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书让你读懂火爆朋友圈的《千里江山图》及中国书画史

第一财经APP2017-09-25 13:55:56

作者:彭晓玲    责编:李刚举报

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再次进入黄金期。日前,镇院之宝、北宋画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亮相“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元代艺坛领袖赵孟頫的代表作,包括《行书归去来辞卷》《秋郊饮马图卷》等书画史上的巨作也同时在故宫展览。

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宋元书画承前启后又独有其特色,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巅峰。以下六本书,分中西方不同视角,或者从诞生了王希孟的宋代书院,或者从中国书画史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恒久魅力,帮你更了解古画中藏着的文化隐秘。

《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

韩刚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方支持。翰林图画院是由官方建立,专门从事绘画创作。宋代画院无论是制度、组织、设施都比前代更为完善,由此才培养出王希孟这样的杰出宫廷画家,留下《千里江山图》这样的绝世名画。本书对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各项制度进行详细的考察,并分析、推论其在前代的渊源流变,勾勒出秦汉以来宫廷中绘画制度的流变。

《如何读中国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导览》

【美】何慕文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有丰富的亚洲艺术馆藏精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书画收藏机构之一,其藏品包括赵孟頫的《自画像》和《赵氏三世人马图》。本书作者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痴迷于东方传统书画,出版过多部著作。他的写作视角虽是西方,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非常深刻。

赵孟頫把作画当作“写”画。何慕文认为,那画自然就不是看,而是“读”的。读一幅画,就如同在与历史对话,无论是独自体味,还是和友人共赏,通过一次又一次对画的阅读,作品的内涵才得以揭示。他对中国文化理解很精准,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在书中花了相当多笔墨谈赵孟頫,他认为,赵孟頫是宝马良驹,却没能很好地被皇上重视,这也是致仕还乡的赵孟頫所绘《人马图》的用意。《双松平远图》中的松,也是赵孟頫在表达自己政治信仰的保留。

《图说中国绘画史》

【美】高居翰 著

三联书店 2014年4月

本书是当今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教授高居翰的成名作。通过100幅精选画作,借助西方绘画的技法分析,呈现一部观点非常新颖的中国绘画历史。

高居翰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遍阅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台湾的公私收藏,尤其是在台湾的几个月,著名收藏家王季迁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都陪他观赏台北故宫珍藏。1960年本书出版后,就赢得很高赞誉,相继出现了英法德等版本。其“像小说一样”的叙述性写法,引领读者深入画中,了解如何去欣赏、观看这些历久弥新的图画,至今读来仍令人兴味盎然、别有启发。

高居翰的著作对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美术居功甚伟,对于中国读者反观中国的美术史编撰,也有很多借鉴。

《中国名画研究》

李霖灿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年03月

本书作者李霖灿是著名的纳西文化研究专家、美术史家、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毕生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与画史,将固有文物艺术融入于生活美学中,又在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史二十多年。一生艺术著作等身,见解精辟独到。著有《中国美术史讲座》《中国美术史稿》《天雨流芳:中国艺术二十二讲》《艺术欣赏与人生》《西湖雪山故人情》《阳春白雪集》等。

《中国名画研究》从单一张画的研究开始,如《职贡图》《明皇幸署图》《溪山行旅图》等,到综合性的论题,如中国的构图研究,南北宋的山水画等等,均提出一个新观念,或者解决一个难题。书中还有91张名画的图片,均珍贵稀有。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蒋勋 著

三联书店 2015年9月

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知名画家,蒋勋认为,美术史不应该只存在于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之中。因此,在《写给大家的美术史》中,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

本书也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240多幅彩图配以扼要的文字,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美术发展历程,内容涉及象形文字、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人物画、帛画等。通俗之余不时有独到的见解。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

陈传席 著

中华书局 2017年08月

这也是一本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另辟蹊径梳理美术史、比较中西文化,试图重新定位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对世界的影响。

作者通过举例包括莫奈、毕加索、凡高、马蒂斯等西方近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与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一一进行具体对比,从而论证中国书画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及其在世界的地位。每一例子皆有细致的配图讲解,其中包括许多之前学界未加注意的材料,启迪读者用全新的视角欣赏并理解中西经典绘画艺术。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