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争议,奥运还给里约留下了什么?

第一财经2016-08-23 19:56:00

责编:潘寅茹

随着圣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的熄灭,首次在南美大陆举办的夏季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热闹、喧嚣正在渐行渐远,奥运会到底给里约留下了些什么?

在成本超支风波不断,甚至连教师收入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花费数十亿美元承办奥运会,巴西民众对此存在颇多怨言。批评人士指出,高档场所的建设是以牺牲贫民窟居民的利益为代价的。

7年前申奥成功的时候正是巴西经济形势大好的黄金时期,承办奥运会最初被看作是一个大国崛起的胜利象征,然而之后巴西却遭遇了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开销巨大惹争议

面对种种争议,里约市长帕埃斯(Eduardo Paes)巧妙地避开了外界对于奥运会的批评,转而称之为“千载难逢的吸引投资的好机会”。自巴西首都由从里约迁到巴西利亚,里约的经济在过去将近60年中一直不景气。“没有人说过奥运会能解决这个城市的所有问题,” 帕埃斯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但是我们借奥运会这个机遇完成了很多事情,而这些都是过去50年的市长梦寐以求想要实现的。”

他强调,本届奥运会120亿美元的预算是远低于近几届奥运会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大约花费150亿美元,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销更是达到了51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这些钱大多由出资修建奥运村和奥运会高尔夫场地的私营公司提供。

批评人士对市长列举的一些数据表示怀疑,并指出过度花费将很有可能将最终奥运会的开销提高到200亿美元。牛津大学经济学家、里约奥运会财务状况研究员本特(Bent Flyvbjerg)表示,里约在奥运场馆上的真正花费很可能高达46亿美元,超出预算51%。

而这当中可能也存在着难以想象的浪费和贪污。曾参与奥运筹划的前政府官员卡波拉(Sérgio Cabral)被指控受贿几百万美元。另外,鉴于2014年巴西投入110亿美元承办世界杯留下的12个全新或翻新场馆中,大部分现今处于完全弃用或不再常用状态。人们也有相当的理由怀疑,将12所奥运场馆改建成学校或社区体育中心的计划也或将落得同样的下场。

城市基建大幅改善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2016里约夏季奥运会却极大程度上改造了这座拥有600万人口的城市:一个重建的港口、一条新的地铁线路以及许多规模不等的市政项目都成为了现实,而这些都是城市规划者期待已久的改变。

重建Meu Porto Maravilha港口的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便被提出,但却一直由于资金缺乏及政府意愿不足遭到搁置。奥运的到来令该项目得以重新启动。25亿美元的工程资金大多来源于附近土地上空权的售卖以及开发商的税收优惠。在未来10年中,开发商还计划为附近贫民区的居民建造500套经济适用房。这些居民中很多人都是最早来到巴西瓦隆古码头的50万非洲黑奴的后代。

“如果我们没能获得举办奥运会的机会,这件事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遇到,”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席尔瓦(Alberto Silva)说道。自从5月对外开放以来,这个港口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巴西人。海滨走廊日夜人满为患,免费演唱会、小吃摊以及在奥运圣火前自拍的机会让许多人慕名而来。

由纳税人及私人投资者支持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大大改善了里约人民的生活。将近100英里的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大大缩短了成千上万工薪上班族的通勤时间,4条新隧道得以修建,一条长达17英里的轻轨也于6月开放。就在奥运开幕式前四天,一条新的地铁线路开始运营,这是几十年间地铁系统的第一次大型扩建。里约当局表示,贫困街区中的400多所学校和医院的建设都在加速进行中。

尽管里约的公共财政状况堪忧人尽皆知——学校和医院资金不足、政府拖欠公职人员工资、贫民窟境况久未好转——一些专家仍然认为,奥运会将在未来几年造福里约人。“不可辩驳的是,为了召开奥运会修建的基础设施将会在奥运结束后服务大众,”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分析师马托斯(Barbara Mattos)如是称。

穆迪在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奥运虽不会为里约每况愈下的经济带来任何显著的改观,但其在交通系统方面70亿美元的投入却将值回票价。

“很明显,奥运会为里约带来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巴西国家图书馆前馆长拉格尔(Pedro Corrêa do Lago)如是说。“若不是因为奥运会,这些改变可能需要20~30年来完成。“

另一方面,批评人士则认为,伴随奥运会而来的是不均等的利益分配。有人认为奥运村里的3600套公寓将会最终成为有钱人的房产,而需要填埋保护性湿地的高尔夫球场也将会为富人所享。而数以百计的贫民区中的居民却依然住在偷工减料的房子里,甚至连基本的卫生设施都不能得到保证。

“奥运会带来的是强制迁移、下层住宅高档化,以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公司来说划算的交易,“里约贫民区宣传组织凯特里特协会的执行理事威廉姆森(Theresa Williamson)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