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6.9%,这一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速度?北京正在进行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否减缓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兼任市局新闻发言人夏沁芳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对于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有减缓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但是从中长期的影响看,应该说将发挥加法甚至是乘法的正面效应。“腾笼换鸟”后发展高精尖产业结构,将比传统行业的效率要更高,效益将更好。总体来讲,会更有利于经济在中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326家工业污染企业被关 57家商品交易市场拆并
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在1月21日举行的2015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上了解到,2015年,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关闭停产污染工业企业326家;拆并疏解商品交易市场57家;工业里的高耗能行业生产规模全面收缩;北京《禁限目录》涉及的行业投资下降了9.9%。
北京市统计局针对工业企业做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有113家企业计划外迁或者异地新建生产基地,其中,有82家企业将落户到河北和天津。
夏沁芳解释,这些疏解对北京经济的影响有、但并不大。以57家商品交易市场为例,统计局做了一个测算,这57家商品交易市场如果不疏解,成交额可达到240亿元。其中,零售额相当于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批发额所占的比重还不到0.1%,影响很小。
“6.9%的增速来之不易”
十二五以来,北京GDP增速首次破7。如何理解这一增速?
夏沁芳表示,6.9%的确是十二五期间的较低增速,但这一成绩符合2015年初确定的7%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时,要认识到,伴随经济总量的增大,2015年取得6.9%与过去年份6.9%不可同日而语;此外,尽管6.9%的增速是十二五以来的较低增速,但仍来之不易,这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这一增速。
夏沁芳解释,过去一年中,一方面传统行业在减速,比如工业中的高耗能行业在下降;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都在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下拉作用。另一方面,北京的优势行业比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等行业的增长明显快于工业的平均增速。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很明显、科技创新的活力在增强。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优势行业增长较快。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26.3亿元,增长18.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72.7亿元,增长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20.6亿元,增长14.1%。
与此同时,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降幅收窄,分别实现增加值2400.3亿元和1766.8亿元,分别下降1.2%和1.7%,降幅较1-3季度分别收窄1个和0.3个百分点。
北京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在增强,2015年达到了1.51%,比2014年提高了0.15%。全年新设的科技服务企业5.9万家,占全市新设企业的三成。
此外,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在不断发展: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长了2.4倍;智能电视的产量增长了85.4%,网上零售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超过80%。
夏沁芳总结道,北京经济在平稳增长的同时结构在优化,动力在转换,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体现为“企业有盈利,百姓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