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之后,金宇澄《回望》父辈历史

第一财经APP2017-01-11 12:26:00

作者:彭晓玲    责编:吴丹

作家金宇澄父母,1948年

父亲去世后,金宇澄常陪母亲翻看老相册。她是一位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进步文艺青年,与上海沦陷时期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父亲相爱。母亲文革时受尽苦难,此后与父亲度过刻意隐秘的后半生。

金宇澄把父母辈的故事写成《回望》,这部非虚构写作是继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繁花》之后,完成的第二部重要作品。时间的闸门从1930年代打开,某种程度上说,也可当成是《繁花》前传。日前,《回望》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代史的私人注脚

《回望》采用了一种特别的传记写法,父亲母亲一生的故事用了三种不同的叙事来完成。

父亲在世时,不允许金宇澄写自己。直到父亲过世,金宇澄整理旧书信,接触更多资料,才得以完成关于父亲的部分。“因为历史原因,他在的时候,不允许我写这方面的事情。少年时代每个人会跟别人说爸爸是干什么的,但我根本不知道。”1月7日,金宇澄在参加思南读书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宇澄一直想记下父亲的一生,直到他读到父亲给挚友马希仁的信,才真正有了落笔的冲动。记者出身的父亲对往事的描述非常有画面感,叙述也很动人。在信中,他描绘了被日本宪兵抓那天晚上的预感,以及被抓捕时的情形,还特别写到,车经过两个朋友的窗户下,他们都在睡觉这一细节。“这两封他和朋友的通信、笔记,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部分。”他说。

根据父亲留下资料完成的这部非虚构写作,也可以看成是上海近代史的一个私人注脚。尤其是里面写到的地下工作者生活场景,并不像《潜伏》等影视剧中那么光鲜。江南地主家庭出身背景的父亲全靠理想和信仰从事地下工作,没有革命活动经费,也没有上级照拂,还需自找工作维持生计。

母亲人生经历部分则包括大量家族照片。她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金宇澄让她把照片整理剪贴在一张大本子上,下面做一个说明,勾勒一生的经历,“我母亲谈得很仔细,经常会谈内心的感受,而且每一个时间段都写得很清楚。”

《回望》中内容和细节间相互可以对照,不过有些记叙前后也有冲突之处,但都被金宇澄刻意保留下来。比如父亲与“堂兄”的情报工作关系,及二人被捕入狱的细节是有不同解释的。描绘到某些具体场景时,金宇澄还会找很多引文去反复证明它的真实存在。“总的来说,因为我是做编辑出身,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因为我觉得他们有可看性。他们的经历好像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部分……甚至我在写这个书的时候觉得人是非常宿命的,你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人,可能就会走什么路。”

有些事情无法言说

在思南读书会现场,作家毛尖、小白都一致认为,父亲青年时期黎里小镇上出现的吴医生,经历比小说还精彩。

黎里沦陷后,时年20多岁的吴医生是镇上出现的第一位西医。他租下同窗好友沈玄溟家一楼房子行医,不久却与年长他十岁左右、上海某百货公司店员出身的新潮美貌沈母有了私情。沈玄溟的父亲气得自杀,吴医生公开与沈母出入,沈家生意也渐渐由他打理。此后,沈玄溟迷上吸食鸦片。妻子竟又与吴医生有染。婆媳俩经常为此破口大骂,一时闹得满镇风云。直到某年夏天,吴医生与沈玄溟妻子席卷所有金银首饰与存款私奔。

这段往事是79岁时父亲写下的。92岁那年,他偶然翻书发现,一本小册子上赫然印着一段记录:抗战期间,黎里镇一位年轻的西医曾派人通风报信,使中共地下吴嘉工委书记及时转移脱离危险,传为佳话,做这件好事的便是这个吴医生。

“现在看来,吴医生也是接近共产党或者共产党的一员。从文学观点来说(人)是没有好坏之分的。”金宇澄告诉记者。就像最近《繁花》在做评弹,传统曲艺人物塑造比较脸谱化,人物一出现就要给角色定性,让观众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而长篇评弹《高博文说繁花》演出前,他就提出,既然此番是创新版评弹,可否跳出窠臼,对人物的理解也要跨出一步?

“这个故事可以发育成一个长篇。比如100万字的书,90万字在叙述一个风流韵事,最后一万字忽然把这个故事反转了,太漂亮了。”作家毛尖如此评论。金宇澄说,吴医生的故事首次在《收获》发表时,也有人觉得,故事这么短,可惜了。他却不以为然,“有时你在饭店吃饭,这个菜味道非常好,但你不能上一大盘子。就上一小碟。”

金宇澄解释说,其实中国古代笔记体小说就非常短,有时候只用四五句话描绘一个人,留下大量想象空间。新文化运动后长期接受西方文本影响,反而把中国传统叙事忘记了。正因为把吴医生的故事写得这么短,大家才都说它好。如果写成30万的长篇小说,把空白填满了,反而就普通了。“我原来以为文学可以囊括最丰富的内容,写完《回望》才发现,有些事情是无法言说的。很多事情就算知道,因为种种原因,也只能写三分之一。”

《回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