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城生活质量报告:房价预期上升幅度下降

一财网2014-06-28 21:46:00

责编:群硕系统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28日发布2014年中国35城生活质量报告。结果显示,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而生活成本满意度指数则成为拉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指数的最重要原因。针对房价预期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2014年预期房价指数平均值为60.78,低于2013年的平均值。报告认为,35个城市的房价仍然预期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下降。

针对房价预期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2014年预期房价指数平均值为60.78,低于2013年的平均值。报告认为,35个城市的房价仍然预期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下降。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调查在3、4月间完成,只要调查之后不出现房价变动的拐点,房价预期就是决定房价上升的真实因素。前两年我们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今年的调查结果证明,不支持今年房价会出现暴跌的传言。”

35个城市中,17个城市的受访者把空气质量视为影响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18个城市的受访者把食品安全视为影响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报告显示,所有受访者中,认为影响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分别是空气质量(34.71%)、食品安全(31.89%)、物价(23.18%)、交通状况(10.21%)。房价预期的专项调查显示:预期房价指数平均值为60.78,低于2013年的平均值64.65。

从整体排名看,生活质量排名前10位城市依次是:青岛、长春、沈阳、杭州、厦门、天津、重庆、宁波、济南、成都。东部城市主观满意度总指数高于中西部城市。

而排名后10位的城市是分别是大连、西安、武汉、长沙、郑州、广州、南宁、贵阳、昆明、深圳。

值得注意的是,从调查情况看,四大直辖市生活水平满意度分指数有较大的提升:重庆上升22位,北京上升21位,上海、天津均提升超过10位。这一指数主要以居民收入现状和收入预期为调查内容。

从生活感受满意度分指数看,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排列靠后。这一指数以生活节奏和生活便利程度为主要维度进行调查。

张连城介绍,2014年对35个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跟踪调查,测算得出2014年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

主观满意度指数是通过对35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主观感受进行随机电话调查得到的,本次调查仍然采用随机尾号调查方法,保证样本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和随机性,产生有效随机样本17633个。整体主观指数的标准误差从2013年的0.19缩小到2014年的0.15。

客观指数是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35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出。5个客观分指数涵盖了20个社会经济数据指标。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