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大桥是加州的地标之一,常在电影中露脸
早在1955年的电影《海底来物》中,巨型变体章鱼怪就毁掉了金门大桥 来源:网络
曾有一篇文章幽默地问:好莱坞为啥总喜欢在电影里摧毁加州?
心理学家认为,灾难是一种治愈焦虑,并释放观众内心不安的疗法。从希腊时代开始,人类总是爱看美好的事物被摧毁,从而体会悲剧的深度。加州之美,根深蒂固地种植在很多人的美国梦里,沙漠与海景,硅谷与好莱坞,大学城与农庄,国家公园与海边公路,而今号称“全球第六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了法国。因此,据不完全统计,加州末日仅次于纽约末日,是好莱坞大片中灾难最多的外景地。
比如在最新热映的电影《独立日2:卷土重来》里,整个加州是第一受难地,有意思的是,美国人自嘲起来可谓不遗余力,好莱坞所在的洛杉矶干脆被彻底摧毁了。
如果你的脚程快得过外星飞船的扫荡,沿着海岸一路逃亡,就能和我一样,检阅这条全美最浪漫的“景观大道”——加州一号公路,饱览1000多公里海岸线壮丽风景,从旧金山开到洛杉矶,只需十几个小时。相比过去那些在内陆的旅行,与海相关的记忆往往更容易模糊国别地域。而在道路沿途的繁华城市和闲适小镇,能看到有温度的日常与历史的沧桑。
艺术宫始建于1915年,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所盖
艺术宫内景
相比时尚的纽约,旧金山更有历史感,这里是一号公路的北部起点,也是西进运动的重要据点。1849年,本地发现了金矿,旧金山因淘金热而得名。在《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红色的金门大桥被炸裂了。而现实中,这座著名地标倔强矗立在金门海峡上,大部分行走一号公路的客人都会前来体验。
从金门大桥的这头开到那头,需要十五分钟,可去数公里外的艺术宫稍事休息。艺术宫始建于1915年,为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所盖,曾吸引了1800万游客参观。
水鸭子掠过安静的湖面,孩子在蓝天下和美得惊人的建筑间奔跑,这座仿古罗马废墟的建筑,和城市中的很多地标一样,都是免费的。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中,城市饱受患难,其后展开了长达30年的免费公共工程项目,从免费的歌舞表演,到公共场所的开放,旧金山受益至今。
日光下并非一切都公允。身边长椅上坐着一个印度籍出租车司机,我听见他大着舌头抱怨,说有色人种被歧视,一天只挣了三十美元。亚裔的命运像在轮回中,1854年通过的排华法案,也曾经严格约束本地的华人社区,惩戒他们引发的澳大利亚淘金热。这项法案在二战胜利后才得以废除。不过,从前往美洲大陆修建西部铁路的华工时代开始,百折不挠的华人就是此地的传奇血脉,而今此地成长为全美第二大的华人城市。日裔美国人的身世也颇为起伏,二战后,此地曾经建立起过一个收押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与之相关的维权诉讼持续了40多年。
旧金山的耀眼,在于反复抗争和维权之后,成就了一片民主土壤。毗邻斯坦福大学的硅谷则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创造了经济与科技的传奇。美墨战争、大地震、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都无法摧毁它自由创造的空气。
在城市的日与夜,车辆和行人流动不息,旧金山的生存压力不逊色于纽约和华盛顿,拥堵也是这里的标配。自驾客者抵达旧金山老城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逆行。遇到坡度特别大的街道时,缓慢爬坡也是一个考验,万幸的是,租来的沃尔沃很靠谱,没有在换挡时熄火。
到了九曲花街,这种局促的观感减弱了不少。在浓郁的香气中,在两侧的商铺和建筑中,爬Z形坡的车辆像小蜜蜂一般忽而东忽而西,我看得呆了。随后,一种驾驶的仪式感油然而生,仿佛在向一种160多年从未更改过的慢生活致敬。
没有改变过的不止是生活方式:大多数依山而建的城市道路是狭窄的单车道,有着百年历史,这些包括机场、车站、公路和高架在内的市政工程老旧而耐用,远甚于国内不少叠床架屋的GDP工程。
城市之光书店橱窗
书店内景
老旧和缓慢此刻是如此优美,一辆铛铛车慢悠悠地开过去再开过来,唐人街的下午就快要过去了。我沿着泛美金字塔的方位,寻找哥伦布街。
人们告诉我,我此刻站立的咖啡馆,是“垮掉的一代”巨匠凯鲁亚克和金斯堡曾经彻夜长谈的地方。在上世纪50、60年代,尤其是在著名的1968年,“垮掉的一代”并非一个贬义词,相反,作为二战后反对种族隔离和战争侵略的一种思潮,它鼓励人们追求自发的艺术创作,反对扼杀心灵的力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二层的城市之光书店就在前方,门前有怀旧的长头发嬉皮士默默坐在灯塔下,这种“招魂术”无法言传——仿佛20世纪在眼前复现。在互联网和流行文化的夹缝中,这个书店始终是一座象征自由意志的灯塔。
1953年,在旧金山北海滩的一间花店旧址上,费林盖蒂开设了美国第一家专门出售平装书的书店,名叫城市之光,在它的背后,是当时旧金山的先锋作家群体,金斯堡、柯尔索、卡萨蒂和凯鲁亚克等人,他们在诗人雷克斯罗斯的公寓里举办“周末夜晚文学沙龙”。
两年后,在深厚的友谊和一致的价值取向基础上,雷克斯罗斯主持了“六画廊读书会”,前卫诗人金斯堡赤身裸体,首次向大众发表代表作《嚎叫》,而费林盖蒂决意出版它。这无疑是对保守的社会氛围的一次重击,书店陷入了麻烦和官司中。4年后,金斯堡的诗作出版禁令被取消,言论自由得到了鼓励。从此,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从这里发轫,辐射美国。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迷幻药与嬉皮士运动,70年代的同性恋社区,纷至沓来。50年过去,经过无数搬迁和装修,城市之光保留着狭窄而朴素的原貌,却把最大的自由:先锋文学、独立著作和冷门的绝版作品留给了读者。
手持一本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离开这座圣殿,仿佛被波西米亚精神加持。旧金山满天星斗,自由之光照路,前方黑而漫长,我并不觉得害怕。
从硅谷前往一号公路的蒙特利,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海岸线即将在星光下出现,贯穿美国东西海岸的101公路切成了单车道。你好,一号公路!
蒙特利渔人码头
101号公路与1号公路时而汇合,时而分开
(图片如无说明,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