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僧人CEO:演讲《金刚经》世界巡回

第一财经日报2015-01-30 06:00:00

责编:方正系统

“我希望每个人的钱就像这个大厅里的氧气一样,是取之不竭的,你不用付费,也不用要求别人少吸一口。”格西麦克·罗奇对着台下500名观众说。去年12月中旬,麦克出现在黄浦江畔的一家酒店里,上海是他整个世界巡回中的一小站,他只逗留5天。

麦克·罗奇(MichaelRoach)是他的名字,而人们习惯称他为格西。格西是一个学位,相当于佛学博士,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里,僧人经过周密的修行和辩经才可以取得。一个拥有40年佛教修行的60岁的美国人,学习过20多年藏文,在中国的舞台上,用英语一句一句地讲着《金刚经》。

他现在是美国金刚商学院(DiamondCutterInstitute,下称“DCI”)的总裁,这个学院每年在全球17个国家、34个城市开设短短几天的封闭式训练。这些课程都由麦克亲授,他的重要性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

麦克·罗奇(MichaelRoach)

“好的种子”

当麦克穿越大堂,在贴身团队的包裹中来到舞台的中央,全场500人投去敬重的目光。这场面就像一个大型新闻发布会,也让你联想到类似于安利的年会。

但是这里没有营销、没有产品,空气里都闻得到一种渴望的荷尔蒙,和各式各样的希冀。麦克和一位翻译一句英语、一句中文流利地轮换着。在来上海之前,他们刚去过郑州和广州,他们的合作已经滚瓜烂熟。

麦克知道如何偶尔打破这种惯性,调节现场气氛。他会说:“有一点是我在郑州不曾讲过的,因为上海人更聪明,我愿意讲给你们听。”于是,现场一阵掌声。

他让人想起世纪之交红遍中国的另一位美国成功学之父卡耐基,其实他的书《当和尚遇到钻石》也是在世纪之交在中国台湾出版,并在商界引起轰动。

“一切圣贤皆以有为法而有差别。”这句《金刚经》的经文,若用英语来解释便会大费周章。但麦克绝对不是在传授佛法,那些底下慕名而来的听众也不是佛教徒,他们渴望的是麦克用《金刚经》教会他们赚钱。

他的金刚经成功学需要更深入浅出地对接现实,他会这样来解释这句经文。他拿出一支钢笔,“对人来说这是一支可以写字的笔,对于狗来说呢?”他把笔咬到了牙间,“这只是一根磨牙棒。”于是问题来了,当人和狗都离开了这支笔,那这支笔是什么呢?

麦克为了告诉听众,这支笔是“无始而无为”的,它存在一种成为任何东西的潜能,于是人也一样。“空性”和“种子”是他的课程体系的主体,麦克却套用了个极平易的例子:就像农民种粮食一般,种子下去后要正确灌溉施肥。

由此可告诉商人,财富是可以“种”的;告诉家庭不和谐的主妇,好丈夫也可以“种”出来,健康也可以种植等等。

这一切都是在意识里播种的,“一颗好的种子可以助人成功”。想赚钱的人要去帮助别人赚钱,想找到伴侣的人就要去敬老院陪伴孤独的人;运用《金刚经》体系,你甚至可以改变一个总是不爱洗碗的丈夫。

金刚商学院每年在每个城市只会有三天的时间教学,它的宗旨就是教人如何种下“好的种子”。这让人想到佛教世俗化和主观唯心主义,却通过独创的一套“四步耕种法”帮不同需求的人达到目的。

没有实体

任何僧人都不及麦克有资格来讲成功学,因为他曾经是年销售额2.5亿美元的安鼎国际钻石集团(AndinInternationalDiamondCorporation)的副总裁。从这家公司创业开始,他待了17年。这个经历增加了他的说服力和传奇性。

上世纪70年代,他还是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的总统奖学金获得者,如果不出意外,毕业后的去向是成为一名牧师。但是一切随着家人的相继去世而改变,一天,一位素不相识的印度同学坐在校园的一棵树下,向他招手,并对他示意,在美国是无法解开困惑的,唯有去印度。

之后,麦克花了3个月在印度游历,之后便回到美国申请休学,在印度的寺庙一待就是25年,在1995年成为考取“格西”的第一个美国人。其间,为了试验《金刚经》的俗世智能,他的上师、一位仁波切鼓励他来到纽约,进入商界。

麦克选择钻石业是因为钻石即寓意金刚,是最坚硬的物质。他在书中说:“钻石的硬度是宇宙所有物质中最能接近绝对性的性质:它的硬度绝无仅有。所以钻石的意义在于它对于终极真实所能做的比喻。”

商业上成功后的麦克,把一切归因于对《金刚经》的贯彻。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美国人在接受《金刚经》时理解偏慢,但这不影响他们的热忱。在拉美和中国,市场是最大的。

“美国人对中国这个迅猛蹿至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国家是好奇的,但是在报纸上又极少能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所以一旦他们接触《金刚经》,又正好有现代性上的指导的时候,就会很兴奋。”他说。

DCI在全球各地并没有实体,即使在美国也没有固定的课堂。但是它已经收到一笔400万美元的捐赠,将用于在亚利桑那州的圣多纳市(Sedona)盖一所960公顷(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的校园。“我们是怎么得到的?用《金刚经》。”他对在座的粉丝说。

在一家NGO工作的王瑾已经参加过上海的一届培训,那是在2013年,这次她又来了,她报名2014年的培训,6800元学费仅三天时间。麦克的粉丝中不乏很多商人,格西所到之处他们会不远千里地追随,一遍一遍地听着周而复始的课程。

在上海的巡回演讲后,麦克和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地赶赴青浦一家酒店,在那里已经有150位报名的学生等着他开始三天的静修营训练。这些学员吃住都在酒店,他们上午做瑜伽,下午便分组讨论。麦克的随行团队是十来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这些人都是得他真传的关门弟子,目前已成为DCI的正式教员。

供不应求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供不应求。”DCI中国区的教师、年仅25岁的史丹利(Stanley)告诉本报记者,“每年有很多商业机构向我们抛出绣球,但我们就是没时间。”

2011年,当刚毕业的史丹利在墨西哥首次进入静修营,就被麦克的佛学功底折服了。至今他仍认为麦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很多人修行的障碍是出世入世的问题,但是他融合了两个领域,比很多出世的人懂得生活,当然,这种特质也缘于他是一个流着实用主义血液的美国人。

DCI的课程有12阶,每个城市每年只会推进一阶。譬如目前在中国,最前面的是广州,已经上到了五阶,上海只经过了两阶。如果一个学员只在一个城市上课,或许他要经过12年才能把整套课程上完。

所以,铁杆粉丝跟随麦克的足迹在各城市间跳跃上课是常有之事,但多数人还是在一个城市等待他一年出现一两次,那么等他走了以后呢?“格西就像是一块大磁铁,我们的任务是要变成一块块小磁铁,不能等他走了就散了。”史丹利告诉记者,驻当地的老师会定期举办沙龙或读书会,起到督促和强化作用。

“很多人就像是小朋友,你不能喂一口蜜糖就再见了,要持续地喂他一点。”史丹利经常和同事开这个玩笑。但他又不否认麦克要来到现场的重要性,“不然放光碟看录像就可以了,关键是真人的磁场和能量。”

目前,他们与世界各地的培训及咨询机构挂钩,由后者负责招生及场地租用,利润五五分成。这些培训机构多数是麦克早年的学生创办,成为DCI在当地的分销商。“很多培训机构说我们的学费太便宜,格西一样要来,讲给中低端的人太费力,还不如做高端。”史丹利说。

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史丹利表示,从今年起要聚焦高端,“静修营的人数一般不超过200,算是精品课了,7000块真的很低端,一次只有几十万,高端的可赚几百万。”他提醒记者,在DCI的英文里是没有商业二字的,但他们进入中国后强调商学院,就是为了“光明正大地赚钱”。

易迅电子商务前首席战略官马克斯(Max)于2012年在郑州认识麦克,他告诉本报记者,DCI具备相当的商业价值,他建议它在中国的发展要走社会型企业道路,“在跟市场做沟通的时候要把愿景讲清楚。”

马克斯认为,一个好的培训是要变成一个平台,用人脉和互联网组建一个“金刚经生态圈”,甚至创立金刚创业基金,让课程的商业价值在企业的孵化中体现,从而通过实际效果来评估。

史丹利说:“好在近几年国家支持传统文化复兴,像马云和李连杰就在搞太极禅培训,这是一个信号。”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