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筑底藏缺陷 主力猛攻三大类股

一财网2011-05-26 16:18:00

责编:群硕系统

不仅仅是早间高开,大盘在早盘尾市以及下午开盘后,轮番的强势上攻,说明了主力资金在低位抢筹明显。而主力试探性筑底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基本面的不明朗。但我们在确定大盘尝试筑底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市场量能没有明显放大,这是大盘能否强势走高的关键点。目前主力猛攻农业、证券、稀土等类股,或许上述三大类股将在后期持续领涨大反弹。(广州万隆)

农业行业:气候异常重现农产品上涨苗头,农业估值逐渐逼近合理水平

食品价格指数短期或延续环比下行的态势:二季度往往是农产品的淡季,我们预计在未来1个月,食品价格仍然会维持淡季特征。相比之下油价肉价可能相对抢眼。由于食用油限价措施将在5月末结束,后期食用油涨价将势在必行。从整体食品价格来看,农产品价格综合指数将延续此前下行的趋势。

农业气象逐渐恶化,农产品炒作渐行渐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5月随着美元的强劲反弹而逐渐走弱。美国农业部整体的供需预估对于谷物和油料也是整体偏空。然而目前农业气象状况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正好相反。欧洲的干旱愈演愈烈之势,美国中西部的降雨也明显延缓了玉米和大豆的播种。后期天气状况将对农产品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棉价、糖价料将逐渐下行:2011年棉花播种面积上升以及最终供给的恢复将对棉花价格构成两个主要的冲击。从4月份食糖的全国产销数据来看,产销同比纷纷下降,当前高位的糖价对于消费的抑制仍然十分明显,高糖价带动甘蔗种植面积上升以及对消费的抑制会使糖价在今年下半年逐渐下行。

短期生猪价格或受供给拖累,看好中期上涨趋势。从短期来看,6-7月份生猪价格可能存在来自来自供给端的下行压力。从中长周期的尺度来看,能繁母猪当前的存栏水平仍然持续下跌,同比去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同比下降1%以上。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生猪的价格仍然以震荡上行为主。

关注5月末食用油限价放松的后续变化,上涨是大概率:近期国内和国际大豆的价格维持上行,由于政府延长了对食用油的价格管制,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压榨利润出现明显的下滑。在较高的压榨成本下,我们预计食用油价格上涨将是大概率事件。

PEG观察,行业估值已经接近合理:综合考虑行业利润增长,整体的农业行业PEG水平已经有所回落。按照市场对于2011年农林牧渔行业盈利增速的预估,当前行业2011年PEG为0.7,低于2010年的平均水平。估值水平正在不断向合理水平逼近。(莫尼塔(北京) 马冬凡)

证券行业:国际板推出预期快速升温,券商受益

国际板推出预期升温。今年以来包括央行副行长、上交所理事等监管层领导在两会、陆家嘴论坛等多次场合均发出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信号,先后包括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中表示,目前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进一步明确了近期推出国际板的预期。

国际板推出条件基本成熟。随着近年来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中介机构逐步成熟,国际板的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同时国际板的推出本身也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汇率改革的进程。我们认为,目前无论是监管层意愿还是推出的条件都已预示着国际板年内推出的概率将大为增加。我们推测国际板推出将延续先跨境ETF、再红筹回归、最后境外企业上市的路线。

全球金融中心多有发达的国际化资本市场。从纽约、NASDAQ、伦敦等全球主要交易所看,外国上市公司无论在家数还是成交规模均已占据较大比重,以纽约为例,到2009年底,外国上市公司达495家,占比21.3%,总成交额19.3万亿美元,占比10.8%。对于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外国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更达40%以上。即便对于处于亚太地区的韩国、台湾等地方性金融中心,依然有一定规模的国际板。而从历史经验看,国际板的规模同本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估值水平密切相关。

国际板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认为一旦国际板得以推出,目前国内相对活跃的资本市场以及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将吸引大批海外企业登陆国内。目前香港主板共有98家红筹股公司,总市值达4.4万亿港元;对于全外资公司而言,包括汇丰控股、联合利华、东亚银行、长江实业等公司均表达过在国际板上市的积极态度。

国际板项目将集中在少数兼具大项目发行优势及国际化经验的券商手中,发行费率有望高于同类A股项目:在国际板的发行对承销商在项目拓展、资本实力、国际化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高盛高华、中金公司等合资券商外,本土券商中仅有中信证券等极少数公司兼具了大项目承销优势以及较为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同时,该市场的高度垄断性以及发行工作难度的明显提升,国际板的承销费率将明显高于A股同类项目。

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受益最为明显。上市券商中我们认为短期内有机会分享国际板大餐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以及招商证券,其中中信证券在项目储备上已预备多年,无疑将成为该市场最有竞争力的券商之一。

风险提示。国际板推出进程低于市场预期。(海通证券董乐)

稀土行业:稀土产品交易所获批组建,必将带来稀土价格再发现

事项:

[包钢稀土今日公告]《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被批准组建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的公告》,公告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包头市组建“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不得包含“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管理、仓单交易”;由包头市尽快组建以包钢稀土和内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企业法人,开展稀土产品交易相关工作。

评论:

稀土行业整合“第二枪”,内蒙古地区继续处于“领跑”地位。

5月19日稀土行业“国22条”发布后,内蒙古人民政府在继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稀土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行动后,批复并组建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这契合“国22条”中提到的“用1-2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的要求,也是在流通领域对稀土行业进行整合的第一次大举尝试。这符合我们前期所预期的“中国稀土行业将陆续出台相应措施和政策”,稀土行业正式进入“十二五”阶段。

成立有色金属现货交易所是中国在优势小金属方面重夺定价权的又一举措。

今年以来,全球对资源定价权的争夺越来越明显和激烈,如越南提高钛精矿的出口关税,并实施配额管理。中国在优势小金属方面除了矿山整合,出口配额管理等,各地方政府或企业也纷纷采取成立小金属交易所的方式,如在今年4月份挂牌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以及在今年5月底一期工程将完工的“湖南稀贵金属交易所”。

早在08年金融危机期间,包钢稀土就提出了收储、建立统一交易市场等一揽子夺回国际市场话语权的方案,其中就包括建立稀土交易所。这次在稀土行业大整合并且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提供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最终得以实现。

来自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例子——我们认为“社会资本参与、交易方式灵活化”将带来稀土价格的再发现,利于稀土行业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上文所述,无论是组建小金属交易所还是稀土产品交易所,题中之意便是掌握定价权,尤其对于中国一直存在“贱卖”的,如锑、铟、稀土等金属品种。我们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经验中可以直接看到这一点。

1)首先是社会资本的参与。参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的会员分为“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两类,而较低的交易门槛也更容易吸引中小投资者。

2)其次是交易方法灵活,存在杠杆交易,延期交割等多种交易方式。泛亚交易所实施保证金制度(20%),即实行杠杆操作,而且市场参与者可以每日提出交割申请,也可以延期交割。这是在现货交易方式上的重大创新。当然这容易在前期引起价格的放大效应,我们从交易所上市开始的铟价格持续无量涨停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3)交易公开化使得价格更能反映真实价值,减少信息不公开造成的区域差异。这无论是从经济学原理上还是交易市场上的经验都是成立的,集合竞价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发现的方式,虽然泛亚的经验表明前期会有相当的炒作行为(天津文交所的例子则更为极端)。

4)流通秩序得到改善,企业生产得到一定保证。现货交易所建立时必将设立现货交割仓库,而随着交易量和交易群体的扩大,设立全国各地的仓库也将是一种必然(我们从湖南稀贵金属交易所在湖南永兴、广西河池建立交易所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在交割合同的约束下,以及全国交割仓库及相应物流的配套,市场流通秩序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当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认稀土交易所自身的交易规则和方式,但是从泛亚的经验来看,社会资本参与、交易方法灵活化、交易公开化必将带来稀土价格的再发现过程,同时也将改善稀土市场的流通秩序。

包钢稀土的价格话语权将进一步加强,维持包钢稀土“推荐”投资评级。

根据公告,稀土产品交易所将由包钢稀土和内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我们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商的包钢稀土将有可能借助稀土交易所的成立进一步加大对稀土价格的话语权,而高新控股(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另一方的组建参与者,无疑是从政府层面对包钢稀土的产业专营保驾护航。

我们维持对包钢稀土的“推荐”投资评级,并维持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52元/4.42元/5.54元的盈利预测。(国信证券 彭波 谢鸿鹤)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