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百年家族历史荣光

第一财经日报2010-09-20 09:01:00

责编:群硕系统

在过去百年的中国企业史上,无锡荣家的地位无可替代,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声名赫赫的名字:荣宗敬、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也因串起这些名字背后,穿越百年战火硝烟、浮华与覆灭时代的荣家精神。

最新关于荣家的新闻是在去年,中国首富荣智健因为巨亏而辞去中信泰富集团主席一职,很多人将之解读为荣家谢幕的开始,但若熟悉荣家发展历史就会发现,百年荣家经历的挫折困苦岂止这一次。

荣家的起源是在荣德生、荣宗敬时代,他们是两兄弟,而他们的崛起代表了早期中国民族资本家或者民族企业家最高点的成长状态。荣家兄弟出身贫寒,太平天国起事期间,无锡遭遇战乱,荣氏一门几乎灭绝,其父因为在上海铁铺当学徒才幸免于难,十多岁时,两兄弟就背着一个小包裹到广州、上海等地谋生计,以此完成了原始积累。1902年3月,荣家兄弟集资3.9万两白银在无锡西门外开了第一家面粉厂,由此开创了荣家的百年事业。鼎盛时期,他们在中国的面粉和纺织业里占了半壁江山,而在当时,作为民生物资的面粉与纺织是国家之根本,所以荣德生和荣宗敬曾说:“中国一半人吃我的,一半人穿我的。”

祖上荣耀在中国并不少见,但能传承下来的却是少数,而百年不断的,仅荣氏一家。因此,解读荣氏家族的一个现实价值是:到底维系荣家百年基业的基因是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我看来,一大部分原因是荣家在激进与保守之间的百年平衡艺术。

先说荣德生与荣宗敬。这是一对十分奇特的组合,兄长荣宗敬长得浓眉方脸,英气逼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手段霹雳,弟弟荣德生则面圆耳长,慈眉善目,行事慎思笃定,稳健保守。两人在衣着上的区别也很明显,老大喜欢穿西装,整日发蜡闪闪,老二终年是青衫长褂,一副乡绅打扮。荣宗敬大胆扩张,见到机会咬住就上,他的经营哲学是“只要有人肯借钱,我就敢要,只要有人肯卖厂,我就敢买”,是一个典型的激进战略痴迷者。而荣德生则常年固守无锡,以本业为主,稳健经营。日后,荣家子弟枝叶繁茂,其个性往往游走在荣宗敬与荣德生之间。荣毅仁是荣德生的四子,但其性格却像荣宗敬,喜好资本运营。而到第四代,从公开的资料看,荣智健之女荣明方之个性又颇似她的大曾祖父,精于计算而勇于博取。这构成了中国家族企业史上的奇特一景。

因此,在荣家传下的祖训名言中,不乏对冲矛盾之处。譬如,“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是祖训,“以小搏大,以一文钱做三文钱事”也是祖训。而任何商业之成功,传奇之精彩,也往往是激进与保守的均衡艺术。

在百年历史上,荣家曾有过三次重大历史危机,每每差点倾覆,但最终却因存续在那种艺术中的基因而神奇地活了下来。

1934年,一个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到中国,身在上海的荣宗敬遭受重创,他一度急得要自杀,好友陈光甫和宋汉章两人在荣宅陪他一宿,才没有走上绝路。在无锡固守本业的弟弟荣德生听闻后说:“我与哥哥好比一个壶,一经破裂,虽持半壶在手,亦复何用。”他当夜把家中所有的地契和有价证券全部收罗起来,赶到上海缓了燃眉之急,之后兄弟俩痛苦煎熬,一直到一年多后市场转暖,才终于熬出生天。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938年,抗战爆发后,日军攻陷长三角。荣家经略了三十多年的庞大产业聚集于上海和江苏,全数都在日军的炮火覆盖之下。淞沪会战时,日军与抵抗的十九路军在闸北和沪东一线展开激战,荣家的几家工厂都在战区内,均为日军攻击的目标。战事中,荣家产业三去其二,最后荣德生的女婿李国伟西迁内地,再度创业办厂,总算保住一点血脉,到了八年抗战胜利后,荣家再次复兴。而第三次倾家荡产,则是在1956年,中国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所有私企全部收归为国营化。此次危机一直到22年后,荣毅仁复出创办中信集团,才又一次开始了财富生涯。

回望荣家百年,它对于中国近现代商业史的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其兴衰成败,既有独特之处,又有共同规律。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官吏和精英阶层一直致力于国家的重建与民族的复兴,而悲剧性的是,每隔三十到四十年,这一进程就会被外乱或内患所打断。在那些国运衰竭的时代,他们的未来毫无希望可言,但也是在这样的困顿之中,依托着对国家、对兄弟和对实业的热诚,完成了商业上的突围,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荣光。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