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苦心劝告毕业生:莫要都去华尔街

一财网2015-04-12 21:03:00

责编:潘寅茹

尽管华尔街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成为众矢之的,并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但这并没有降低华尔街作对美国毕业生的吸引力,特别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森德希尔·穆莱纳桑(Sendhil Mullainathan)近日在美国《纽约时报》撰文表示,2014年哈佛大学毕业生中有约1/5去了金融业,经济学专业中更是两个人就有一个从事金融业,对此他心情复杂。他表示,并不反对学生去华尔街工作,但希望能有更多学生解决人类的实际问题,比如穷人的信贷而不是套利交易。

做研究还是炒股票

让穆莱纳桑焦心的是许多最优秀的学生并没有从事科研或教学来启发下一代,或在公共领域开创事业。相反,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成为了交易员、股票经理人和银行家。

穆莱纳桑教授行为经济学。他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称,任何一种职业都会产生私人回报(即—个人获得的劳动成果)和社会回报(即社会获得的劳动成果)。部分行业则会产生剩余社会回报,如发明家。当然,老师和义工提供的社会回报也远多于私人回报。

穆莱纳桑援引亚当·斯密所说:多亏分工,在运作良好的市场里,人们可以在做自己事情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利益。发明家或许是超级价值叠加者,但普通人也可增加价值,虽然增加的要少些。这就是事实:人们只需干好自己能干的事,就能为社会做贡献。

但穆莱纳桑也指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这种方式做贡献。经济学家墨菲、维什尼和施莱佛发现,当能人才子成为经济学家通常所说的“寻租人”时,一个国家经受损失最大。因为他们只是简单把别人的财富转移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自己创造财富。

穆莱纳桑举例称,一个帮助起草修改合同的律师或许能帮助贸易运转,同时创造财富。但一个法庭辩护律师在运转极差的民事系统里,起到的仅是“获得租金”的作用,因为他只是从毫无意义的诉讼中赚钱。

恼人的金融行业

从这一角度讲,穆莱纳桑认为,金融是个令人烦恼的行业。以套利为例,以10美元买进一支价值15美元的股票,再坐等它涨价。人们可能会觉得股市就像大型赌场,娴熟的经纪人从中获益。但套利者也能创造价值,股市也可扮演重要社会角色。他们可决定哪家企业能以低价得到更多资金,哪家则需付出更大代价,或者他们也可决定工厂将建在哪里,哪里可以得到更多发展。价格不合理的股票意味着不合理的投资,而套利者能帮助这些价格恢复正常,这点很重要。

穆莱纳桑认为,金融也有“淘金”的意味:勘探者争先恐后去挖第一桶金,就好比证券交易所里,经纪人争先恐后去比别人早几个毫秒完成交易。这里,找到黄金是创造价值,但想办法比别人先找到黄金则是“寻租”。这样的“寻租”行为已广泛渗透到其他金融领域,比如银行有时从隐藏条款中赚钱而不是增加真实价值,而收债公司则从人们对自己赚钱能力过高的期望中获益。这些行为获利不少但对社会危害极大。

穆莱纳桑强调,金融业不一定非要这样发展,人们可以做得更好,不仅可解决只有金融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如教育基金和失业保险)。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已开始用创造性方法为穷人贷款,或为农民提供小额保险产品,帮他们应对突发情况。人们没理由不将这样的金融创新推广到更多地方。

穆莱纳桑最后指出,希望哈佛的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有潜力去为社会做得更多,而不只想着赚钱。这或许不是金融这个行业应如何构造的问题,而是金融可以运用年轻一代的理想和创造性思维去为社会创造价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