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反腐定调:力度不减、尺度不松

一财网2016-01-11 23:07:00

责编:刘晓雷举报

1月12日至14日,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对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

按照往年惯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将在此次全体会议上做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出席了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三次、五次全会,并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从近日高层的表态来看,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2016年的基调已经确定:仍将是“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

王岐山新年首次公开露面提“三不”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15年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而王岐山在2016年的首次公开露面,同样提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

近日,王岐山分别主持多场座谈会,就筹备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谋划好2016年纪律检查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王岐山强调,反腐败斗争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持续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让人民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记者注意到,针对2016年的反腐工作部署,中纪委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亦在陆续对外“吹风”。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瑛近日向媒体表示:2016年将重点推进对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巡视全覆盖,确保在十九大前对中央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部巡视一遍。

中央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王会杰则表示:2016年,我们将踩着不变的步伐,继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研究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制度反腐的建设上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他看来,2016年反腐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反腐要实现制度化”,在十九大召开之前实现“不能腐”的氛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同样表示,反腐败仍然主要运行在权力的轨道上,亟待早日完成向制度的转型;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离改革到位还有相当距离,仍亟待继续推进。

“数读”2015年的反腐力度与节奏

“2015年,无论是立案的件数、处分的人数,包括审查中管干部的人数,都比2013年和2014年要多。”王会杰所在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是对查办案件及其有关的专项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从中管干部数量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大数据2015》显示: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先后发布了37条中管干部接受组织调查信息。这37人分别来自地方、中央国家机关和中管企业。

2015年查处的领导干部中,至少杨卫泽、景春华、徐建一、廖永远、王天普、余远辉、周本顺、杨栋梁、邓崎琳、苏树林、朱福寿、司献民、常小兵等13人正担任省部级正职“一把手”,超过落马总数的1/3。绝大部分人此前曾担任各级“一把手”。

此外,这37人名单中,首次出现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苏树林),还包括1名中央国家部委正职领导(杨栋梁),2名省会城市市委书记(杨卫泽、余远辉),1名省委秘书长(景春华),7名央企领导(徐建一、廖永远、王天普、邓崎琳、朱福寿、司献民、常小兵)。

这些官员是如何被查的?官方口径称:“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领导干部中,一半以上是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的。”

2015年确立了巡视工作方针,修订了巡视工作条例。

这一年里,中央巡视组共巡视83个单位,累计谈话1.5万人次,受理各类信访件12万余件次。

其中,中央巡视组用“一托二”的分类专项巡视完成了对43户中管央企的巡视工作。这一数字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是2户和10户,实现了55家中管央企“全覆盖”。

这份沉甸甸的央企“体检表”显示了六大普遍问题令人忧思: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腐败风险大;靠啥吃啥、利益输送问题严重;违规决策,“三重一大”流于形式;顶峰违纪,“四风”问题禁而未绝;选人用人乱象严重;纪律松弛,“两个责任”履行不力。

截至2015年11月24日,中纪委网站发布了64名中管央企各级领导接受调查或被查处的消息。其中,能源领域最为集中,约占总人数的39%。

除了官员查处、中央巡视外,反“四风”、追逃追赃等工作同样是任务单上的重中之重。

从反“四风”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2万起,处理4.3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万人。

在追逃追赃的名单上,2015年“百名红通(红色通缉令)”18人到案。

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追回863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96人。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