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数领风骚的时尚媒体人,我们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面孔属于女性,且是特立独行的女性。很多时装迷都爱以“女巫”二字来称呼她们,其中有些人已经借助互联网家喻户晓,而有些看似籍籍无名却令专业人士肃然起敬。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们将一一谈及她们中的佼佼者。
戴安娜·弗里兰
市面上关于戴安娜·弗里兰的出版物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都非常丰富,几乎详尽地描述了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作为上世纪60年代时尚杂志巅峰时代的见证者,弗里兰曾创作出了一系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时装影像及文本。譬如,她曾在《Harper's Bazaar》中设立“Why Not”栏目,天马行空地和读者谈论生活方式,探讨起“为什么不给你的宝宝拿香槟洗头”之类问题,而在转投《Vogue》之后,又带来无数经典的大片。直到今日,依然没有人能望其项背。是弗里兰一手将佩内洛普·特里这样看起来怪里怪气的女孩打造成了上世纪60年代风格的代表,而当她被迫离开《Vogue》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工作的时候,她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带到了这个从前只有那些老学究才会来的地方。
弗里兰的策展从不循规蹈矩,她会为巴黎世家的展览播放西班牙风格的背景音乐,也会在YSL展览现场的鼓风机旁喷洒香水。在她的手里,大都会博物馆一年一度的展览成为了时装界的盛事。电影《时尚教主:黛安娜弗里兰》(The Eye Has to Travel)记录的便是这位女性的时尚史诗,在时尚史上,没有人可以撼动这位“红色大祭司”的地位。
格蕾丝·柯丁顿
格蕾丝·柯丁顿是借着电影《9月号》热映而意外走红的一位“红发女巫”,事实上,她亦是一位老资格的时尚媒体人,已经潜伏在《Vogue》达数十年之久。、就年龄而言,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奶奶,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会在秀场内看到她的身影、在杂志中读到她的作品。譬如,美版《Vogue》2014年4月号,饶舌歌手坎耶·维斯特和名媛金·卡戴珊的封面故事就是由柯丁顿和著名女性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合作完成的。
作为一位伦敦出生,并曾在上世纪60年代从模特行业进入时尚界的媒体工作者,柯丁顿对时尚的理解敏锐、独特且敢作敢为。她对朋友也是两肋插刀,在约翰·加利亚诺进入黑暗期后,柯丁顿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为自己的老友争取回到时尚界的机会。
波莉·梅伦
当我们翻看60年代的时装杂志时,总是会率先被波莉·梅伦的作品吸住眼睛。此人被业内人士冠以“最烧钱时装编辑”头衔,她在1966年为美国版《Vogue》制作的一组名为“The Great Fur Caravan”的大片,远赴日本拍摄武士练习的画面花费了大约100万美元的制作费,相当于如今的700万美元,如此的大手笔换来的自然是定格永恒的经典之作。由她构思的女演员娜塔莎-金斯基全身不着一缕被蟒蛇亲吻的画面,即使放到PS技术泛滥的当下,依然拥有令人惊叹、敬畏的美感。摄影师大师理查德·艾维顿戏称波莉·梅伦是由戴安娜·弗里兰的一根肋骨变幻出的人类,她面对自己喜欢的作品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感情,她总是率先站起来鼓掌,因而被大家尊敬地称为“Mellon的海狮掌”。梅伦为了一组拍摄可以反复10次,曾与她共事的《Harper's Bazaar》主编卡梅尔抱怨过梅伦的职业习惯——“恐怕我们留不住她,她的品位实在太耗钱了。”
卡琳·洛菲德
享有“最酷祖母”美誉的卡琳·洛菲德早已离开了法国版《Vogue》主编的位子,这也正是该本刊物开始变得平淡无奇的原因,那些挑战传统、时装、女权的作品,如今只有在她自己的杂志《CR》上才能看到。而《Harper's Bazaar》全球时尚总监,对于洛菲德而言则更像一个虚职,她几乎向主流时尚媒体彻底隐藏起了自己的存在,即使偶尔操刀拍片,也全然不是当年的风格和趣味。谈论洛菲德就不得不提到设计师汤姆·福特和才气纵横的摄影师马里奥·特斯蒂诺,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他们三人联手为Gucci制作了一系列异常嚣张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亦成就了他们今日在时尚界的功与名。
凯蒂·格兰德
说起“英伦女魔头”凯蒂·格兰德,贝克汉姆这样描述道:“凯蒂·格兰德就是一个麻烦制造机器,不过和她在一起真的很好玩!”事实确实如此。格兰德给时装界带来的是一堆又一堆的麻烦,但是如果少了这些麻烦,时尚界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精彩动人之处。格兰德眼下担任小众时装杂志《Love》的主编,这本季刊其实是她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当年造成轰动的《POP》。除了媒体本职工作做得如鱼得水之外,格兰德还屡屡跨界出击,例如与意大利品牌Hogan共同推出过很多有趣的设计,或是为Louis Vuitton、Prada秀场担任造型师等等。学生时代在圣马丁度过的日子,被格兰德本人讲得一文不值,但就结果而言,那里的确是她事业的起点。她交到了很多才华横溢且行事靠谱的好友,包括设计师斯特拉·麦卡特尼和菲比·菲罗,超模丽波缇·罗斯 。格兰德和她的“姐妹淘”,如今也被认作英国时装界最高权力的代表。
卡琳·瑟芙·德·杜泽丽
谈及传奇造型师卡琳·瑟芙·德·杜泽丽,时装迷首先会想起的是她为安娜·温托尔执掌下的美国版《Vogue》带来的第一个封面。在这次的合作中,杜泽丽将Christian Lacroix的高级定制上装与平民化的牛仔裤进行搭配,于是她成为了第一个砸破奢侈与平价之间壁垒的勇者。放到今时今日,杜泽丽的做法恐怕谈不上是惊世骇俗之举,可是在她活跃的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人敢去想象这种风格,更不用说把便宜货搬上大刊封面。杜泽丽参与造型的时尚大片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常常会让读者忘却模特们穿的是什么,而关注于她们的个性本身以及她们是谁。老佛爷卡尔·拉格斐在谈及这位相知多年的老友时说:“卡琳是个怪人,她能给那些衣服、包包带来生命,如果不是纯粹因为有她这个人,那些东西就是一堆即将被抛弃的毫无意义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