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去就晚了!全球最大海鲜市场东京筑地要搬走了

第一财经2016-05-06 14:22:00

责编:陈姗姗

5月3日,日本黄金周期间,位于东京中央区的筑地市场众多商家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感谢!筑地!”的大型露天集市。半年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海鲜交易市场即将关闭,迁往东京江东区的丰洲市场。

东京必去之地

筑地,望文知意,是兴建之地,本来没有的。实际上,靠近东京湾的筑地这一带地区都是早年填海而建的。1935年开业的筑地鱼市迄今已经有81年历史。每天的海鲜交易量有2400吨。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直观感觉,那么有人推算过,大概世界上每五条鱼就有一条是这里交易的。

旅游圣经《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介绍筑地说:“世界上没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喧嚣杂乱却又有条不紊。”的确,从凌晨到中午,忙忙碌碌的鱼贩、急速来回的叉车和平板车载着张牙舞爪的鱼虾就穿梭在威风凛凛的日文招牌和各种肤色的游客中,用我们的老话说就是既严肃又活泼。

筑地的五光十色让这里成了游客和摄影师的天堂。几乎所有的日本美食指南、东京介绍都会推荐这里。在有关日本的纪录片里,筑地的出现频率几乎跟人潮汹涌的涩谷街头一样高,分别代表着日本市井传统和拥挤繁忙的现代都市。

最后的拍卖

老旧的筑地,传统中又是最传统的,当属每个工作日一早的金枪鱼拍卖。每年年初,金枪鱼拍卖是筑地鱼市的头等盛事。因为新年第一拍的价格,有类似中国“开门红”的意头,被极为看重。

2016年的1月5日新年首拍,即是筑地市场进行的最后一次新年拍卖。当天的标王是一条200公斤重的蓝鳍金枪鱼,拍卖价最终定于14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6万元)。虽然这个价格高于过去两年,但仍低于2013年的天价1亿55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52万元)。
拍下这条金枪鱼的是总公司位于筑地的寿司连锁店寿司三味(日文:すしざんまい),该公司已连续五年拍下金枪鱼标王。在筑地的场外市场入口,老远就能看见这家店的广告上社长木村清那招牌式的夸张大笑。

每年面对炒作价格的质疑,长相貌似香港导演王晶的木村一般都说,出高价是为了“激励日本经济”。但今年,他换了口风说,由于是在筑地最后一次举行新年首拍,聚集了那么多人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心中很感慨。

木村社长是真情流露也罢,作秀也罢,都让这个本来血淋淋、真刀真枪的商业场面更富戏剧性。

因为拍卖在凌晨,原则不对外,游客只有早上9点后才被允许进入“水产仲卸业者卖场”,结果想去参观拍卖的人反而更多。

想去看拍卖有很多规矩,让各路游客心存不满。首先大家要凌晨四、五点去筑地市场的胜哄门排队,但一天最多129个名额,先到先得,所以起得再早也不一定能保障排得上;去看拍卖不能带孩子,因为里面刀光剑影磕磕碰碰太暴力也很危险;在现场是不能大声讲话的,实际上什么音量都盖不过大声喊叫价格的拍卖中介们;在那里也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以前有平时光吃过鱼没见过全鱼上桌的欧美人太过兴奋胡乱拍照让鱼贩觉得拍卖被打扰。不止一次,游客观光被市场从业者投票彻底禁止。想想也是,人家工作呢,没买到好鱼或者买贵了卖贱了心情不好,还要接受外国人的指指点点,谁愿意呢?

不过这些作秀、哀怨、争吵,也将随着筑地市场的搬迁成为历史。新市场当然也会有拍卖,但就不知道人气如何了。

历年的岁末,鲜鱼拍卖场的交易中介人们会齐聚一堂,进行惯例的“一拍手”(日文:一本缔め)。就是在集市最后,众人一齐击掌一次,来表示这一年工作的结束。2015年的12月31日,因为市场即将搬迁,完成拍卖的最后一次的一拍手便带有了再见的意味。现场报道的《朝日新闻》称,这次一拍手场面令人百感交集。

感谢筑地

筑地市场的搬迁可能让一些鱼类保护组织暂时松口气,因为丰洲的偏僻和不断爆料出来的垃圾填埋问题让很多人不看好未来新市场的生意,说不定会让被过度捕捞的蓝鳍金枪鱼得以繁衍生息。

但是对筑地众多传承着“名誉与信用”的商户和世代在这里工作的人来说,搬迁不止意味着新商铺大小位置好坏带来的生意兴衰,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变迁,即传统在未来将不知何处安放的不确定。

5月3日清晨,因为是黄金周假日,虽然筑地的丼匠(丼,日文:盖饭的意思)等这些寿司饭店门前一如既往排起了长队,但佐一、泉久、幸良这些老批发商户都没开门。他们洁净但又斑驳的店招之下,整齐地摆着各种大鱼钩、鱼叉、包装物、冰柜和推车。地上,是爱干净的日本人都洗不去的鱼腥味,漂浮在海边的微凉空气中。

批发场外,平日迎接世界各地来的鱼的“鲜鱼荷捌场入口”也是一片寂静,连着东京湾的河隅田川上一条船也没有。这天,就连那些惯于横冲直撞的圆筒方向盘小电车也没了脾气,只有一两部载着空泡沫盒子在空旷的场地里孤独地行驶。而车上开车的老者,看上去都比破旧的小电车更加饱经风霜。

正门里面,参加庆祝集市的商户正在为十点开始的市场忙碌。有不少会社和协会此刻正在往场地中心的“感谢筑地”四方形背景板上贴祝福语。

其中,一个没留名字的祝福板上画了一条大船,上面文字说船正在离开此地向丰洲驶去,还写着“大家还好吗?再会啦!(日文是:さようなら,不是轻易的再见,有一种到此为止的感觉)”。而东京鱼类容器株式会社画了个笑着的小箱子,箱子举手拿掉箱盖好比是一个人在脱帽致意,多年来依靠筑地发展的情意尽在不言中。

所有的留言中,东京鱼商こみや的文字最令我触动。在小小的题字板上,只写了三句话:“第一代,来筑地;第二代,努力经营以求继续;第三代,大家辛苦了,感谢筑地!“こみや是昭和年间的老店,三代人创业守业,在筑地市场被尊称为“天神の鱼”,店铺也被尊为“天神の森”。三句话,就写出了八十年人生的酸甜,只是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爱将继续

根本知美,是个集市一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我问她知不知道筑地未来做什么用,她很抱歉地说真的不知道。她身边的一位年轻的男子本来在抽烟,听到我们的对话,走过来说:“大概,是为了奥运会吧。”说完,他还特别又说了一句,“大概(たぶん,日文:大体上)”,还用英文说了“Maybe(也许)”!

之所以他们都不确定,是这块地的使用的确没有定论。此前有报道说筑地搬离是为了建设奥运会期间的媒体中心,但也有人透露日本的NHK电视台对此地颇感兴趣。但可以确定的是,虽然到丰州的新市场还可能会沿用筑地市场的旧名,但筑地必将离开全世界地价最高的商业中心之一——银座。

从银座的中央大街沿晴海道漫步到筑地,十来分钟光景。也许此前的数十年间,银座的巨大光环给筑地带来了大量的客流和商机。可如今,也是银座过高的地价让筑地不得不选择离开。传统让位于金元,这是得是失,一时也没有分明。

十点钟,“感谢筑地”集市准时开放,游客如过江之鲫涌入,但随之都习惯性地在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指引下,站在每个队伍末尾排着。日本人大都顶着太阳,笑容满面,偶尔低声交流。哇啦哇啦的,基本都是欧美游客。市场里能听到的,更多是鱼河岸会水神社前飘来的日本传统音乐。敲敲打打,我女儿说像《老鼠娶亲》的桥段。

我穿过人群,躲过集市内无处不在的日本NHK摄像机,找到海幸桥门,来到波除神社。这里是日本别出心裁的海老冢(虾的坟)、生鱼冢、玉子冢(鸡蛋坟)等供奉与海鲜或食品有关亡魂的坟墓,此刻正接受着游客观瞻拜望。

看着神社外筑地场外市场来人个个生龙活虎地自拍、买单、不顾形象地大块朵颐新鲜的海鲜,我想起“感谢筑地”上另一句祝福板上的留言:“81年,爱还在继续!”

是啊,我们对美食、对传统、对文化、对生活的爱,一直在继续,何曾断过。

(作者:在五百强公司混了许多年。欢迎来信liwenfangwei@163.com与作者交流,或鄙视、或讨论、或小小的赞同、或以卧底身份报料,他一定会说出去的!)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