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到这里是想清楚地说明我为什么支持希拉里·克林顿,以及为什么她必须成为我们的下一任总统。”桑德斯周二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次集会中宣布了这项外界期待很久的声明。
虽然仍然没有直接表明“退出竞选”,但美国全国数百万“心已碎”的桑德斯迷们明白,桑德斯和他们的白宫梦到此为止了。
桑德斯输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超常发挥。”是美国各界对桑德斯一路竞选的整体总结。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桑德斯的最大成功在于,从初选时的全国民调以落后希拉里57%开始,桑德斯竟在后来的多轮初选中多次取胜。最终,在希拉里赢得获得提名所需选票的当天,两人的差距只有12%。也就是说,桑德斯将两人的差距缩小了超过40%。分析人士指出,自1972年以来,还没有一位候选人从如此落后的选情起步,最后却成为了领跑者,并与最终的赢家有着如此小的差距。
然而,既然竞选就必有赢输,为什么希拉里最终赢了而桑德斯输了?
美国政治分析界把桑德斯的竞选失败总结为是“输给了人”。比如,同希拉里相比,桑德斯一直没能得到包括非洲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等对选情重要的少数族裔的支持。
比如,作为民主党选情基石的非洲裔选民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桑德斯,而这种形势在初选中也一直没有改善。希拉里也曾在2008年因为没能获得非洲裔选民支持而在初选中败给了奥巴马,但在2016年的初选中,吸取教训的希拉里在非洲裔选民中进行了大量的拉票和宣传活动,结果就是,在所有非洲裔选民占比超过10%的州中,希拉里赢得了除了密西根州外的所有州的初选。特别是在北部的一些州中,那些非洲裔美国人占比超过40%和50%的州中,希拉里获得的支持率超过桑德斯40%~50%,而在南部一些非洲裔美国人更加密集的州中,希拉里更是将两人的差距拉到了70%~80%。当一位候选人能以如此大的差距将超过该党20%~25%的选票纳入囊中时,另外一位候选人想获胜基本没有可能。
此外,在西班牙裔选民中,桑德斯的支持率也远不及希拉里。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在西班牙裔选民人数超过10%的州中,桑德斯输掉了除了科罗拉多州之外的所有州。而在西班牙裔占投票多数的17个州中,希拉里获得了16个州的胜利,并且将同桑德斯的差距拉到了超过32%的水平。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对民主党票仓最重要的两大群体一直不看好桑德斯是他没能取得初选胜利的重要原因。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美国主要党派的总统候选人,他(她)一定要是这个党的一号人物(No.1)。以独立派自居和“独立党党员”当选为参议员的桑德斯本来想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就有点牵强,在后来的初选竞选中一直对民主党表现不冷不热、不屑一顾的桑德斯似乎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民主党人,更别说是一号人物。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钱。桑德斯竞选阵营一直存在资金紧迫的情况不是一个秘密,特别是在初选后期竞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时候,在希拉里短期内就筹到1800万美元竞选资金的时候,桑德斯的筹款进账却一度为零,甚至不得不分批解雇了大批的竞选雇员以勉强运作。
桑德斯如何改变了民主党
虽然桑德斯一直被外界批评“明知大势已去却不退选”、“拖长民主党初选阵线”,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从美国地域最小州之一——佛蒙特州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参议员到如今成为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桑德斯虽然没能成为民主党最终的总统候选人,却被认为比民主党的任何一位候选人对本届大选的影响力都要大。
政治分析人士认为,桑德斯给民主党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迫使民主党支持同中低等收入和工薪阶层有关的议题。在桑德斯的大批支持者中,很多都是支持桑德斯在竞选中一再强调的“中低等收入阶层至上,高等收入阶层至下”的理念,特别是他为低收入阶层所提出的“将联邦收入最低标准从每小时10元美金提高到15元美金”的提议。正因为如此,桑德斯也让一大批中等收入阶层的选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了本届的大选和投票中,也因此让桑德斯在多个州的初选中战胜了并未着重关注此项议题的希拉里。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桑德斯也让民主党不得不解决政治竞选中金钱至上的问题。
在每届的美国总统大选背后都有大批的利益组织和捐款金主向其所支持的候选人进行大额的政治捐赠。虽然这背后的具体隐情和金额不为普通美国人所知,但桑德斯却在多次的竞选讲话中“揭发”民主党内存在太多的“金钱政治”。尽管桑德斯的竞争对手们批评他陈词滥调,反问“谁竞选不收捐款”,但美国民众却因此比以往都更关注美国大选中金钱影响政治的问题。
再有,桑德斯也让民主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年轻一代选民对大选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竞选的整个过程中,74岁的桑德斯比两党阵营的任何一位候选人都受到35岁以下年轻选民的支持。这同他直言不讳的演讲风格有关,也同他一再重申“无论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大学生都应该享有免费的高等教育”的承诺有关。虽然桑德斯将不再继续竞选,但他的“免费大学”理念却已经深入大批年轻选民的心中,也将让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在接下来的竞选中不得不考虑继续类似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