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金融业变革新起点

第一财经日报2010-12-31 07:29:00

责编:群硕系统

编者按:

今天,被称作后危机时代的2010年将翻过最后一页。

在全球金融市场艰难复苏的历程中,中国银行业从危机中的一枝独秀,走到了再次变革的时点。

7月,跌宕多年的农行上市落幕,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改终于完美收官。

纵观全年,为拯救“濒危”资本充足率,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进行得如火如荼。突破5400亿的再融资规模,创下了自银行大规模上市以来,首次集中再融资补充资本的纪录。

而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的开闸、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可谓今年保险业的大动静。

2010年,也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史上新的起点。

国有银行改革收官 农行、光大闪电IPO

章文贡

关键词

股改并非改革的终点,从“最大”到“最强”尚有差距

时近七年,约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半壁江山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终于在今年完美收官。

2010年7月15日、16日,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8月18日, 光大银行也在A股顺利完成IPO。加上已上市的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意味着,始自2003年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至此基本完成。

如此大规模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如此长时间跨度的银行业机构改革,在中国金融史,乃至世界金融史上亦属罕见。若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考量,2010年恐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史上的新起点。

闪电IPO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行由于“三农”业务迟迟难以破题,无法进入上市日程。从2004年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至今,在杨明生、项俊波两任行长治下,农行股改已历时六年。

就在去年末,业界还曾流传,农行将不再上市的传言。今年2月,农行也曾发表声明称,尚无明确的发行上市计划。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来得那么突然。6月9日,农行顺利通过发审会,此后顺利完成路演,并最终于7月15日在上证所挂牌,将之称为闪电IPO丝毫不为过。

另一家在今年上市的银行——光大银行,与农行相似,启动IPO的过程同样出人意料。光大银行是一家老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早在2008年6月就曾递交上市申请,其间经历了多次波折。

在农行紧锣密鼓冲刺IPO期间,光大银行迅速启动了IPO程序,从7月22日招股书预披露至8月18日挂牌,历时仅28天,创下了A股IPO最短纪录。

从融资规模来看,体量远大于光大银行的农行,融资额也远超光大银行。农业银行A+H股公开发行的总规模为547.9亿股,IPO募集金额达到221亿美元,约1500亿元人民币,是截至当时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IPO项目。光大银行则只在A股上市,其融资规模达到217亿元人民币,创股份制银行A股融资纪录。

大行改革收官

屈指算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历时七年。2003年12月30日,国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中行和建行注资,此举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很快,建行、中行股改取得顺利进展,二者分别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6月完成IPO,工行也于2006年10月成功上市。

如今,算上今年成功上市的农行,国有大行均成功完成了股份制改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总结改革时曾表示,这些银行出现了三点本质变化: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初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经营理念已经基本树立,以及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

按照改革路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采取以下步骤:财务重组——国家注资补充资本金和处置不良资产,成立股份公司——变国有独资银行为股份制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由外资参与国有银行改革,境外上市——成为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

经历了上述改制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五家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25%,资产利润率达到1.11%,资本利润率达到19.58%,不良贷款率为1.7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44.89%。

而倒退十年之前,国有商业银行被认为是“技术上”破产,当时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均在25%左右,若按严格的贷款五级分类测算,不良率甚至更高。

目前,若以市值论,四家国有银行均能进入全球银行业前十强。然而,股改并非改革的终点,从“最大”到“最强”尚有差距。为此,刘明康指明了这些银行接下来的四个方向: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16家上市银行悉数“补血” 融资超5400亿

章文贡

关键词

尽管此轮融资潮几近尘埃落定,但融资故事并未结束

随着工行结束H股配股,2010年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落下帷幕。

截至目前,除了北京银行暂无股权融资计划外,其余15家上市银行均已安排股权融资计划,其中13家上市银行已完成融资,只有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尚未启动。

即使是暂无股权融资计划的北京银行,下半年也已发行65亿元次级债。意味着,16家上市银行悉数参与了此轮再融资,若算上未上市银行的融资计划,银行业再融资范围更巨大。

算上华夏银行205亿元和中信银行260亿元尚未启动的融资,此轮银行业再融资规模突破5400亿元。此轮融资也创下了自银行大规模上市以来,首次集中再融资补充资本的纪录。

中行千亿拔头筹

总的来看,16家上市银行分为两类: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今年新晋完成IPO;工、中、建等为代表的已上市银行。

其中,农业银行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融资规模约1500亿元;光大银行则只在上海上市,融资规模为217亿元,二者合计1717亿元。农业银行、光大银行IPO融资约占5400亿元融资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在14家已上市银行中,中行融资规模最大,多达1000亿元,稳坐已上市银行再融资规模的“头把交椅”;此外,工行、建行这两家国有大行融资规模也合计达到1450亿元。换句话说,中、工、建三大行今年融资的总额占据了此轮上市银行再融资规模的半壁江山。

而招行、兴业等中小型上市银行的融资规模约占整个融资规模的四成。其中,民生银行已于2009年在H股IPO完成融资268亿元;中信银行A+H配股融资260亿元、华夏银行定向增发205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则尚未启动。

除此之外,其余已上市的中小型银行融资计划在今年已相继完成,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融资规模最小,二者均为50亿元。

从融资方式看,1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北京银行之外,均采取了股权融资的方式,包括定向增发、配股等。

资本不足隐患犹存

从2009年末开始,上市银行融资潮起,至今,融资潮几近结束,这一过程持续了整整一年。事实上,此轮银行再融资,已创下自上世纪90年代初深发展上市以来,首次银行集体融资的纪录。

“最直接的因素是2009年的信贷超常规增长。”一位分析师表示,2009年新增信贷创纪录达到9.6万亿元,而银行信贷业务消耗大量资本,直接导致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

在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同时,为了防控风险,监管层也强化了对银行资本的监管要求: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要求升至11.5%,小型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

“内忧外患”之下,银行纷纷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提升计划,并在2010年掀起了一波集中再融资高潮。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0年9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6%,比年初上升0.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比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

尽管此轮融资潮几近尘埃落定,但融资故事并未结束。目前银行发展模式依然是依赖息差,做大信贷规模仍然是银行发展的首选。这意味着,第二轮、第三轮的再融资并非没有可能。

“此外,巴塞尔协议Ⅲ正在迅速中国化,中国的力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若明年新四大工具(即巴Ⅲ中国版)真正实行的话,银行资本充足率将再次面临挑战。

交通银行研究报告也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在监管要求可能继续提高、去杠杆化削弱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和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保险业大动静:不动产投资开闸 银保混业

俞燕

关键词

险资投资不动产宣布开闸后,引发了保险公司新一轮购楼冲动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2010年的保险业,热闹纷呈。不动产投资开闸、银行入股保险公司成为2010年最醒目的关键词,岁末年尾,新一波扩容潮正在暗涌。

不动产的大动静

今年9月,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宣告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由此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据相关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5月,保险公司购买的写字楼面积已超过120万平方米。险资投资不动产宣布开闸后,引发了保险公司新一轮购楼热。9月,平安信托买下成都中汇广场,作为自用办公楼;中国人保日前宣布与旗下子公司合计出资37.44亿元竞购北京首都时代广场,作为其新总部;中国太保则瞄上了上海世纪商贸广场。

此外,保险公司对买地的热情亦不断高涨。有消息称,泰康人寿在中国美术馆南侧拿下一块综合性用地,用于写字楼、商场和展览拍卖馆等项目。而八家保险公司集体亮相中服地块竞标现场,更是引发业内高度关注。最终,安邦财险、和谐健康险和标准投资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以25.2亿元竞得CBD核心区Z5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而养老社区是保险资金进行不动产投资的另一重要形式。目前,中国人寿正在搭建“一南一北”的养老社区,泰康人寿的“泰康之家”已在北京昌平破土,并在上海崇明岛拟建另一家养老社区。本月中旬,合众人寿投资的“合众健康社区”在武汉蔡甸区举行了奠基仪式。

保险公司来了新股东

对银行来说,今年是欣喜的一年。年初,交通银行完成对中保康联人寿的收购,首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人寿率先亮相。北京银行随后完成对首创安泰人寿的参股,将其更名为中荷人寿。

光大集团则通过重组,收回光大永明的经营管理权,将其变身为中资保险公司,对其日常经营和管理全面接手。

10月,工商银行与法国安盛、中国五矿达成协议,收购金盛人寿6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将其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

建设银行则“两手备战”,一厢盯着幸福人寿,一厢签下荷兰国际集团(ING)转手的太平洋安泰人寿50%股权。本月,建行牵头的联合投标团,成功接手太平洋安泰人寿50%股权,建行另外还受让了中国太保转让的太平洋安泰1%股权,从而成为太平洋安泰的控股股东。

“几家欢喜几家忧”,去年就开始着手洽购恒安标准股权的中国银行,却意外地于日前宣布该收购失败。有市场人士分析,此次弃购恒安标准,中行可能会再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新百家欲争鸣

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保险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53家,形成“百家争鸣”之势。

然而,市场上却萌动着另一批“百家欲争鸣”的投资热情。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日前召开的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透露,目前保监会接到100多份保险公司筹建申请书,其中多数是由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出面“游说”,此外还有一些外资公司。

自2004年保监会“开闸”发放十多家保险牌照以来,今年一波新的扩容潮正在涌来,泰山财险、众诚汽车险、众诚车险、锦泰财险、华汇人寿等相继获批筹建。

这批在筹或拟筹公司中,背后的股东多由地方国企作为主力。此前保监会曾多次表示,鼓励有资本实力、战略投资目的和可持续出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国企投资保险业,近两年地方国企开始成为保险业资本主力,而当地地方政府则成为强有力的支持者。

此外,本轮筹建潮中的在筹或拟筹公司,还有一个特点,即主发起人中都有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的身影。锦泰财险的股东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泰山财险的股东山东省国际信托、北部湾财产保险公司的股东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珠江人寿大股东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金融资源皆十分丰富。

国寿投控叫卖707万股

广发行股权背后的故事

俞燕

日前,一则关于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寿投控”)叫卖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707万股股权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在广发行四大股东暗中角力、市场传言中国人寿意欲持有更多股份的背后,中国人寿却突然叫卖广发行股权,此举颇令市场遐想。

707万股一年内两次挂牌转让

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国寿投控挂牌转让所持广发行0.059%股权(7070672股),挂牌转让价格为3.61元/股。而就在6月底,该笔股权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过一次牌,当时的转让价为每股4元。

2006年11月16日,以中国人寿和花旗集团为主组成的联合投资团队,与广发行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认购广发行约85.6%的股份,中国人寿和花旗集团各持20%股权。此外,国家电网持股20%、中信信托持股12.8488%、普华投资持有8%、IBM信贷持有4.74%。其后不久,普华投资将所持广发行股权,转让给中信信托,中信信托一跃与中国人寿、花旗集团和国家电网并列为第一大股东。

今年6月,广发行启动150亿元增资扩股,增发价格为4.36元/股。中国人寿和其他三家并列的第一大股东,分别出资近30亿元,参与了增资扩股。

增发之前,外界传闻中国人寿有意持有更多股份。不过,根据2006年12月广发行引资重组时,花旗集团等四大股东所签协议,不能单方面增加股权,从而取得相对控股的地位。

“沉睡”已久的707万股

据中国人寿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国寿投控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拟转让的707万股广发行股权,其实是一笔历史旧账。据介绍,早在《保险法》颁布之前,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三产”的时代,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广东分公司于1996年投资1500万元购买了广发行1500万股(2006年广发行重组后,这部分股权摊薄为600万股,2008年广发行分红送股后,增至707万股)。

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产、寿险分设,1500万股广发行股份划归中国人寿,由国寿投控管理和经营。国寿投控是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子公司,原为处置和经营集团内的存续资产而设,目前则以不动产投资为主业,并确立将商业房地产和养老社区作为未来重要的投资发展方向。

据了解,中国人寿在此前清理旗下不动产和未上市股权投资项目时,发现了这笔“沉睡”已久的广发行股权。如果算上该笔股权,中国人寿所持广发行股权将超出20%,而根据此前四大股东所签的不得单方面增加股权的协议,中国人寿必须将这笔707万股股权转让出去。

时隔半年,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再次挂牌叫卖的这笔707万股广发行股权,却仍无买家,而转让权则从6月份的4元/股跌至目前的3.61元/股。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根据四大股东签订的各持20%股权架构的协议,花旗集团等其他三家大股东,亦无缘接手该笔股权。曾在广发行今年增资扩股时有意参股的企业,是否将借此机会接盘,目前尚不明朗。

2006年参股广发行,对于中国人寿来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透露,从2007年开始,广发行为中国人寿带来的年化投资收益率都在9%以上。今年上半年其投资回报更是接近13%,“(这个)投资收益是比较理想的。”刘家德曾这样评价。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执行贷款新规显成效

曹金玲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从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处了解到,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执行的一年多时间里,该行有效调整了信贷结构和规模,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提高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识别、防范能力;通过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量,随时跟踪项目进度。

一家从事成品油交易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本次成品油提价前,通过与光大银行签订授信协议,根据贷款新规中“受托支付”功能,实现了贷款资金快速支付贸易对手,提高了款项支付的效率,在成本价格上升之前完成了交易,帮助企业有效节约上百万元的成本。

上海浦东建信村镇银行开业

曹金玲

近日,建设银行在上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上海浦东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浦东建信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1.5亿元人民币,建行持股60%。

目前,建行主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已有八家开业。截至今年11月末,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贷款余额2.34亿元,涉农贷款占比91%;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贷款余额4.24亿元,涉农贷款占比81%。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