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的名字代表啥?从买房起便时时挂在嘴边、接下来好几年进出都得观瞻,开发商的审美趣味被强行洗脑给住户,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小区名字里的上海,经历了怎样的文化历史变迁,是不是一直洋气?中高低端楼盘取名是不是各有心头好?魔都楼事系列第2篇,DT君提取上海市12662个小区的名字,来看看你家小区中枪了没。
看后缀名,“帝王花园”称霸上海
上海住宅小区使用最多的后缀名是啥?反正不是老老实实的某某小区。
“苑”字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
这个后缀名在上海兴起于90年代,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成为近半小区的最爱,长盛不衰享尽上海开发商的恩宠。
查了下字典,“苑”的含义是“帝王的花园”,难道住在其中便会有种后宫三千的尊贵感?
其实并没有。
从各住宅小区的价格来看,大多数取名含“苑”的小区现均价分布在0-6万元/㎡之间。
尽管也有类似“翠湖天地”这种位于新天地的高端楼盘,执着将三期名字分别命名为雅苑、御苑、嘉苑。但是,负责撑高房价的黄浦、静安、长宁三个区都少见“苑”字小区身影。
如果离开市中心,到达嘉定、奉贤、闵行等均价不太高的区域,立马会袭来一大批花苑、景苑、豪苑、名苑……
排名第二看起来挺低调的“园”,兴起年代与“苑”字相似,但是它打入了高端市场,成功成为当下6万元/㎡以上各个价格段小区最爱后缀名。
可能是壕们更热爱这种朴素直接、实事求是的名字,均价超过10万元/㎡的高端住宅中,“花园”与“别墅”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
高端楼盘的开发商们还真是实诚,保证所见即所得,买下确实就是住着花园跟别墅。
在数量上略低于园,上了点年纪的“村”,承载着更多老上海记忆。
从建国后到90年代初建造的老小区,基本都叫做某某新村。这个某某可能是所在地区或路名,也可能是某个行业。如果小区规模太大,还要按数字来划分,比如长桥新村就从长桥一村一直数到了长桥八村。
新村里生活气息很浓,浓烈到一定程度,便成就了彭浦新村这样的火爆夜市。
在宝山、杨浦、浦东几个区买房,房源中会出现许多来自各个“村”的老年房。
看修饰词,“中华金花海”是主流
更能代表大家独特审美趣味的,是小区类别名前面那一串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某某”。
上海的小区取名花样挺多,使用了1541个单字,其中就有356个字全市独一无二。
不过看看词频排名,还是有一些规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排在开发商最爱修饰词榜首的是“花”。走在上海,可以看到各种花园、花苑、花城……
对“花”的热爱是怎么兴起的呢?这得益于其拥有花园这一词组的天然优势。
上海滩当年林立了各式各样花园洋房,这样的住宅名字不会太花哨,前半截往往是主人的名字或姓氏,后面直接跟上公馆、住宅、别墅,或者索性就叫某某花园。
老洋房的时代过去之后,花园这一命名方式暂时沉寂下去。
不过到了90年代,商业住宅开发时代来临,“花园”开始成为第一代房地产开发商们钟爱的小区名,怀着对居住地环境似花园的美好祝愿,此后20年,“花”字一直占据着心头好TOP 1。
可是,近几年新开的楼盘,可能已经不太主打虚无的花团锦簇社区生活,“花”字被慢慢舍弃。
出现频率排名第二的“华”字,没啥词组裙带关系爬到这个位置,显示出开发商们对这个词的真正喜爱。
主要是热爱它的两种涵义:
一是代指中国或汉族,比如中华、新华、建华、嘉华、华夏……
一是指荣华、繁盛,比如华庭、华亭、华盛……以及华丽家族。
排名第三的“海”字,凭借“上海”与“海上”两个词强劲实力,成功在沪上住宅小区中站稳脚跟。
不过,即使是这样爱国而又文艺的上海群众(开发商),也不能免俗地爱着“金”,其出现的次数与“海”字相差不大,无非就是大家熟悉的金色、金地、金华……当然也有比较形象的,比如金葫芦、金苹果等。
只是,上海90年代以前建成的住宅,几乎没有在名字中用到过这个字。
跟前面几个可以轻松追溯到历史前辈的字相比,“金”就真的是伴随着房地产商这个概念而产生的“俗物”。
附攻略:如何仅看名字就能辨别豪宅?
如何仅看人家住房地址就能精准实现豪做朋友(咦)?
DT君本来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以均价10万元/㎡以上来定义豪宅,这样的小区有89个,看看这样的小区命名总结出规律不就OK了?
万万没想到,这些小区的命名,并没有啥特别明显的规律,89个小区命名使用了170个单字。而出现频率排名靠前的那几个字,跟其他价位的小区也没啥差别,简直低调。
此路不通转看房屋总价,果然有收获。
一句话就能总结出上海豪宅们的品味:上海高尔夫花园别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