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迎严格排查!银保监会称不放过任何问题产品

第一财经APP2018-05-05 18:55:43

作者:杜川    责编:于舰举报

监管部门再出手,整顿人身险行业乱象,人身险产品将面临最严排查。

5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梳理、摸清底数,集中清理整顿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产品,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银保监会表示,为了全面规范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行为,不断优化人身保险负债结构,提高行业产品供给质量,切实防控负债风险为总体目标,通过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险公司在售存量产品,摸清底数,集中清理整顿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产品,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严监管政策不断落地,针对人身险的销售乱象,去年末,原保监会就组织开展了关于人身保险治理销售乱象打击非法经营的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包括销售乱象、渠道乱象、产品乱象、非法经营共四方面问题。

不留死角

“此次清理整顿后,产品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数量会减少,把不规范的清理掉,使消费者得到应有的保障。”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保险产品太多了,上千种,并且不断的在更新换代,这是保险行业独有的现象。”为何出现此种情况?朱铭来认为,在产品开发时就应该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标准。从整个行业去规范,保障性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标准条款、标准测算,都应公开透明,发挥人身保险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本源。

此前,一些平台为了博眼球、炒噱头、蹭热点,追求营销效果,销售开发设计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基础的产品。

这种销售乱象,成为了此次排查的重点之一。另外,针对部分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在产品定名、设计分类、保额设定、万能账户实际结算利率确定、分红险利益演示、投资连结保险单位价格确定等方面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银保监会也将重拳整治。

银保监会表示,专项清查要严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 ”产品的行为。

根据《通知》,此次专项清查将严格依照《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要求,对照行业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切实查摆行业在售存量产品问题。

在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共52条细则,涵盖产品条款、产品责任、产品费率厘定、产品精算假设、产品申报使用管理五个方面。

在产品条款设计方面,此前的多种行业乱象均将列入。例如,条款中的重要释义不符合消费者通常理解,“癌症”释义中未包括原位癌责任等。再比如,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产品,在被保险人身故后,不全额给付身故保险金,要按条款约定标准分期给付生存金给保单受益人,变相增加身故保险金给付条件等。

银保监会指出,此次专项清查工作,将对行业所有在售存量产品的合法合规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清理,并将各公司已备案但不使用的“储备”产品和已停售但计划重新销售的产品列入核查清理范围,确保核查清理无遗漏。

自查之后,产品还将面临监管核查和处理。《通知》显示,银保监会将结合各公司自查整改情况,采取重点核查和监管抽查形式,对各公司在售存量产品从严核查,绝不放过一个问题产品。同时,银保监会将重点选取自查发现问题少、整改力度弱的公司和保费占比高、日常监管反馈问题多,以及社会关注度高、易引发炒作的产品进行全面核查。

银保监会表示,对公司自查认真、整改彻底且未导致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减轻或免予处理;对监管核查发现的自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公司,依法严肃从重处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产品,严格依法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节严重的,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公司申报新的产品。

偏离保险本源是核查重点

“此次核查的最核心内容还是冲着严查偏离保险本源的情况。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这个点上。” 朱铭来称。

去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2017】134号文),引发保险市场极大震动。134号文规定,年金险应重长期和积累,突出保险的强制储蓄功能,降低前期的灵活性。另外,万能险、投连险只能作为一个独立险种销售,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此次专项整治也将年金保险产品长险短做等偏离保险本源的问题,作为了排查重点对象。

在产品责任设计上,负面清单包括:年金保险产品长险短做,通过生存金快速返还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实际做成短期产品;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异化,第一年末现金价值即超过已交保费,同时条款设计灵活的加、减保额功能,实现类万能型保险自由进行账户部分领取功能,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在设计产品时,按照传统寿险做法,保额应该有一个非常高的风险保障的成分,但现在最大的问题,中长期的寿险产品,究竟风险保额成分占比多重、储蓄成分占比如何,很多消费者是不清楚的。”朱铭来表示。

他认为,对于风险保障占保费的比例,监管部门应该有一个严格的限制。自134号文件出台后,一些保险公司进行了产品调整,但有些调整也只是简单的由短期变成长期,按照规定拉长期限,“最核心的应该是风险保障问题,在所有保费成分中,保障成分如何得到最有效的测算,值得思考。”

去年以来,强监管鼓点密集敲响,对于行业乱象,监管部门以“组合拳”形式从各个方面围追堵截。

去年末《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售投保人为自然人的保险产品时,必须实施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采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方式,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关键环节,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朱铭来表示,除了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外,末端销售治理以及产品研发设计都是消费者保护的重点。

“末端的治理非常重要。一些保险公司会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保险销售全程录音的规定,可以让销售人员有基本的规则。哪些东西必须要对消费者说清楚,把有可能误导的地方、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部分解释清楚,要有一个严格的规范。”朱铭来认为,除了营销误导外,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的研发,如果产品本身就存在原因,末端销售问题产品,就一定会存在误导的情况。

会排雷“百万医疗险”

近几年,百万医疗险因为价格低、高保额成为“网红”产品。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百万医疗险产品,每款产品推出都引起了众多消费者关注。例如,众安保险、平安健康、安联财险、泰康人寿、华夏人寿等。

百万医疗险的产品特点是,消费者只需要投保几百元,即可获得一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医疗险保额,保单有效期为1年。

根据此次负面清单内容,市场上大批人身险产品将面临筛查,“网红”百万医疗险产品也同样面临自查,成为监管部门此次核查排雷的重点之一。

银保监会表示,在产品费率厘定上,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短期个人健康保险产品,费率浮动范围超过基准费率30%的限额等,这些情况都被列入负面清单。

“在此次核查中,把过去比较含糊、不是很明确的条款进一步明确、完善。过去,很多是从营销的角度,例如给人一个类似保障续保的东西,但实际上是擦边球的方式,这次是一个进一步的完善。” 朱铭来称。

按照监管规定,百万医疗险产品均为短期健康险产品,这些产品是不具备保证续保的条款功能的。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