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科学家们送来了一篇颇为及时的研究:蚊子如何找到并瞄准叮咬对象?
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根据距离的远近,蚊子锁定叮咬对象主要依靠三大关键方法:先靠气味,再凭视觉,最后靠目标释放出的热量精准定位。
原来是呼吸出卖了你
在一个通风的隧道里,生物学家记录了一群饥饿的蚊子的运动过程。首先,它们迅速被羽状的二氧化碳(CO2)所吸引,这种气体非常相似于人类的呼吸;然后通过嗅探这种气味,蚊子以此为导向准确追踪到了目标体的聚集区,也就是有人甚至人多的地方。
最后,在离目标更近的距离内,蚊子会被热量所吸引,也就是人体的温度。
一项发表在美国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研究就曾发现,气味是蚊子锁定下一顿“美餐”最重要的依据。比如,人体的气味就在蚊子锁定“猎物”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上述最新的研究表明,蚊子在嗅探二氧化碳方面非常擅长,这有利于它们迅速找到并进入呼吸集中的动物群体中,比如人群。在大约50米的范围内,蚊子凭这项本领就可轻松追踪到呼出二氧化碳的人类。
与此同时,热量和视觉也是吸引这群吸血者的重要因素。这项最新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这是生物学家第一次将这三个刺激因素对蚊子的影响拆开研究。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加州科技研究院的勃鲁盖尔(Floris van Breugel)表示:“我们研究出了蚊子如何利用这三种能力来找到人类。”
在实验中,生物学家将气味、视觉和温度三个因素分开,分别用羽状的二氧化碳、有风隧道里地上的黑点以及有温度的玻璃板(不可见的)所代表。
“我们可以看到蚊子面对这三种因素是如何反应的。”勃鲁盖尔教授说,比如,如果蚊子在没有气体的有风隧道里看到黑点,它们并不会被吸引而是离开。但如果那里还同时存在二氧化碳气体,它们就会嗅出并前往通过视觉而看到的目标。
“它们只会在嗅探到那种气体的时候才会对视觉感应到的目标感兴趣。这种气体暗示它们附近存在食物。”该研究的第二作者迪金森(Michael Dickinson)称,“这帮助了它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锁定错误的目标上,比如岩石或蔬菜。”
要防蚊?劝同伴穿得鲜艳点
总结而言,上述研究团队描绘出了蚊子寻找吸血目标的三步骤:
(一)在10~50米的范围内,蚊子主要靠嗅觉感应,尤其迷恋二氧化碳;
(二)一旦被气味所吸引,蚊子就会前往视觉所看到的目标,视觉范围是5~15米;
(三)抵达离目标1米的范围内,蚊子就会依据人类散发出的热量来锁定最终对象。
不得不说,这“三管齐下”找到人类的方法真是“烦人地厉害”。
“很不幸的结论是,想要逃离蚊子的叮咬真的非常困难。”勃鲁盖尔教授表示,“如果你可以控制你呼出的二氧化碳,那么你可以减少被蚊子找到的可能性。但如果你在人群中,而有人没有做这些防范措施,那么蚊子就会追踪到他们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很可能蚊子也会先于你的朋友找到你。”
当然,既然知道了蚊子的秘密,就总有减少受害的办法。但这需要消耗人品。
勃鲁盖尔教授说,最好的防蚊办法就是人为设置一个可以分散蚊子注意力的对象。比如,“你可以带上你的朋友,然后说服他们穿显眼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