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V十年·地方金融服务家】屠光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力推者

第一财经2017-01-31 18:18:00

作者:夏心愉 ▪ 吴茜    责编:吴茜

《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盘点2015年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上海已跻身第五,为首个非发达经济体金融中心,与香港并列。

上海金融建设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的背后,是这座金融之都在近几年来,软、硬实力并驾齐驱——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创新有序推出,“上海价格”、“上海声音”蜚声全球。而所有这一切,都不可不提到一位学者型官员,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力推动者、上海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践行者——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

2007年12月,刚被任命为副市长的屠光绍不无动情地说:“上海人民以大海般的胸怀接纳了我,我既感到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为创造上海的美好明天,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过去这八年,正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黄金八年,他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黄金八年

屠光绍分管上海金融的这八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一次站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2008年,刚刚走马上任的屠光绍就投入到描绘这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中。该蓝图得到了发改委和国务院高层领导的呼应和重视,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并出台,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设定在了一个新的高度。2009年4月,在屠光绍履职上海一年半后,国务院会议批准了相关文件,明确了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然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单靠上海的努力是不够的,法制保障、实质性协调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创新都需要相关部委的共识与无缝合作。紧接着,全国范围内地方人大立法保障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例——《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由发改委牵头的部级协调机制、部市合作备忘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工作分工方案》等先后落地,可谓马不停蹄。

屠光绍认为,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最为关键的是要打造金融市场体系,这才是上海的特色与优势。近9年时间,多项大型金融基础设施机构落户上海,包括2009年的上海清算所、2012年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2013年的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年的“沪港通”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2015年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2016年的全国性保险交易所等等。目前,上海已经拥有了包括股票、债券、黄金、期货、钻石、货币、外汇、航运、产权、保险等一整套要素金融市场体系。此外,屠光绍还积极游说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设在上海。

多方努力卓有成效。根据“十三五”发展目标,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而2015年,金融业以超过20%的增速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也是金融对上海GDP贡献第一次达到这一高度。

不惧争议的创新者、改革者和服务者

作为学者型官员,屠光绍常常在公开场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金融概念。他有一个“种树理论”:“种树和种草不一样,铺一片草地固然好,但种树对于环境改造具有更大的作用,种树需要长期努力,而且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改革创新的意义就等同于种树,屠光绍对此一直秉持开放、开明的态度。

2008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在当时的情境下,对于上海是否应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出现了不少担忧的声音。但屠光绍坚持认为,美国脱实向虚的金融创新是过度创新,而中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创新不足,从而力主上海金融业抓住机遇、加速改革开放。

短短数年,上海的金融发展不负众望。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上海自贸区各项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全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量达到1400万亿元人民币;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服务方式等各项创新层出不穷。其中,作为“先行先试”的探路者,上海自贸区近三年来推出了多项创新业务,包括“金改40条”的落地,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融资、外币业务以及跨境同业存单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前行。

屠光绍说,下一步将继续抓紧落实“金改40条”,这对上海探索综合监管、功能监管又提出了要求。上海金融已经形成综合监管、功能监管的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将会在不改变现有金融监管格局的情况下,先行探索,为我国在下一步的金融监管方面提供经验。

屠光绍一再强调,宣传成功的同时一定要容忍、理解失败。他坚持:“一定要把合法合规的金融创新,和非法的金融活动区别开。支持合法合规金融创新,要容忍失败;对非法的活动也要坚决打击,这两手都要硬。如果你没有对金融创新失败的容忍,金融创新就一定不会发展起来。”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