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莫蒂亚诺:那个正统的老巴黎

一财网2014-10-09 22:47:00

责编:群硕系统

北京时间今晚19时,瑞典皇家学院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蒂亚诺。与颁奖词一同出现在大众视野的还有这样一句简短的颁奖词:“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蒂亚诺

“莫蒂亚诺不能说是独一无二,但也早已是法国文学界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黄雅琴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2010年开始,译文出版社出版了莫蒂亚诺的《地平线》,今年8月,《缓刑》一书又由该社出版。黄雅琴是这两本书的责任编辑,“得到诺贝尔奖之前,他已经得到了法国文学的两个最高奖项龚古尔奖以及法兰西学院奖。其他小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黄雅琴说。

迄今为止,莫蒂亚诺已经出版了20多部小说,其中有近十部被引进到了中国。他的最近一部小说为2012年出版的《夜草》,已经由法语文学研究者金龙格翻译并待出版。

莫蒂亚诺于1945年生于法国的布洛涅·布朗库尔,那正是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刻。莫蒂亚诺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又有着极为敏锐而内敛的个性。他的作品也充满着“找寻”、“悬念”、“二战”的元素。莫蒂亚诺的父亲是意大利籍犹太商人,时常干些不法勾当,自打他出生起就很少在他身边,母亲则是比利时人,最经常干的事就是拎个旅行包四处流浪。莫蒂亚诺在政府的资助下才完成了中等教育。由于父母总不在身边,他跟鲁迪更亲近,然而鲁迪十岁时死于疾病,从而预示着莫蒂亚诺悲惨童年的结束。之后,他在一些作家的引导和鼓励下走上创作道路,1968年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从而一举成名。

“在法国,莫蒂亚诺每年都会出版书籍。并且,每一次出版都会有固定的书迷去购买他的书。”黄雅琴对本报说。

“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他的小说虽然属于纯文学,但却一点儿也不艰涩,很好读。”翻译过《凄凉别墅》、《青春咖啡馆》的金龙格告诉本报。在金龙格看来,莫蒂亚诺受到了侦探小说家西默浓的影响。也许,也正源于此,他的小说有时会有一些悬念,也使得读者读起来更有趣味。

除了对命运的揭示,“爱情”和“寻找”也是他小说中时常出现的主题。并且,通常这两个主题又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的小说里,往往主人公会在一起经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但突然之间,女人便会死亡或失踪。剩下男主人公去寻找。”

如诺奖颁奖词所言,今年8月出版的小说中文版《缓刑》讲述的正是二战法国被占领时期人们面临的不可捉摸的命运。整个小说不足4万字,然而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一个孩子的目光来描写他所处的环境,以无数细微的迹象来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种种经历,暗示他的父亲以及他周围的大人的命运.大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被捕?甚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问题都留给读者了。正如作者对书中的许多问题只有暗示、想象而没有提供任何答案一样,小说的内容似乎与题目“缓刑”毫无关系。不过作为一种联想,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法国人在占领时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时时受到威胁,而临着可能发生的“严重的事情”,而作者当时由于是个孩子,才得以免除大人们的焦虑和警察的盘问,才得以“缓刑”,然而正是孩子的目光和童心,才毫无掩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充满疑问的世界。

专注于描写巴黎

在莫蒂亚诺中文译者金龙格的记忆中,莫蒂亚诺的笔下总是充满着浓厚的巴黎情调。更多的时候,他描写的是1960年代的巴黎。“或许作家很少离开巴黎,而1960年代的他又恰处少年,他总在寻找这段青春岁月。”

黄雅琴也有类似的感触。“如果说同为法国诺奖得主的勒克莱齐奥还写其他国家,莫蒂亚诺则专注于写巴黎。他是一个正统的老巴黎。”于是,蒙马特高地、咖啡馆、湿漉漉的空气和长长的、通向阶梯的道路是常常出现于他笔端的意象。当人们想起他的小说时,这些关于巴黎的元素就会浮现眼前。

在黄雅琴的阅读体验中,莫蒂亚诺的文字可以称作是一种“莫蒂亚诺”风格。“他的文字就如同穿起来的碎钻。平淡、飘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在她看来,莫蒂亚诺的文字在现实、幻想和感悟之间来回穿梭,转换自然而顺畅。

“如果说他的小说有怎样共同的主题的话,我想那就是寻根。”黄雅琴说。莫蒂亚诺的所有小说,都在书写一种人在命运的重压之下,找不到自我根基、得不到现实确认的状态。而这种“寻找”又常常以类似于侦探小说的面目出现,带着他的读者,一路走过闪光的生活细节,去寻找没有答案的答案。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