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票房2.5亿人民币,上映五天票房过10亿元,《魔兽》登陆中国市场后旋即就打破了多项电影纪录。
我的大学师弟W就是个《魔兽》骨灰级玩家,曾因为痴迷游戏一度被大学劝退!他说他当年钟情完成单机版《魔兽》中的任务,就是为了看到游戏每个任务段落之间的剧情短片。如今大片来了,剧情连贯,还不用绞尽脑汁死磕任务,岂有不看之理。
中国的《魔兽》玩家约有1000万人,即在全球1亿《魔兽》玩家当中,大约10%来自中国。他们可能没有我师弟那么痴迷,但这个数量级的游戏迷足以使中国成为《魔兽》在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也造就了《魔兽》在中国的火爆。
但是,相对内地票房的火爆,《魔兽》在北美大本营的票房却遇冷。《魔兽》在北美,首日票房仅107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025万),只有中国票房的四分之一。跟《星球大战》、《美国队长》等影片这些在北美首日票房在7000万至过亿美金以上的,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又一次,中国告诉世界,我们的市场是多么的不同!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体育圈。
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简称NBA,最大的海外市场在哪里?没错,也是中国。
粗略估计,NBA在中国拥有的球迷已经超过3亿。要知道,2015年美国统计的总人口也只不过为3.21亿。也就是说,美国即使人人都是篮球迷,也才跟中国的球迷数量相当,更何况,NBA在美国基本就不太被待见。
(NBA前总裁斯特恩和姚明)
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职业联盟,是美国职业橄榄球。最贵的体育直播广告,就是一年一度的橄榄球总决赛“超级碗”。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爱,近乎于一种宗教。《胜利之光(Friday Night Lights)》这部关于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橄榄球比赛的影片,曾长期霸居美国体育电影排名头名。
当年NBA的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如日中天,跟乔丹领衔的芝加哥公牛队争夺东部总冠军的时候,我在美国。我说我要去看Pacers(步行者),我当地的同事都会大惑不解,他们提醒我应该去看Colts的比赛。几经打听,我才知道,这是当地的职业橄榄球队,声望和影响力甩开Pacers几条美国街。遇到比赛日,公司很多同事,无论男女,都会穿着蓝黑的Colts球衣来上班,下了班直奔球场。可是穿步行者上衣来上班的,我在两年里就从来没见过,倒是当地的笑话,有很多是关于Pacers怎么输球的。
当然NBA能在中国红火的原因,离不开前年卸任的NBA总裁斯特恩。除了橄榄球,NBA在美国的对手还有职业棒球大联盟、冰球大联盟。上世纪八十年代,NBA日子最难过的时候,曾经被预言是四大联盟中最早歇业的。这促使了NBA另辟蹊径,投资中国市场。所以才有1986年冬,斯特恩在中国央视传达室门口苦等一个小时只为送免费录像带的段子,一直被坊间津津乐道。
当然为了扩大NBA在中国的影响力,送录像带是不够的。除了转播,NBA还举行中国赛,坚持不懈地引进中国球员王治郅、姚明、易建联,甚至有意识地扶植华裔球员林书豪,在中国的商业合作伙伴更是包括联想、海尔、蒙牛、李宁、匹克等中国品牌。
投资都是有回报的,2014年,NBA在中国的收入为2亿美元左右,2015年,收入达到3亿美元。中国熟知的球队姚明效力过的火箭,场边广告几乎都被中国公司包围了,还都是中文,因为这都是给中国转播看的。
这都叫墙里开花墙外香。
新加坡立时集团的立邦涂料,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公司从1992年涂料进入中国,就成为了中国涂料行业的领导品牌。老百姓都熟悉立邦“处处放光彩”的广告,立邦的墙面漆也走入了中国千家万户。
但是实际上,立邦业务非常范围广泛,涉及到多种领域,其中的建筑涂料、汽车涂料、一般工业涂料、卷材涂料、防护涂料、粉末涂料等工业涂料在行业里也是名列前茅。在立邦的发家地,日本,其家用和工业用的销售额比,差不多是3:7。但这个数字,在中国是完全倒过来的,立邦的家用涂料在中国占其业务的七成。
多年前,我服务的公司是立邦的合作伙伴,那时我问过立邦中国的负责人,未来几年,立邦的业务重点在哪里?我们好配合发展。他笑了笑,说这你可把我难住了,中国市场难以预测,我都不知道我们的乳胶漆可以做到今天这么大,所以没法告诉你未来我们的重点是什么。
类似立邦的故事,也发生在汽车领域。
在中国谈多用途汽车(MPV)市场,很难绕开别克GL8这款车型。别克GL8是在通用在十多年前的车型架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宽敞舒适乘坐的需求,可以说为中国市场定义了什么叫MPV。它的身影频繁出现在APEC会议、世博会和博鳌亚洲论坛等高端商务活动现场。上市16年来,GL8累计销量60万辆,成了通用在中国最赚钱的车型之一。
但这部车,在老家美国,它们常常被视作最缺乏魅力的家庭搬运车,近些年更是遭到了更喜欢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妈妈们的唾弃,甚至已经被迫放弃了生产。
我在加拿大的一个同事就是开这部车子,他说要不是为了他两个孩子,早就买老款奔驰跑车了。
(GL8的后备箱,在中国是旅行包和球杆,在美国是儿童推车)
这里说了这么多充满正能量例子,但是实际的商业上,在中国投资巨大但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James McGregor在他写的书《One Billion Customers》里总结过很多,我就不列举了。归根结底就是,不要以为这里有十亿人,大家就会买你的账。不钻营中国市场的特点,难免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