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语言变迁的角度看世界史

一财网2014-10-14 17:20:00

责编:群硕系统举报

冻土、氧、氢,这些就我们来看属于科学的专有名词,实际上要在俄语、希腊语和法语里找源头。

但今天,科学家创造的新术语大多用英语,在发表新成果时也一定惯用英语。就拿十月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奖和药学奖的挪威夫妇梅?布莱特(May Britt) 和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Moser)来说,也无外乎要用英语写作。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中超过98%都是用英语写作。

“如果回溯到1900年,有人让你猜测在一个世纪后哪个语言会通用语科学界,你定会嗤之以鼻。因为很显然没有一种语言会独领风骚,而极有可能是一种融合了法语、德语、英语的语汇。”普林斯顿大学现当代科学史学教授迈克尔·戈尔丁(Michael Gordin)说。

他即将出版的新书《科学的巴别塔》(Scientific Babel)研究了历史上的科学语言,表明了英语并不是一个世纪前的科学界主导语,当时的通用语是德语。

“所以在20世纪,与其说是英语崛起而代之,不如说是如火如荼的德语是如何从科学交流界节节溃败的历史。”他说。

从中世纪到17世纪中叶,西欧通用的语言是拉丁语,之后就慢慢衰退了,而演化成构成科学语汇的多个来源之一。戈尔丁认为,世界上首位用本土语言推广于世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用意大利语写作,之后被译作拉丁语而广泛流传。19世纪中期,英语、法语、德语已构成科研语言铁三角,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个摧毁性的影响力发生。

一战后,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基于战局结果对德国和奥地利形成普遍抵制,后者被排斥出各种研讨会,也不许在西欧的期刊上刊文。渐渐地,两个学术阵营成型,一个以战败的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另一个就是主导了西欧学界的英国和法国。

当一些国际性科学组织诞生,比如国际提纯及化学应用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就主要用英语和法语运作,而曾经作为化学界官方语言的德语就被清扫出局。

第二个影响是在1917年美国参战后,一股反德的浪潮席卷美国,“在此之前,很多人忽视了,在美国仍有大比例的人是说德国的。”戈尔丁说。

在俄亥俄、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等州还是有很多德裔,但一战改变了这个格局。

在全国23个州的德国人都被视作罪人,不被准许在公开场合讲德国,也不能在出现在广播中,10岁以下的小孩不准学德语。

尽管美国最高法院在1923年推翻了一系列反德法例,但多年来能实现的只是土地上的放开。在美国,他国语言学习被禁的历程延续了下去。

因为1915年之前的美国,学习和教授外语像在欧洲一样普遍,而法令颁布后,外语教育大量萎缩。随着1920年,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接踵而至,美国人开始变得闭关自守,不关心欧洲事务,这就使得一些年轻的未来科学家们在成名过程中极少有机会接触到外语。而正在这个当口,美国正慢慢在世界科学领域一统天下。

这些不会说外语的本土科学家在英语世界里自得其乐,他们的思想、脑中迸现的火花都是以英语承载。所以在二战后,一个以美国和英语为中心的科学社区诞生了。戈尔丁说,从科学术语的转变中能望见世界历史是镶嵌其中的。

以英语词语oxygen(氧气)为例(来自于法语的oxygène),这个词诞生于18世纪70年代,当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正在研究燃烧原理,在实验中需要为一个正在构想中的全新元素命名。他从古希腊语里选取了“酸”和“制造者”两个意思,因为他发现氧是构成酸的一种物质。虽然科学证明这个推论是错误的,但是“酸的制造者”这个词以古希腊语为词源被保留了下来,同时也表明18世纪的法国及欧洲科学家所拥有的古典素养。

英国人从法国人那里拿来了氧(oxygen)这个词,但德国是把这个词里的每个词根部分组成了一个新词sauerstoff,指酸性物质。

这样就可以预见,在历史特定时期一些专有词汇的形成过程,尤其对德国来说,是将法语和英语术语融会成新词。但现在来说,主要是英语统领科学领域,像网络、晶体管、半导芯片,都是由英语产生。“于是在人们对待自己语言的生产力和打包外来词汇之间,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潮流和趋势。”戈尔丁说,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