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波娃遭遇“米屈肼”门 我们服用的药物中有兴奋剂吗?

一财网2016-03-09 18:12:00

责编:陈姗姗

“在过去的十年里,家庭主治医生一直为我开了一种叫作米屈肼的药物……在过去,这种药物并未被列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用名单之中,我合法服用了这种药物达十年之久。但就在今年1月1日,规则改变了,它成了违禁药物,而这一新规我之前并不知晓。”3月7日,网坛名将莎拉波娃在洛杉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于在参加澳网期间未能通过兴奋剂检测,将从3月12日开始被禁赛。

凭借着超高颜值和人气,莎拉波娃依托网球事业取得了更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功。据福布斯统计,莎拉波娃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间的收入为2970万美元,其中,2300万美元来自于广告合同收入,连续11年成为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女子运动员。

但是米屈肼的出现却有可能剥夺这位网球梦中情人现今所拥有的一切,包括网球事业和如日中天的各类代言合作:据了解,在莎拉波娃因为违规服用禁药被暂时禁赛后,耐克公司第一时间即宣布与这位俄罗斯美女暂停合作,在耐克之后,瑞士品牌泰格豪雅成为第二家抛弃莎娃的商家。

运动员“神药”米屈肼

米屈肼,又名美度铵,是由拉脱维亚科学家伊瓦尔·卡尔温斯发明的,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中风、心脏病、心绞痛等疾病。

这种药物不仅长久没有被列入禁药名单,且被体育界视作一种“神药”,因为它“包治百病”:不仅可以加快伤病恢复,而且可以缓解运动疲劳,提高竞技成绩,几乎是只要不断骨,运动员想要的各种效果它都能提供。

“米屈肼可以有效抑制脂肪酸氧化,同时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通过糖酵解的途径来增加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供应。同时,这个药还可以增加运动员乳酸的耐受力,换句话说就是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岳阳医院药学研究室主任、主任药师朱全刚透露。

这种药物热销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等国,它让生产厂商拉脱维亚医药公司Grindeks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仅这一种药的营收就达到拉脱维亚GDP的0.6%。

据中新社统计,自2016年1月1日米屈肼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添加进违禁药物名单以来,已相继有9名运动员因该药物接受进一步禁赛调查,其中2名来自乌克兰,3名来自俄罗斯。该地区的运动员已成为因米屈肼药物而遭禁赛的“重灾区”。

兴奋剂成分其实很常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事实上,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药品中,感冒药、止咳药水等都含有兴奋剂成分。

例如各类感冒药、止咳药水中的麻黄碱、克仑特罗、吗啡;降压药物中的氢氯噻嗪;心脏急救药物中的去氢表雄酮;关节炎外用药物中的士的宁等都属于兴奋剂成分。

“对于日常人(非运动员)而言,这些兴奋剂成分往往正是缓解症状、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因此,在正规医师指导下服用来自正规渠道的合格药品是完全安全的,普通患者并不需要担心药品中含有的兴奋剂成分。”沃特世公司临床检测专家江博士告诉记者。

那么,各种卫生组织是如何测定运动员体内是否含有兴奋剂成分的呢?

江博士告诉记者,原来,兴奋剂检测通常通过采集运动员的尿液与血液样本,通过检测样本中兴奋剂或其相关代谢产物来确定运动员是否使用了兴奋剂。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或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常见的检测技术。但是,由于兴奋剂种类众多,新品种层出不穷,需要检验机构不断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来应对,挑战仍十分巨大。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兴奋剂主要分成6种,但目前也不断有全新的兴奋剂诞生:

  • 合成类固醇

此类药物作为兴奋剂使用的频率最高,范围最广,例如甲睾酮、苯丙酸诺龙、葵酸诺龙等。这类药物既具有增加肌肉块头和力量,在主动或被动减轻体重时保持肌肉体积的作用,还起到雄激素的作用。

  • 精神刺激剂

精神刺激类兴奋剂常用的有麻黄素类、可卡因等。具有独特的消除疲劳功能的可卡因随着功能饮料的兴起又被重视起来,但其副作用仍然不低。如原产泰国的红牛自1995年12月将功能饮料的概念引进中国,主打“抗疲劳”功效,曾占到中国功能饮料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2004年,瑞典有3名年轻人的死亡被认为与“红牛”有关。其中2人喝了掺酒的“红牛”后死亡,另一人在繁重工作后,连续喝了数罐“红牛”,导致肾衰竭死亡。

  • β—受体阻滞剂

典型代表药是普萘洛尔,这种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心绞痛、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准备)等。

  • 麻醉镇静剂

可待因、吗啡及其衍生物,以及同类合成制剂均属于麻醉镇痛剂。

  • 利尿剂

呋噻米、螺内酯等,它属于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功能从而增加尿量的药物。利尿作用可通过影响肾小球的过滤、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而实现,主要是影响肾小管的再吸收。

  • 肽类激素

这类激素与内源性激素(人体自然生成)区别小,具有在人体内药物代谢时间短等特点,曾经长期无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而被运动员广泛滥用,也是反兴奋剂斗争中被重点研究的热点药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