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IPO破发背后:万达的盛世危机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5-01-08 19:53:00

责编:群硕系统

“尽管万达的明天很美好,但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其眼下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如何迎接未来,而是怎样度过当下。”

“此番万达商业赴港上市,获得了5.32倍的超额认购,募集资金约288亿港元(合计人民币230亿元),摘得了香港2014年的“集资王”的称号。”

如果万达只是将自己视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那它最终将被资本市场抛弃。

万达的资本游戏

或许对于绝大对数人而言,万达商业IPO首日即遭破发,以及王健林并未打破马云神话,问鼎中国新一代首富宝座,成为了万达上市中最大的看点。

然而,对于王健林而言,IPO破发的背后凸显的则是万达的盛世危机。

不可否认,无论从股价、融资规模还是静态市盈率等各项技术指标来看,万达商业此次赴港上市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内陆房地产企业在港股上市的新高。

而在更早之前的路演阶段,万达商业更是凭借着总资产和净利润双料王的头衔,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据媒体报道,在认购阶段,万达商业受到投资者青睐,以48港元接近上限定价,集资额超过280亿港元,创下港股年内最大首次公开募股。这也让各方对万达商业首秀相当看好。也由此引发了公众和媒体对于万达上市后,王健林能否超越马云问鼎中国首富的猜想。

但让王健林所料不及的是,最终让其首富梦想破灭的,恰恰就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万达惊人的资产量”。【详细

万达商业:登上港股神坛

无奈错过阿里这条“大鱼”后,港交所在2014年收尾之际终于等来了另一条“大鱼”——万达商业(03699.HK)。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商业地产商,万达集团早在2005年就萌发了上市的念头,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上市计划一度遭到搁浅。时至今日,厚积薄发的万达集团终将旗下主营业务,商业地产赶在平安夜前夕正式在港交所H股挂牌交易,并一举创造了港股年内最大IPO,同时还刷新了全球房地产行业IPO的历史纪录。

唯一略显美中不足的是,万达商业上市首日即告破发,这似乎也让它与这个行业一般,正面临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详细

全面发力O2O

2012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之间关于“电商能否取代传统店铺经营”,曾有过引起业界广泛热议的“亿元赌约”。尽管王健林本人此后表态称当时打赌只是开个玩笑,但两位皆是声名显赫的商界大佬,嘴上虽说作罢,但明眼人不难看出双方一直在暗地里相互较劲。

2014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注资53.7亿港元入股银泰商业集团,双方还将合资成立一家新的电商平台公司。面对阿里的主动“越界”行为,万达的强势反击亦随之而来:联手互联网三巨头BAT中的另外两家(百度和腾讯),合作模式也如出一辙,“腾百万”相互合资成立新电商平台——万达电子商务公司。

事实上,万达投资电商平台的背后正是万达的O2O逻辑。按照王健林在万达电商成立发布会上的说法,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体验消费的比重将高于买卖消费,O2O这一智能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将是电子商务中的最大一块蛋糕。【详情

成长的烦恼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大约有4万多家,但其中能够被盘点出运营模式的却是凤毛麟角,万达无疑是这些凤毛麟角中的佼佼者。

“始终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的万达模式,一直都是万达人的骄傲,也是万达跃居全球最大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核心所在。而所谓的1.0、2.0、3.0直至今天4.0万达城等系列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也成为了王健林在IPO当天,面对全世界的媒体敢于“喊出万达没有天花板”的底气所在。

尽管,直至今日“万达模式”、“万达速度”始终遭受非议,但正如一位易居的分析师所言,如果单纯从盈利能力和利润率这两个硬指标来衡量,作为企业的万达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时过境迁,万达模式的发展之路似乎越走越窄。【详细

万达院线:从巨头走向寡头

2014年10月17日,一度曾审核中止的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院线”)又再次重启了它的A股上市之路。仅时隔一个多月,万达院线手法审核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通过。

如无意外,一旦万达院线成功挂牌上市,该公司也将成为华策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之后,国内A股市场的“电影院线第一股”。同时,按照其目前的市值规模和院线票房收入,万达院线如果上市成功,该公司也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影院线。【详细

项目调研一

周浦万达:副中心的发展引擎

坐北朝南的3幢27层高楼大厦,配合一圈4层多高的大型购物商场,人来人往之间,这座每周末都会引发周边道路严重拥堵的商业广场,俨然已成为当地较为显眼的一项主建筑群。

从2009年9月开业至今,周浦万达不但成功拉动了周边住宅小区的房产交易价格,也让一直贴有“城乡结合部”与“小上海”这两大乡土标签的周浦小镇,一跃成为浦东内陆地区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副中心区域之一。

周浦万达内景

……

由于万达广场的出现,周边所有楼盘房价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飙升。与周浦万达广场一路之隔的美林小城楼盘,2006年刚刚建成时,该楼盘平均售价仅为5000-6000元/平米。

但在2007年年末,当市场得知该地区即将落户万达广场时,这一小区楼盘均价一夜之间上涨50%以上,达到7500元/平米的售价。之后,从2008年到2009年周浦万达广场成立这一年,该小区的房价也开始走出了一条疯狂飙升的上阳线,房价直线上涨到16000元/平米。详细

项目调研二

道貌岸然的南昌万达城

万达商业地产上市后,掌门人王健林希望将万达带到一个新的高度:生活消费及文化娱乐综合型平台提供商。对于这样的定位,目前的第三代万达广场显然已无法满足——“万达城”成为了万达推动第四次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这个以超大体量、巨额投资、多重业态组合的万达第四代综合体项目一经亮相市场,便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号称将全国第一个开业的万达城: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

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隶属“万达城”产品序列,同时也是目前号称将全国第一个开业的万达城。究竟它有何魅力,又是否真的能同其他“万达城”一道支撑起万达这艘“商业地产航母”在未来继续劈波斩浪。带着种种疑问,《中国房地产金融》一行奔赴江西南昌,这座“英雄城”中一探究竟。【详细

项目调研三

嘉兴万达的三线图谋

在所谓的万达模式中,低价拿地的策略始终是其核心所在。2009年后,为了贯彻这一策略,万达在战略布局上越来越倾向于三四线城市。

嘉兴万达广场

对于万达的战略布局,业内褒贬不一。

赞同者认为,万达拿地目前逐渐向三线城市进军,进行业务开拓,其中有不少城市相对来说经济比较发达,或者人气比较旺盛,但缺少标杆类项目。地方政府从招商引资、改善当地的就业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等角度看,也愿意此类项目的入驻。因此,万达拿地其开发的产品市场消化效果会比较好。

但反对者则表示,很多三线城市的市场需求尽管如同韭菜一样,割一茬后有继续长的可能,但这种涨势可能没有预期的大。这是因为三四线城市的流量较少,各类新资源的导入速度没有预期的快。所以,很多地产项目可能在初期容易被追捧和快速消化,但未来能否有可持续的需求支撑,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事实上,赞同者的看法和反对者的质疑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双方的看法在嘉兴万达广场的项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详细

万达广场数量极多,全面推行融合难度亦很大

万达:如何突破“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尽管,距离王健林和马云赌约兑现的时间还有6年,但万达赴港IPO后,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王健林可能输定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看总资产规模,市值以及净利润等指标,马云的阿里巴巴和王健林的万达似乎在伯仲之间,后者在总资产和净利润的总额上超过了前者。但从股价上来看,阿里巴巴的股价却是万达的10倍。

资本市场对两者迥然不同的态度,更多的则是源自两者之间增长率和成长性上的巨大差异。

阿里巴巴的年报显示,2011年至2013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分别是21.42亿元、33.69亿元和185.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70.08%、57.28%和450.69%。而同期万达的年报则显示,年内/期内溢利(即包含公允值变动的净利润)分别是197.75亿、278.21亿、248.82亿,倘若不包含公允值变动,那么净利润则大大减少,只约为108.04亿、137.4亿、156.22亿。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也随之大为减少。

而阿里巴巴的招股书中显示,从2013年4月1日开始至2014年3月31日结束的2014财年,阿里巴巴的总收入和总利润分别是525.04亿元人民币和23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2.1%和170.6%。2014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率高达44.57%。而万达的招股书则显示,不算公允值变动收益,万达在截止2014年6月30日止的净利润收入同比大降65.8%,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

阿里和万达之间的差异主要源自于双方运营模式或者说发展模式上的差异。【详细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