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浮沉之间

第一财经日报2011-04-28 10:59:00

责编:群硕系统

4月24日晚的“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联欢会”直播现场,李健身着简单的黑西服、白T恤,在熟悉的《传奇》前奏乐声中登台。他调整着左耳耳麦,又整理了一下领口,站在这熟悉又陌生的舞台上,为母校唱起《传奇》与《绽放》。

那一夜,这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多少是有些紧张的。后台工作人员放错伴奏带,清华百年校庆台下坐了万余人。但在他脸上呈现的,始终是波澜不惊的平静,以及繁忙巡演带来的疲惫。

以音乐人的身份回到母校,李健并非唯一。他曾回忆自己的清华岁月如何痴迷于音乐,“以前我总是弹琴、作曲,同学们总说我不务正业,也不去考托福。”他甚至自嘲“在电子方面早就被淘汰了,只能靠音乐维生”。

弃专业而投身音乐的李健,从细密复杂的电路图中抽离出跳跃的音符,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最初,人们听“水木年华”的歌却不识李健;2010年,人们听王菲唱红了他的《传奇》;2011年,李健终于抱着吉他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结束了低吟浅唱的小众歌手时代,接受万众瞩目。

李健的名字,由一个仅隐藏于少数特定人群的音乐暗号,变为大众化的音乐符号。人们从他简单平缓的《传奇》里发现了久违的温暖和感动,事实上,这是他写于 2003年的一首“特别不起眼的歌曲”。从不起眼到走红之间,是多年的等待与沉寂,这背后,全凭一股安静的力量在坚持。

结束清华校庆之后,等待李健的是4月29日杭州、5月1日上海、5月2日南京等十座城市的紧锣密鼓的巡演。名利与关注度似乎一夜而至,但李健仍能以安然若素的心态面对音乐:“音乐不随波逐流,理想也不轻易妥协。”

清华岁月

常有人问李健,清华对他的音乐创作有什么影响,他答:“如果不来到这个学校,我可能不会做一个歌手。”

从中学时代起,李健就喜欢音乐。母亲给他买了一把红棉吉他,交了40块钱学费,送他进最便宜的吉他学习班。吉他这件朴素的乐器,教会他一点点识谱,也让他一点点沉浸于自娱自乐的音乐世界。保送到清华大学之前,他形容自己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弹琴”。跨入清华校门之后,他才发现,跟自己一样痴迷于音乐的大有人在。

1994年,李健在清华大学礼堂听了一场老狼的演唱会。《同桌的你》引得满场大合唱时,他在台下默默听着,想着“要是有一天能像老狼这样就好了”。那时候,老狼、高晓松、郑钧、黑豹等音乐人的风靡,为荷尔蒙旺盛分泌的青春校园注入了摇滚与民谣的音乐气息。李健回忆:“当这样一所理工科院校有人文气息出现的时候,就特别吸引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清华,一些诗人、画家、音乐人以流浪的自由状态生活于校园周边,李健与他们交流,看他们的作品,“发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存在”,也萌发了创作的冲动。那首极富诗意和画面感的《风吹麦浪》中,“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的词句就是李健在清华生活的印象速写。

尽管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以课业繁重而闻名,李健一直以最大的热情学音乐。他报名清华的音乐辅修课程,将之前杂乱的吉他技术和音乐知识重新梳理。他参加合唱团、学视唱练耳、学和声学,像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一样,全身心浸入音乐世界。学到两年半时,李健不得不因艰深的专业课而停掉音乐。清华毕业后,他在国家广电总局做了三年网络工程师,却发现,割舍掉音乐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2001年,李健辞去公职,与清华建筑系毕业的校友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同年发行《一生有你》,其中7首歌的编曲由李健独立完成。“水木年华”这个充满清华意味的组合,赢得了当年几乎所有的年度最佳新人奖。

沉浮之间

当“水木年华”成立一周年并发行《青春正传》时,李健却因与卢庚戌的音乐理念不同,再次选择离开。有音乐洁癖的李健,不希望创作受到任何束缚和限制。“好的艺术家,包括文学家,都应该是纯自我写作。”他曾如此解释离开“水木年华”的理由。

单飞之后,李健以平均两年一张的速度先后完成了《似水流年》(2003年)、《为你而来》(2005年)、《想念你》(2007年)、《音乐傲骨》(2009年)等五张专辑,在音乐中坦陈细腻的生活质感。他始终在一个稳固而小众的圈中受追捧。王菲喜欢他的音乐,几乎会唱他所有的歌,甚至买过不少李健的唱片送朋友;陈鲁豫说,听李健的歌会爱上这个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坠入他歌声的情网。

李健始终在自己的节奏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宁静与满足,“不煽情、不叛逆,与生活平行”的歌唱态度,让他的歌显得简单而清雅。他说:“这个时代不太会错过谁,只要你足够好、足够努力。你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等待。”

一切改变,来自王菲在2010年央视春晚上翻唱《传奇》。去年,《传奇》成为手机彩铃下载次数最高的歌曲之一,并被孙楠、周笔畅、潘美辰、周华健、费玉清等歌手在演唱会上翻唱。

这首灵感源自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歌,最初的动机写于李健的大学时代,直到2003年才毫不起眼地出现在他单飞后的首张专辑《似水流年》中。面对《传奇》偶然的走红,李健觉得“这或许就是坚持的结果”。

《传奇》的走红让人们觉得这个时代太缺少好的音乐。在李健看来,“真正好的音乐是平实朴素的,简单真诚的。”他将音乐喻为建筑,元素越少,越简单,就越经典耐听。最初,他以古典吉他靠近音乐梦想;现在,古典音乐始终是他的音乐养料。


第一财经日报:1998年在清华举办个人演唱会,如今已13年过去。回想毕业时的梦想,是否已实现?你的音乐在这13年也在迅速成长,成长中的烦恼是什么?

李健: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特别是你年轻时的梦想,总是离现实很遥远。那么多年,当然也有过烦恼,比如说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职业歌手,再比如说在“水木年华”最红的时候选择离开,这些都会带来压力。

日报:《传奇》的传唱与风靡,其实也反映出当今流行乐坛缺少好歌的现状。作为创作者,你怎么看这个年代缺好作品的现象?

李健:也不能说缺乏好作品,只不过是人们的欣赏口味一直在变化,而且一首歌如果想要走红,也得靠一点运气吧。《传奇》从来不是我的主打歌,王菲在春晚上唱这首歌之前,我都没在现场唱过这首歌曲,但它也红了。

现在的唱片公司喜欢按照一个模式去操作,所以造就了歌迷也会按一个模式去欣赏。我们不缺乏好的作品,需要的是善于发现作品的慧眼。当然我不希望大家一拥而上地去膜拜某一首歌,这也不是什么好现象。音乐更多还是给人以放松和积极的意义,我的音乐就一直试图往这个方向努力。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