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是世界现代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伊朗末代君主巴列维(Mohammed Reza Shah Pahlavi)所领导的政权虽然独裁,但正在追求现代化并且对西方较为友好,在这场革命中它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声势日大的伊斯兰神权政体。此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开始恶化,日益陷入孤立状态。(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国和伊朗关系破裂、伊朗核谈判陷入僵局、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境内目前的混乱局势以及许多区域危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35年前那场革命的影响。
令人吃惊的是,最新的资料显示,这场革命的爆发可能跟巴列维的个人健康状况有相当大的联系。据商业内幕网站(Business Insider)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内部期刊《情报研究》(Studies in Intelligence)最近公开的一篇解密文章称,美国情报机构曾误判了巴列维的健康状况。当时,它们在不知道巴列维早已患上淋巴癌的情况下,策划政变把他扶上了台。病夫治国,则导致了种种难以预料的后果。
罹患淋巴癌
1978年,伊朗陆续发生多起反对君主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众多民众走上街头,罢工使整个国家的秩序陷入瘫痪状态。
次年1月,巴列维被迫流亡海外,革命领袖霍梅尼(Ruhollah al-Musavi al-Khomeini)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倡导神权高于一切,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伊朗的经济发展速度骤降,与西方国家的隔阂也日益加深,国际处境愈加孤立。
如同美剧《暴君》的情节一般,1953年,美英情报部门联合策划了“伊朗政变”,推翻了当时颇受该国民众欢迎的领导人摩萨台(Mohammed Mossadegh),扶持巴列维家族重回政坛。分析人士称,此次政变造成伊朗和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高涨,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可谓是伊朗保守派对当时西方各种势力渗透该国以及巴列维强势推行世俗化的激烈反弹。
1980年的夏天,一位匿名人士在《情报研究》上撰文称,在巴列维政权快终结的那几年,美国情报部门的官员对巴列维真实健康状况未能进行正确的评估。作者在文中写道:“现在,我们才明白1973年之前巴列维就自知来日无多。” 他引用了一份巴列维健康报告中被屏蔽的信息作为证据。很明显,那一年巴列维清楚的知道他患上了淋巴癌,这可能导致他改变了对伊朗的治理策略,从而加速了该国危机的发生。
作者写道,1973年后巴列维加快了变革的步伐,试图率领伊朗进入现代化社会。彼时,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但是巴列维过于雄心勃勃的经济计划使得伊朗经济面临瓶颈,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在巴列维独裁统治下的部分虔诚守旧、疏远西方文化的民众日益不满。
美国一无所知
巴列维在自知掌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近乎孤注一掷的政策,加深了伊朗国民对这一统治家族的愤慨。作者在文中说,“巴列维种下了激进现代化的种子,结果收获了革命的风暴。”
巴列维身患绝症也可能影响了他的意志力。作者认为,癌症可能削弱了巴列维对权力的渴望,做出的决策也更加反复无常,他可能“只能付出部分精力来为伊朗人民的利益而战,因为他另外一部分精力要为自己而战。”
但是,美国对这影响巴列维最后几年统治的事实几乎一无所知。作者写道:“如果我们知道巴列维1973年以后就在遭受淋巴癌的折磨,美国政府对他是否有能力应对横扫伊朗的革命力量的判断可能就会截然不同。我们会怀疑他是否能够度过国内危机,而不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虽然亲西方的巴列维曾经试图寻求美国的支持,但是由于其统治被打上了残暴及腐败等标志,西方并不那么欢迎巴列维政权。此外,华盛顿方面也并不认为伊朗会发生革命。由于伊斯兰革命发生前没有那些引起革命的通常迹象,并且很快使该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令世界错愕不已。在巴列维逃离伊朗前的最后半年中,美国中情局并不认为伊朗正在或即将发生革命。
作者称,如果当年美国政府持怀疑态度的话,那么他们可能改变策略,阻止伊朗最终被革命派掌权并成立伊斯兰共和国。美国可能会促使巴列维与对手尽早达成“和解”,至少会在这位伊朗前君主最后统治的几个月内,对他反常的精神状态做一些必要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