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有上市公司因环保处罚市值损失近50亿

第一财经APP2018-05-02 18:17:10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日趋严厉的环保处罚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会如何体现在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是否会因为环保处罚事件而损失市值?这种市场反应是否明显?又是否对上市公司造成了威慑作用?

最新一期的《中国环境管理》给出结论:在环保处罚公示当日,调查的49家“两高”(高污染、高能耗)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带来显著为负的异常收益率,最多的下跌了7.72%,并且这种影响可以持续到次日。

在市值损失方面,调查的67家上市公司平均损失了约2.85亿元市值,最多的损失了约48.5亿元,整个样本的总市值损失约为191亿元。

研究人员王依、龚新宇此前曾手工搜集了2007-2017年49家“两高”上市公司的67个环保处罚样本,涉及化工、钢铁、煤炭开采等六个行业,采用事件研究法对环保处罚发布前后股票市场的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估算了每个环保处罚事件给企业带来的市值损失。

研究发现,2006-2015年这十年间,受到环保处罚的上市公司分别为29家、30家、54家、45家、89家、85家、119家、155家、171家和198家。受到环保处罚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递增。如此多的环保处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环境违规行为增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和执法力度的加强。

从行业分布看,67个事件样本来自化工、有色冶炼加工、钢铁、煤炭开采、造纸和纺织制造六个行业。其中,化工行业的样本共32个,占全部样本的47.76%;有色冶炼加工行业和钢铁行业的样本均为11个,分别占全部样本的16.42%;煤炭开采行业的样本共8个,占全部样本的11.94%;造纸行业的样本共4个,占全部样本的5.97%;纺织制造行业共1个样本,占全部样本的1.49%。从上市地点分布看,49家上市公司中,24家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25家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研究发现,作为新信息负面事件,环保处罚事件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上,造成股价的异常波动,从而产生异常收益率。在事件日当天以及事后一天,平均异常收益率出现了大幅下跌,事件发生当日股票价格平均下跌了0.64%,最多的下跌了7.72%,并且这种大幅下跌可以持续到次日。

而对于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在事件发生后其一直在下降,说明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回升,截止到事件发生后第五天,样本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均值达到了-1.86%,最多的下跌了13.75%。意味着在事件日后股价持续走低,难以回弹。

王依表示,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反应,上市公司应认识到环保处罚可能对市值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日趋加强的环保监管力度下,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上市公司受到环保处罚的原因主要是污染物的排放。为了避免受到环保处罚,应投入更多的环保资金,加快设备革新和技术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上市公司应加快研发更环保、更绿色的产品投入市场。”王依说,市值下跌显示出投资者关注着这一类信息并且持消极态度。由我国各项环保政策的出台可以预见,绿色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未来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环保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