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色星期五今年不“黑” 网购渐成主流

一财网2015-11-11 12:37:00

责编:仇芳芳

随着美国失业率下降到5%,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虽然距离感恩节还有近3个星期,美国的各大商家为了赢取节日消费的争夺战已经提前打响了。8号,大型连锁百货商场JC Penney在早晨开门时打着迎接感恩节的旗号限量赠送10美元的抵扣券。得到消息的消费者在早晨10点钟正式开门前就排起了队,惟恐拿不到抵扣券。

除了发抵扣券吸引客流提前释放节日消费的能量,商家还在广告和各大网站上博取消费者的注意。有许多消费网站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商家感恩节黑色星期五的广告。网站编辑和博主们争相比较各个商店打折商品的异同,比较折扣的力度和讨论消费者最应该去哪家店。

黑色星期五不“黑”

美国当地时间周一刚公布的塔吉特(Target)百货商店的感恩节广告显示,今天的促销和去年相比,力度并没有很大的改变。比较抢眼的是苹果iPad Air 2为499美元,返还150美元塔吉特的礼品卡。而梅西百货早在上月30日就公布了56页的感恩节促销广告。不过并没有什么抢眼球的东西,原价100多美元的床单,现价29.99美元。靴子打5到7.5折。还有些迷你食物搅拌机等7.99美元。和往年相比,无论是打折的幅度还是内容都没有任何新意,倒更像是应景的。

“前几年还可以看到很划算的商品,例如儿童棉大衣才8美元,羊绒衫30多美元等,这次都没有看到。”家住纽约上州的一位家庭主妇告诉一财记者。“这还算黑色星期五的促销吗?”

商家今年的“强硬”,背后是强劲的经济数据支撑,以及一些统计机构的消费预测。节日消费一直是美国商家以至于整体经济的晴雨表。对早在感恩节前,以统计感恩节节日消费著名的全国零售业联盟(NRF)就通过对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来预测今年节日消费的走势。根据全国零售业联盟最近的调查显示,美国的消费者今年计划在节日期间购买更多的商品。

全国零售业联盟预测在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整个跨越11月和12月的节日消费季节,除去汽车,汽油和餐馆的消费,美国的消费者将消费63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7%。这个增长幅度虽然小于去年同期4.1%的涨幅,但是还是显著高于过去10年平均2.5%的年涨幅。同时预计感恩节消费将增加70到75万的工作岗位,与去年的71万相近。

对于美国零售业来说,节日消费就是一年盈利的关键。在感恩节后的星期五,人们在家庭团聚的感恩节火鸡晚餐之后就要为圣诞节给家人朋友送礼物而开始采购。商场的租金等固定开支每个月都相同,但是销售确是相对集中于年底的节日消费。节日期间的零售总额可以达到全年的30%。所以,商场可能之前一直亏损,直到感恩节那天以后的星期五才能在记账的时候用黑笔写下代表盈利的数字,所以又被称为“黑色星期五”。之后的周末也是商店使出浑身解数扩大销售的关键周末。之后的周一,当人们回到办公室的电脑前,商店为“黑色星期五”周末还没有买礼物的人推出网上折扣。那天有称为“网上星期一”。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促进节日消费。毕竟美国GDP的70%左右都是消费拉动的。

在2014年平均每个消费者在节日期间买了802美元的礼物或礼品卡。感恩节“黑色星期五”以及之后的周末这几天,平均每个消费者花费了404美元。而全国零售业联盟预测今年平均每个消费者将花费805美元,比去年微幅上涨。节日消费总额的增加主要依靠消费人口的增长。

网购逐步成为主流

随着百货商场逐步开通网上购物,网购在节日消费中一直是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占整体消费比重不断加大。全国零售业联盟预测今年网络销售将达到1050美元比去年增长7%,占整体消费的六分之一。

网络消费最重要的是感恩节后的周一“网络星期一”。据估计在2014年的“网络星期一”有1.27亿的美国人参与了网购。这个参与人数已经超过了“黑色星期五”吸引的8700万客流量的数字。

随着千禧年一代人逐步进入消费市场,通过手机软件购物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估计,去年“网络星期一”有2500万消费者运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购物。

网络购物不受传统的限制,可以提前抢跑。几乎所有的百货公司都在感恩节当天凌晨就在网上开始感恩节特价销售。在争抢消费者的竞争中,哪家店开门早就能抢到最多的客户。但是由于美国的传统上感恩节是家庭团聚吃火鸡晚餐的日子,为了避免舆论上的压力,实体商场不能在感恩节白天开门。目前大多数实体商场都已经把感恩节特价销售从周五0点提前到感恩节当晚6点,已经很难再提前了。JC Penney的发折扣券的员工告诉《一财》记者,今年他们在感恩节下午3点就开门。但是在有的坚持传统的地方法律禁止在感恩节白天开门,所以各个门店的开门时间最好事先打电话确认一下。网络销售就成了提前抢跑的最佳途径。

消费者也能通过网络购物得到最优惠的价格。不仅比较各大商店感恩节折扣,撰写网购攻略的网站层出不穷,而且根据调查今年90%的消费者认为价格是影响网购选择的第一因素。而之前几年第一位的都是是否包邮。当然,根据统计,去年已经有92%的商店提供免费送货或者至少免费送到附近的实体店。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