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开课到慕课

第一财经日报2014-06-09 05:37:00

责编:群硕系统

在新闻领域中,我们认为用户连续观看三分钟视频就是不错的成绩,而连续观看五分钟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

耶鲁大学有一门网络公开课叫“死亡”,这个哲学课并不好懂,但是其视频在中国的点击率很高,耶鲁大学官方网站都报道了它在中国的风靡。这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对国外名校还是很崇拜的。这门课的主讲人把他的讲课内容写成了一本书,许多人看到这本书之后都会说:“哦,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门课的一点视频。”那么,有多少人从头看到了尾呢?也许只有字幕组的人是看完了的。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迈克尔·斯卡平克曾经撰文说,网络公开课是“名过其实”。人们不会老老实实地看公开课的视频,原因之一是视频讲座很难让人集中注意力。“一些在线讲座网站点击量惊人,但人们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切换至Facebook。在新闻领域中,我们认为用户连续观看三分钟视频就是不错的成绩,而连续观看五分钟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

另外,跟观看大学课程的视频相比,人们喜欢前往现场,因为公众活动氛围浓厚,你可以向周围的人了解到哪些观点值得聆听。“如果你打瞌睡,那身边的人也都在打瞌睡。当人们开怀大笑或是身体前倾时,你便意识到出现了重要内容。学习是群体性活动。”

在网络公开课的热潮过后,“慕课”又流行起来。慕课是“大型在线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慕课学院”网站的介绍说,MOOC是现在最时髦的教育和学习机制。有了慕课,“你可以足不出户、正大光明地听常青藤名校的课,可以一睹你崇拜了很久的名教授的授课风采,你甚至还可以获得一张名校名课的结课证书。

至此,慕课好像跟公开课没什么不同。但接下来的介绍说,以前的网络公开课就是简单地将传统的课堂照搬到网上,而MOOC可是结合了网络用户的特点精心制作的:MOOC课程都是定期开课的,有点像学校的学期,所以错过就得等下次了;课程视频通常很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更符合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阅读特点;MOOC的课上还会有很多小问题,你必须答对问题才能继续上课,有点儿像游戏通关!另外MOOC有作业,有期末考试,通过考试会给你一张证书。

现在,你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安装跟慕课相关的应用程序,如Coursera的官方苹果和安卓应用;MOOCs4U列出了Coursera、Udacity、edX等提供的几千种课程。Khan Academy的课程跟Coursera相比更加传统,你更有可能在那里学习统计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好莱坞电影史。这样,你可以在家里下载课程,在上下班路上和中午休息时间听课。但是在地铁上,别人都在看网络小说和电视剧,你在那儿学习,这需要多么高的心态和定力!另外,面对浩瀚的免费内容,你会不会幸福得有些眩晕了呢?或者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有一个给课程排名的办法——让学生给老师打分,这样得分高的多半是帅哥、美女老师。把他们讲的课上完,你的热情估计也用得差不多了。

(作者为《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七零后,双鱼男。毕业于华师大哲学系。“数字浪游”关注和反思被数字技术改变的生活。)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