的通宝燃气股权。他承诺转让给华润燃气的股权从哪里来呢?

2009年1月6日,武汉信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通宝燃气没有归还招商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将抵押股权中51%转还给仲顺年。

1月9日,华润燃气公告称先期支付1.59亿元,其中3949.1万用于偿还大股东仲顺年垫付的贷款,此数目与通宝燃气被认定的虚增注册资本3430万、大股东2008年12月23日513万增资不相上下。

收购公告公布后,2009年1月12日,武汉通宝燃气变更为中外合资的武汉华润通宝燃气公司,51%股权同时变更至华润燃气名下。

华润燃气收购之后,2.65亿收购款的剩余部分都支付给了大股东仲顺年,换取了51%股权,剩余49%股权分散在仲顺年和杨越鸣两个自然人股东手中,以及仍然持有仲顺年29%抵押股权的武汉信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手中。

2010年,武汉信风名下的股权转至仲顺年名下,仲顺年和杨越鸣持有变更后的华润通宝燃气37.89%、11.11%股权,至今未变。

待解的资金游戏

一个没有收入、连年亏损、负债累累的公司,何以高溢价卖给华润燃气?华润燃气从中得到了什么?

此外,通宝燃气被收购时对外欠债1.05亿元,华润燃气的公告中并没有对债务作出说明。通宝燃气大股东股权过户,几乎与华润成立合资公司、获得商务部门批准同时进行。涉及转让股权的资金,也成为一笔外界看不到的“糊涂账”。

两家公司合资协议中约定的注册资本增资至1亿元条款,至今未兑现。通宝燃气收购前的贷款从2008年底开始还款,事实上都由合资公司,即现在的武汉华润燃气承担。收购之后,从2009年到2011年底,武汉华润燃气共从银行贷款2.88亿元。

华润燃气收购的其他燃气公司,基本都收购70%以上的股权,绝对控股。企业收购兼并涉及国家监管部门审批,一般都由央企董事会审核,并由董事长最后签字确认。

2.65亿元,到底流向哪里?原通宝燃气小股东始终存疑:何以公司濒临破产、虚增注册资本没有补充,还能卖出如此高价?而对于存疑,截至昨晚发稿,本报记者并未联系到华润燃气做一置评。

华润燃气2008年起,在燃气领域开疆拓土,在多个地方都是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张,华润燃气这个资本战车上还有多少未挖掘的故事呢?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