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起,韩国电影周在北京率先启动。8月27日至9月3日,十部不同类型的韩国电影将在北京卢米埃影城(芳草地)等影院展映;9月10日至9月17日,十部影片将转战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这十部电影均是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上映,既有曾获第50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新人导演”奖的《我是杀人犯》、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电影《恋爱的温度》、2012年上半年韩国卖座爱情喜剧《我妻子的一切》,也有曾入围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的惊险动作片《标靶》。其余电影包括灾难片《流感》、苦情片《当男人恋爱时》、动作喜剧《K先生》、全明星阵容的3D灾难片《摩天楼》、诙谐励志喜剧片《我的帕瓦罗蒂》,以及令人笑泪纵横的《热血青春》。
自2012年起,韩国本土片一次次刷新韩国电影史的新纪录。仅去年,总计167部本土电影在韩国上映,累计观众数和销售额都远超外国电影,占有率达60.8%。在韩国,好莱坞难以匹敌本土电影早已不是新鲜事。2013年,位列韩国电影全国票房的前十位中,仅有一部好莱坞电影《钢铁侠3》跻身其中,其余全是本土电影。
韩国电影何以抵抗好莱坞,赢得本土观众乃至世界影迷的关注?或许你可以在2014韩国电影展上寻到答案。
无论从类型还是题材上,此次韩国电影周放映的十部韩国电影可谓风格迥异。投资百亿韩元的灾难片《流感》,看似延续了好莱坞灾难片的模式——病毒出现,全城陷入恐慌,最终由一些小人物拯救了城市。但就像韩国著名导演李俊昊的《汉江怪物》、《雪国列车》一样,《流感》触目惊心的大场面镜头背后,隐藏的是对政府的抗议、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小人物真实人性的勾勒。在韩国电影中,拯救世界的从来不是完美英雄,而是如你我一样普通、生动而鲜活的小角色,他们生来卑微平凡,却能在极端事件下展现热血果敢的一面。这种贴近现实的手法,很容易让观众与片中角色一起直面危机、直面人性的脆弱,产生共鸣与代入感,达到好莱坞电影无法企及的情感深度。
政治元素的巧妙融入,乃韩国电影近年的一大特色。敢拍敢写的韩国电影人,已将电影视为唤醒社会良知、监督政府行为的一个有效渠道。《杀人回忆》《辩护人》《熔炉》等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向观众展示出黑暗、残酷、真实的社会现实,这些影片在韩国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和思考,都曾深刻影响社会变革。
在北京一开票就宣告售罄的电影《我是杀人犯》,也是近年韩国犯罪电影的惊悚悬疑佳作。影片开始于一本忏悔自传《我是杀人犯》的出版,由此牵出一段尘封十多年的连环杀人案件,当年逃脱的杀人犯在15年公诉时效结束后写出一本自传,摇身变成社会风云人物。真相与回忆在影片中交织展开,韩国电影特有的讽刺和冷幽默被新人导演郑秉吉拿捏得恰到好处,每一处精妙的悬念、意料之外的反转,以及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都几近完美。
这部曾获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新人导演”奖的《我是杀人犯》,让人惊叹韩国竟有如此多层出不穷的优秀导演。这也不得不说到自1998年以来,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改革力度。在废除了审查制度之后,韩国电影实施电影分级制,创作者的创造力得以空前激发。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成立,以对艺术电影的大力扶持而进一步推动韩国电影的发展。
此次赴中国展映的十部影片大多是新锐导演,从他们的出身与背景,就可看出韩国电影后备军之强大与生猛。《流感》的导演金成洙,自1990年代初就开始在电影圈打拼;生于1981年的导演韩东郁,在拍摄处女作《当男人恋爱时》之前,已在片场打磨了14年;今年34岁的导演郑秉吉,曾在首尔动作学校接受动作体能训练,在他的第一部剧情片《我是杀人犯》中,可看到导演对动作片的擅长;2012年卖座喜剧《我妻子的一切》,导演闵奎东乃是韩国映画学院毕业生,之后在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深造,其每一部电影都是商业与口碑的双赢之作;80后女导演鲁德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电影专业,以一部探讨“恋爱疲劳”社会问题的爱情片《恋爱的温度》赢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
8月29日,导演沧将携电影《标靶》在卢米埃影城与观众见面,该片曾入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而沧也代表着韩国导演的另一种成长路径,音乐MV导演出身,制作拍摄过不下200部MV,最终在大银幕上实现电影梦想。
电影展所选影片只是韩国电影之冰山一角。但从这一角,却可洞悉韩国电影何以匹敌好莱坞的秘密,继而窥见整个韩国电影市场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