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有望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大“黑马”

第一财经APP2017-11-02 18:43:17

作者:林春挺    责编:李秀中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江门必将在此轮大湾区发展中成为最大‘黑马’。”

这是江门市政府在11月1日举行的媒体江门行大型采访活动会议上说的。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下称《协议》)正式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协议》提出,要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 、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实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并复制推广成功经验。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平台建设,发挥合作平台示范作用,拓展港澳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会上,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部署和带动,江门市常务副市长许晓雄在会上认为,“江门的交通区位、土地资源、产业基础、政务环境、社会环境等发展优势显现,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江门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云浮、佛山,南临南海,下辖蓬江、江海、新会三个市辖区和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俗称江门五邑,面积95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0多万。江门于1904年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为广东八大海关之一。

会议称,江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开发腹地;良好的营商和创业创新环境。

“江门的一大优势是土地成本比周边城市比较低,很多企业过来江门投资就看中这个特点。”江门市荣誉市民、香港青年企业家朱颖恒此前表示,“同时,江门有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这个是别的城市暂时不具备的。

但朱颖恒同时指出,江门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比如,他说,江门的配套比较落后。

和广东其他城市一样,改革开放30余年,江门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不过,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江门又明显退步了。1983年建市之初,江门GDP总量达28.59亿,高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广州。然而,据广东当地媒体2016年报道,之后的江门逐渐被其他城市超越,几乎每隔一个五年,江门在全省位次就倒退1到2位。

在朱颖恒看来,江门未来要发展,沿海一带是突破点。那就是“要侧重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善用615公里海岸线,开发海洋经济和海路交通”。

江门是珠三角中海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的市,拥有辽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江门大陆海岸线长415千米,约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长约400千米,约占全省的1/6;海岛数量561个,位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上、下川岛分别为全省第二、第六大岛;新会银洲湖是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通道;台山广海湾、川岛海域可建设5至10万吨级深水港,乌猪洲可建设30万吨级深水港。

第一财经记者在活动会上了解到,江门融入大湾区的总体思路是:城市从“一中心”向“多中心”拓展;推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北广州、东深圳、西江门交通枢纽“三足鼎立”;打造高水平重大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科技、金融、旅游、人才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大湾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之中,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位处珠三角西岸地区,是珠西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的基地,完全有条件作为二传手和缓冲区,把港澳的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外溢至粤西地区,更有条件把江门新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将江门在珠江西岸的独特地位加以显现。

“江门和深圳可以在金融方面充分合作。”林江认为,可以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以信托基金、私募融资、风险投资、保险融资等多种方式营造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投融资的创新环境和机制,从而形成江门市的现代服务业得以全方位发展的基础。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