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也会参加美国大选投票,需要选出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和代表纽约州的选举人。”一位纽约约车公司的老司机马克(化名)颇为淡定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马克来自阿尔及利亚,现为纽约市民,一家五口人。
虽然当前美国大选已经进入了冲刺期,不过纽约街头的景象仍旧一如往日,只是机票似乎更贵了,部分办公大楼的安保也更严格了,外来访客必须出示护照等才能入内。北京时间11月8日晚7点,东海岸就将最先开始投票。
(汇眼网整理)
(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大选的各州结果公布时间以及选票数,EST为美东时间,冬令时较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我是民主党,所以这次会投票给希拉里,”马克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人称希拉里不诚实、犯了很多错(例如“邮件门”、克林顿基金会等),但特朗普就是个‘狂人’,他竟然称将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边境墙,来防止非法移民借道进入美国,这其实很不合适。”
马克也提到,特朗普本质上就是个商人,并不懂政治。
有趣的是,马克虽然选了希拉里,但似乎并不完全支持她。“政治家在大选前后的言论多数是为了争取选票,当选后并不是一定能落实的。政治帮不了老百姓,不管谁最后当选,我们到头来还是要卖力赚钱才能养家糊口。”不过他也承认,希拉里支持改善教育、医疗等,这也是生存发展的基础。
话说到这儿,似乎就与各界印象中的那个繁华的美国有了出入。“外人看来美国就是‘好莱坞大片’,发达富裕,其实中产阶级家庭手头并不那么宽裕,还有很多低收入家庭日子难以为继。”马克提起,他有三个孩子,每天必须不停工作来支持家庭的开销。
其实,记者曾问过不少在上海、北京工作的美国人,哪怕到了30岁,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还在还大学的学生贷款。
在主流观点看来,这场大选可能是一场“比差游戏”(race-to-the-bottom),究竟选谁变得更难以抉择,这从近期两位候选人你追我赶的民调结果中便可见一斑。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也发表演讲称,选举希拉里还是特朗普,我们应该全盘考虑候选人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他们的整体政策主张和政治纲领, “你不可能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候选人,你应该综合评估这两个人和这两个党,”他称,“今年的大选是在一个正常的人和一个狂人之间的选择。在我看来这个选择应该是一清二楚的:我不会去选一个狂人当总统。”
至于马克最先所提到的——既要选总统又要选选举人,其实这就是美国总统大选制度的核心——“选举人团”制度(Electoral College)。在这一制度下,美国各州选民将首先通过普选确定本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人团”中的选举人在12月时通过投票选出新任总统。换言之,选举人受选民委托到首都华盛顿投票,但投票意向由选民事先决定,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只是例行公事。因此,结果在11月的全民大选后就能见分晓。
美国各州的“选举人团”共有538张选举人票,总统竞选人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即可宣布当选新任总统。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两州是按普选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竞选人。由于采用“胜者全得”制度,美国大选可能会出现总统竞选人赢了人民的普选票,却因选举人票没过半数而输掉大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