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7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李忠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介绍了2014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
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与一季度持平。
一季度数据显示,1-3月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略高于去年同期;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
此前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曾表示,要保持内地失业率不突破4.6%,就需要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如果再进取一点,或有可能继续保持在目前4.1%的水平。只要内地今年实现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0万这个目标还是有把握的。
16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将稳慎把握调整节奏
目前已有1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4.2%。
人社部表示,下一步将出台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的意见,稳慎把握调整幅度和节奏,健全并落实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快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
此外还将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调增10%
上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基本落实到位,平均增幅10%。
据发言人李忠介绍,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目前已有上海、四川、云南等13省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23个省份提高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此外,各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2014年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同时适当提高了个人缴费标准。
数据显示,6月末,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2435万人(其中职工养老保险32732万人,居民养老保险49703万人)、58478万人、16595万人、20119万人、16580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合计为17096亿元,同比增长13.5% ;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合计为14797亿元,同比增长17.6% 。
李忠表示,上半年还启动实施了“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定了50个试点单位。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稳步增长,截至6月底,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已达到6亿。
对于下一步工作安排,李忠表示,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相关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加快《失业保险条例》修订工作,继续做好东部7省(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措施。
二是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保覆盖面。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落实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意见和衔接经办规程,确保衔接平稳运行。以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及私营企业职工等为重点,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全面推进事业单位、高风险企业(特别是建筑业农民工)、小微企业及有雇工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增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社保基金收支情况分析判断,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发行和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建立持卡人员基础数据库。继续开展“电子社保”示范城市建设,推广网上经办等新业务模式,推动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保信息披露制度。
最低工资标准确会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
针对在经济增速下滑,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之下,调整最低工资是否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绝大多数企业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是对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为职工基本工资的中小企业,确实会产生一些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统筹考虑经济增长、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业状况、职工收入和物价水平,稳慎地把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频率和调整的幅度,使低收入职工工资的增长与促进就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协调。”李忠说。
据他介绍,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等。根据《劳动法》和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标准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来确定的。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还有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最低工资规定明确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以后,各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
今年以来已经有1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是14%,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普遍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
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实施,人社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告知规定,企业用一个职工的时候,必须告诉这个职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而且要严格地按标准执行,不能低于最低工资。二是明确了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三是当违反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时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责令整改,逾期未支付的,要按照这个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差距加付赔偿金,这个标准是应付金额的50%以上到1倍以下。
养老金并轨并非拉平不同群体养老待遇
对社会较为关注的养老金并轨改革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发布会上表示,尽管这是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但中央标准的提法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方向上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的待遇拉平。
此外,李忠反驳了所谓的事业单位“退休潮”。他表示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映,并没有形成所谓“退休潮”。人社部将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这方面的政策解读,回应社会的关切。
据他介绍,养老金改革总的方向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在规则上实现公平,不存在将哪类群体并入其他群体的设计,更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的待遇拉平。他指出,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这个词上用“改革”可能比“并轨”更准确一些。
“每项改革都有一个妥善处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问题,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对职工过去参加工作而没有实际缴费的年限,做了视同缴费年限的处理,改革总体运行是平稳的。这个可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同类问题的一个思考。”李忠说。
人社部首次透露社保基金投资方案
针对此前审计署发布2014年第20号公告指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管理运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今天表示,社保基金理事会自成立以来收益相对稳定。此外,还首次透露了社保基金投资方案,并称将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研究,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选择问题。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社会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达到了4.3万亿,其中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金是达到3万亿元。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这部分基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形势下,基金的投资范围偏窄、运营效率偏低、贬值缩水的风险越来越凸显出来。
为了提高收益率,国家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比如说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银行活期存款方面给予了一些优惠的利率,又比如说允许商业银行法人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实试点地区省一级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协议存款业务。还比如说,同意9个省份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做实个人帐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等。
李忠表示,去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部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研究,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选择问题。总的方向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安全第一。任何时候都要确保人民群众“养命钱”的安全与完整。二是获取收益。着眼于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保障参保人的权益。三是实行多元化投资。无论何种投资模式,都必须是有利于分散风险的组合式方案,而不会是单一的投资渠道。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整体工作进程,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多方听取意见,提出政策建议,努力促进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李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