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属于华住系,华住正在做生态链布局,创始人季琦的梦想是打造酒店、公寓、办公的生态链,创造屋檐下人与人连接的大社群。
城家希望在这个梦想下做“非标住宿的生态链”,区别于酒店标准化住宿形态的平台,打造共享居住平台。
这个“共享居住平台”,核心是希望通过三个产品线,城家公寓,共享彼此生活,里面有社群,有共享设施,有社交性厨房、洗衣房、健身房等社区生活;城家民宿,共享每个人自己的家;另外还有第三块,城家服务,通过华住保洁支撑到城家公寓和民宿的服务,为他们提供共享的服务。
我们为什么会做公寓?
就是因为我们发现一线城市房价持续走高,而且有数据表明:“沪平均上班时间在51分钟”,有网友甚至哭诉:“房租一直在涨,工资却不涨,每天至少3-5个小时的时间都耗在路上了”。我们希望迅速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和地铁沿线建立集中式公寓和公寓酒店,提供灵活的时长和住宿选择,让漂泊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可以随意住、随心换、无忧退,目前我们城家公寓开业项目有3000房间,20多家门店,2017年,我们希望可以达到1万客房,会有少量的加盟,但会控制在一定比例。
蓝领公寓我们暂时不切入,我们业务聚焦,集中分散,长短租,线上和线下结合。
我们听到市场上有一些说法,认为酒店和公寓经营方式不同,酒店业者不一定懂公寓运作。
我认为,作为酒店业者切入公寓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是两者都是做“住”的层面 ,核心的层面是非常相通的。我们比互联网公司更擅长巷战,华住在这10年里,引领了很多行业第一,第一个推无停留离店,第一个推会员积分,这些一样会引用到城家里,这里面有大量线下运营模式的创新,这是我们比较擅长的。
二是都对线下运营的要求非常高。公寓利润比酒店低,更要求整个运营管控很精准,他可能一个店做得好,10个店不一定能做得好,从选址、营建、装修,各个角度都要控制成本,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这个能力,华住这么多年一直精研经济型酒店运营,在成本管控上我们有不少经验可以运用到公寓上。
另外我们可以把一些酒店项目做改造,一些散客不太容易到达的酒店,我们可以适当升级。华住系已经有一部分酒店在改公寓,包括与我们有合作的宜必思也可以改造。依托酒店的背景,还可以共享了华住的客源和销售渠道,企业客户等,这些都是资源优势。
金融工具是可以推动业务快速复制的,但前提是好的业务去复制,而不是把不好的项目去复制。
2017年,我们希望可以全面实现盈利目标,在扎实的基础上去做股权和债券投资。
如果相关部门制定了规范对我们而言其实是好事,很多不规范公寓会被洗牌,我们也会有收编项目的机会,我们可以去整合一些公寓,甚至我们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我们作为品牌企业,想配合政府做好市场规范。
当然,我们看到公寓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缺乏人才,这也是业主需要注意的。
公寓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目前也是一个浮躁的行业,行业才刚刚发展4-5年,还需要一定时间,跟当年酒店业一样,大浪淘沙,会形成真正以客户为核心的品牌企业。2017年谈并购潮还早,但行业会呈现出不同的可能性,各个品牌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基因做出不同的模式,但总体来说,都需要有严格的运营管控和大量的行业创新,做好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图为:金辉
(本文作者系城家董事长兼CEO金辉,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