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研究部总经理朱少醒:5大投资策略挑选成长股

一财网2011-03-16 20:23:00

责编:群硕系统

针对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近期市场波动,富国基金公司研究部总经理、富国天惠基金经理朱少醒3月16日下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从历史上看,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投资者情绪往往会过度放大。从短期看,日本大地震后可能会产生紧缩性影响,而从长期看,出于重建等原因,该事件将对日本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

对于2011年投资,朱少醒表示,目前这个市场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投资区域。在目前这个时点上,能够找到一些持有一年以上赚钱的概率比较高的股票。至于去年大幅上涨的一些热门板块,未来估值扩张带来的机会不明显,但业绩超预期带来的基本面驱动机会依然存在。整体估值高自然意味着安全边际小一点,犯错误的容忍度会低一些。“有时候会失去一些市场情绪带来的快速赚钱机会,但我们觉得这取得对更好的长期绩效还是有帮助的。”

此外,未来赚钱的机会还是来自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自上而下的市场判断,要真正拿到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真的很难。比如,在去年的市场,大盘下跌超过了14%,如果采取自上而下去做的话,做空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但对于基金投资而言,赚钱才是硬道理,如果做空的话,同时也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从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3月9日,上证指数从3000点回到3000点,涨幅归零;而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在内的298只开放式偏股基金单位净值平均上涨了15.07%;有45只基金收益率超过30%,其中14只基金收益率超过40%。若从投资风格来看,致力于发掘成长股投资的基金产品成为3000点轮回的佼佼者。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区间收益率分别高达76.83%和73.57%,成为仅有两只收益率超过七成的基金;专注于成长股投资的混合型基金富国天惠则以40.45%的收益遥遥领先。富国旗下天成、天源亦收获了34.36%、31.13%的区间收益,跑进前15%。

朱少醒称,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形成,既有个性因素的影响,又有路径依赖的制约。在基金业的早期,如果半年或者一年业绩不好,基金经理所面临的压力就会非常大。“所幸的是,我们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是看较为长期的滚动业绩,这客观上允许基金经理有一定的时间来坚持并“修炼”和完善自己的理念。”

“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是根据市场的不同阶段捕捉不同风格板块轮动的投资机会我本人更注重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在更多的时候,我的主要精力都是花在不断寻找、发现和跟踪个股上。即使对于周期成长类个股,我一般只做大的波段。”他表示。

这位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周期成长类股票,如果从一个较长时期观察的话,会发现不少周期成长类股票的价值中枢都是不断上移的,这类股票是他比较青睐的。当然,周期性股票的波动性会相对大一些,如果时点选择不好的话,收益可能会被“抹杀”掉一些;反之,也会得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同时,“我并不特别偏好于某一个行业或板块,按自下而上投资的逻辑,行业分布是个股选择的结果。从成长股的挖掘结果上看,相对容易落在大消费行业中。但这并不代表我事先设定要在这几个行业超配多少个点。”

按照常识,基金的仓位一直比较高,业绩的波动性会相对大一些。但从过往五年的运作情况来看,天惠的风险在晨星评价中是一直是中偏低的。自下而上个股选择能带来的α的质量会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市场波动的风险。

根据这位基金经理称,历史上,富国基金成功发掘了大量的成长股,并取得了非常优秀的长期投资业绩,这一模式得到了投资团队的认可和坚持。富国基金成长股投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5类:

(1)长期优质策略。

长期优质策略要求用选择精品的态度来挑选行业中最好的优质公司。我们构建成长股组合时,希望持有较多的优质公司,而不是着重追求短期成长和热点品种,这样可以很好的降低组合的波动性和换手率。当市场系统性下跌时就会看到,追逐短期增长的可能成了裸泳者,其下跌风险最大,优质公司的股票反而有可能成为避风港。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是一致的。

(2)主题成长策略。

快速成长的企业,通常都符合某种主题,所谓主题,即代表一种发展趋势,代表巨大的发展空间。相较优质成长策略聚焦于公司的长期成长性,主题成长策略则聚焦于公司经营的大环境。

(3)聚焦特质策略。

寻找出成长股的特质,即维持较高盈利能力的来源。优秀的成长企业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良好持续的盈利能力。如果一个企业利润丰厚,势必引来更多的竞争者,降低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水平。但好的企业都有一种特质,能够维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因此,投资成长股就须关注企业有无特质做到这一点。这种特质可能来自几种类型,例如:规模经济或技术领先、市场营销体系、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其他特质。

(4)低价成长策略。

成长股未必总是昂贵的,市场对其错误的定位就是投资机会。一般认为证券市场上,成长股通常面临较高的估值,但事实上市场并非总是如此。有时市场会错误地理解部分企业的发展阶段,认为未来增速将明显放缓,对行业的发展空间认知不足;有时则是只关注短期波动,认为企业经营处于短期周期高点,未来必将下滑,而忽视企业的长期成长性。这种错误认知导致部分成长股在某些阶段会处于非常廉价的状态。基于以上理念,投资策略将关注低估值的传统行业中的龙头公司,这些公司仍然面临技术升级、新产品、新市场带来的增长空间。企业的盈利增长和估值提升,将带来完美的“戴维斯双击”。

(5)治理拐点策略。

这个策略与前面的有所不同,甚至公司的部分财务指标不符合成长股的特点,如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正常的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或者盈利的增长速度突然的放缓。我们需要思考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公司的利润释放,束缚了增长的驱动力。治理结构改善创造价值,可以说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独特的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这一矛盾更为显著,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区别使得公司所有者和管理层可以完全无视公司的股价。在改革后,股东的利益逐渐统一,但由于过去多数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企业改制牵涉到许多部门,利益需要逐步协调,建立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也需要时间,因此治理结构的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选择这类公司,通常需要关注: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实力与财务报表是否匹配;关注有关公司的重大事件,比如股权变动、管理层变动、股权激励和整体上市。治理结构改善是个趋势,一旦公司进入治理结构改善的时点,市场对未来公司盈利的释放和持续增长抱有乐观的预期,股价的上涨通常非常可观。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