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窗口完美开启 节后反击可期

一财网2011-06-03 15:12:00

责编:群硕系统

===精彩导读===

今日盘面 利空传闻得以澄清 大盘强势反弹(本页)

节后展望

时间窗口完美开启 好戏在节后

必将到来的政策松动 将力推股市中线上升

主力资金

期指多空争斗开始降温 指数下行风险减少

测算机构琳琅满目 基金仓位数据互相"打架"

A股大跌险资不幸被套 险资"抄底"抄早了?

通胀之剑高悬 仅两成私募看涨6月

===本文阅读===

利空传闻得以澄清 大盘强势反弹

今日消息面有四大利好:一是发改委否认清理地方债,澄清昨日的上述利空;二是虽然加息预期依旧,但央行近期大额尽投放,缓解资金紧张;三是媒体报道有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四小QFII即将成行,有利于增加场内资金等等,利多消息不断涌现,有利于大盘从低位震荡走高。新的时间窗口在6月7日,这刚好也是加息预期明了的日期,所以,大盘的新反弹或从今日展开。

这一周为什么大跌之后,在末尾出现戏剧化的变化?还是要总结一下这周的利空消息。在5月份PMI连续创新低的情况下,工信部等发布的春季经济报告显示经济增速下滑,加剧了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担忧。与此同时,工信部还指出未来一段时期的通货膨胀还将维持高位,与央行管理层讲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不谋而合,短期货币政策松动看不到希望,甚至于端午节期间加息预期深入人心,由此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不能不让人悲观。再加上汇金否认增持银行股,并且表示增持前会公告。但事实上每一次汇金的增持都是在买入后才公告的,如此言论对市场的负面就比较大了。还有市场传言央行将清理近三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银行系统必将受到冲击。当然招商银行抛出一年内在A/H股市场最高融资达600余亿元也不容忽视,引发银行业再融资逼近的猜想,经济面和资金面都出现悲观情绪,市场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但是今天的消息面对这些利空进行一一化解,发改委否认清理地方债,澄清昨日的利空;虽然加息预期依旧,但央行近期大额尽投放,缓解资金紧张;媒体报道有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小QFII即将成行,有利于增加场内资金等等,利多消息不断涌现,有利于大盘从低位震荡走高。新的时间窗口在6月7日,这刚好也是加息预期明了的日期,所以,我们等待已久的大盘新反弹或从今日展开。

反弹在犹豫中展开

经历昨日大跌后,大盘在犹豫中展开反弹,昨日因媒体报道地产融资平台贷款进入清理期,引发了市场恐慌,银行、地产等相关板块大跌拖累股指,今天媒体刊载发改委否认清理地方债,使得恐慌气氛有所缓解,但地方债目前不清理不等同于问题不存在,只是市场因此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经济刺激后遗症对中国经济的困扰将在数年内难以清除,经济减速已成共识,大盘中长期向淡难以转变,只是连续下跌跌幅已深,市场会有所反弹修正下跌斜率,今天的反弹缺乏成交量的配合说明资金的流入较为谨慎,这恰恰是反弹有望延续的信号,套牢程度较深的投资者仍可继续持有,等待更好的减仓机会。(广发证券 万兵)

时间窗口完美开启 好戏在节后

昨天股指在银行股大幅杀跌下创下2676点的新低,但尾盘却放量回升,留下长下阴线,最后一跌迹象明显。今天早盘两市小幅低开后便一路冲高,买盘踊跃,指数轻松收复5日线。多晶硅,飞机制造,军工航天,房地产处于涨幅榜前列,其他板块也几乎全线飘红。个股呈普涨格局,印证了昨天属最后一跌的性质。

消息面上,根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2日,两市已有7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近八成上市公司预喜。预增幅度居前的公司多因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一次性收益,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给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带来压力。上市公司业绩是投资重点关注的问题,中报某种程度上预示这一年的业绩情况,若中报预计普遍较好,则令投资者对未来的中报行情充满期待。此外,业内人士2日向记者表示,《"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批。"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目标已明确上调至10吉瓦,较该规划初稿中的目标翻了一番。该规划最终将随《"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一并出台。相关概念股今天早盘均表现不俗,智多盈投资早在5于10日的专题中进行过光伏产业的分析和挖掘,现在规划明确了我们之前的判断。相关上市公司值得长期跟踪。

另外,6月时间窗口开启后,市场对央行在端午节期间加息的预期愈发趋于一致,这种预期的高度一致早已在市场中体现了,因此靴子早点落地对股市将是一大利好。站在目前点位看,机会大于风险,本轮下跌中,被错杀的优质股票将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 (深圳智多盈)

必将到来的政策松动 将力推股市中线上升

旱灾和电荒是造成5月市场超预期大跌的主因,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到来之时,更需要政府组织力量去应对。在货币紧缩过度已经造成显著的资金紧张局面后,灾害来临将减速货币流速,需要货币政策松动来解决经济层面的危机。灾情让我们对6月以后货币紧缩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预期更加强烈,支持我们积极看好估值回升中级行情。

首先,货币紧缩是否过度。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直线上升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坊间传说只要紧缩再持续半年,浙江可能有4层中小企业倒闭。

货币紧缩已经过度。浙江、温州、央行的官员已经开始密集调研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过度紧缩如果造成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将造成大量中低端劳动力失业,造成民间信用风险集中爆发,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其次,货币政策有没有必要松动。灾害,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必定造成的结果是货币流速下降,金融机构为了避险可能主动冻结信贷,美国08年就是如此,民间资本也可能因为交易迟缓、暂停交易而流量大减。此次旱灾后,需要救灾资金投入,尤其需要灾后建设基础设施的大举投入,电荒可能造成企业库存积压,现金流骤然紧张,货币松动已经非常必要。再次,货币政策能不能松动。对于国际粮价上涨而带来的CPI上升,货币紧缩的作用十分有限,只要等国际粮价同比涨幅回落,通胀压力自动回落。7月以后也将引来国际粮价同比回落,继续紧缩货币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俄罗斯已经重新开放粮食出口。国际价格持平或者下行之后,国内货币紧缩已经该改弦易辙了。

我们判断市场的基本逻辑是政策推手下的流动性逻辑。政策推手发力的目标必定是控通胀和保就业这两头的一端,过去5个月,政策推手无疑是极力控通胀的,完全符合我们去年12月的政策预期,市场流动性紧张,股市低迷不振。我们非常乐观的预计,未来3到6个月内,政策推手将转向保就业,因为货币过度紧缩造成的恶果已经暴露出来,就业问题将重新成为核心问题,货币政策松动、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走向,股市在超预期下跌后将迎来强劲回升。

我们坚信,只要通胀压力出现缓解迹象,只要就业矛盾苗头显现,政策转向谋发展就是必然的,向几近干涸的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也将是必然的。股市将在6月全面向好,市场将迎来年内最为重要的一轮中级行情,估值回到过去两年的高点,上证指数可达3300点附近,预期有20%以上的升幅。行业上,工程机械和煤炭是我们重点建议配置的行业,也可以配置银行股,预计银行版块的超低估值将吸引较大场外资金流入,在行情中后期出现较大升幅。(雷鸣 德邦证券)

期指多空争斗开始降温 指数下行风险减少

昨日股指期货四合约涨跌互现,主力合约IF1106报收2963点,下跌1.25%,成交量放大至18.6万手,持仓量继续下降至33572手,较前一交易日下降了接近2000手。期现货价差升水7.29点。

从盘面看,由于隔夜美股受欧洲与美国本土利空消息影响重挫2.22%,A股市场现货各大股指均告大幅低开,深成指盘中一度击穿1月份以来的低点,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根据以往经验看,每当部分投资者选择"割肉"卖出之时,大盘离短期底部也就不远了。主力合约的多空对峙随着昨日股指期货合约在盘中的放量大幅杀跌,至收盘前开始恢复平静,多空双方均继续大幅减持手中的头寸,主力合约总持仓量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超过2000手的平仓。根据中金所数据显示,昨日空方总持仓共平仓了1328手,多方总持仓共平仓了1073手。

综合看,股指期货市场仍然是空头占据优势,但现货股指能在周四的大幅下跌之后逐步走高,并且收复大部分失地,颇具最后一跌的味道。目前沪深300成分股的PE在14倍左右,几乎处于近期历史的底部,现货股指继续往下跌的空间较小,即使找不到大幅反攻的理由,但盲目的杀跌已经不可取。加之,昨日期指合约的持仓大幅回落,空头止盈离场和多头逢高减仓均迹象明显。多空争斗降温降低了指数下行风险,主力合约有望背靠5日均线展开弱势反弹。(新快报 陈伟新)

测算机构琳琅满目 基金仓位数据互相"打架"

此前某一券商研究机构测得"基金仓位一周暴减7%",这一事件现在看来成为了此次公开论战的导火索。而基金仓位测算也成为业内的一个关注焦点。

各家仓位测算数据存差异

记者了解到,目前推出基金仓位测算的机构有各家券商基金研究机构、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等;由于涉及到测算样本、测算口径和测算方法的差别,各家的测算数据往往不尽相同,因此使得基金仓位测算可信度大打折扣。

以多家研究机构最新出具的5月27日测算结果为例,好买基金测算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1.03%,较前周降低2.23个百分点,扣除市场影响之后,偏股型基金主动减仓0.99个百分点。

同一天,国信证券的测算数据则显示,股票型加混合型总体的平均仓位则由上周79.03%,下降5.57个百分点至73.46%。

本轮争论"主角"马永谙供职的民生证券测算数据则显示,主动型股票方向基金平均仓位为75.25%,偏股型基金仓位为72.28%,平衡型基金仓位为66.27%。

此外,如信达证券、民生证券的测算数据也不尽相同。不过由于各家机构统计时对基金的分类模式存在差异,不具备完全可比性,因此,各家机构测算数据的差异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仓位测算表现市场情绪

如今测算基金仓位的机构可谓是五花八门。券商和其他一些第三方独立机构每周都有仓位测算报告。

马永谙表示,基金市场占比虽然在下降,但仍然是投资行为较为相近的最大一个投资群体。在没有投资行为与其迥异的其他机构作为其有效交易对手之前,基金仍然是市场最重要的决定者。以包括仓位分析等在内的各种手段去分析基金,对于投资仍然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同意马永谙的观点:"仓位测算只是种研究,不可能要求完全准确。就好比不能因为赢利预测不准就不要上市公司研究。投资者要做的是寻找质量较高,相对靠谱的研究结果,而不是简单否定。把测算结果和季报数据一比,测算结果准不准也就心里有数了。"

另外一位第三方分析师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仓位测算 "作用有一些,但是也不能盲目夸大,要辩证看待,基金仓位监测的数据肯定要做,作为研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地监测。"

深圳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则告诉记者:"市场出现紧急转折时,我们也会对比这些券商研究机构的仓位数据,具体到某只基金的仓位监测很难准确,我们平时看看这个数据,也只是为了看看市场情绪。"

另外,有投资者告诉记者,对于基金的仓位测算每周都关注,这是捕捉基金动向的一个指标,因为基金公布的季报、年报数据有时滞。当然基金仓位也只是分析后市的一个参考因素而已。(每日经济新闻)

A股大跌险资不幸被套 险资"抄底"抄早了?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保险资金所持的银行存款一改连续几个月持续增加的趋势,骤减989.07亿元。与此同时,当月保险资金投资余额环比增加327亿元,表明保险公司在4月加大了投资力度。但近期A股市场的大跌可能令向来以"踩点精准"著称的险资也不幸被套。

日前,中国保监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保险资金资产总额5.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环比减少705亿元,减幅为1.03%,是今年以来单月资产总额首次下降。

存款不增反减

数据显示,继3月份保险资金单月增持银行存款达到最高值1657.99亿元后,4月份银行存款一改连续几个月持续增加的趋势,比3月份减少989.07亿元。

有分析指出,保险资金4月份在银行存款上的"大撤退",很可能是大额存款到期,保险公司将大部分资金转向债市和股市,以应对目前的高通胀。

保监会数据显示,与资产总额、银行存款减少相比,4月份保险资金投资出现明显增长。截至4月底,保险资金投资余额达到34226亿元,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环比增加327亿元,表明保险公司在4月加大了投资力度。

可能大幅加仓股市

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方向通常包括债券、基金、股票、长期股权、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其中,共计20%的比例可自主投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

公开数据显示,险资投资力度与股市的起伏往往有很强的关联性。今年1月,随着股指触底反弹,险资加大了投资力度,当月增加投资1291.13亿元,银行存款减少了300.95亿元。2月险资继续加仓,实现银行存款和投资双提升。但3月市场形势不是十分清晰,股指出现冲高回落态势,险资果断减仓,减少投资力度,大幅度提高了银行存款力度。

进入4月份,股指回落,保险资金又毅然加仓、逢低捡货,但向来被市场视为"先知先觉"的保险资金这次却没有料到5月份股指还会继续探底。

从4月份数据来看,保险资产总额的缩水远高于投资资金的增长。市场分析,很可能是保险资金在权益类投资出现亏损所致。例如,4月投连险投资股票、基金的账户收益平均亏损就接近5%。

保障房分流部分险资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推测,处于加息周期,除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向,其他投资方向也可能分流了一部分保险资金。

有消息显示,包括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7家保险公司将筹集700亿至800亿元的保险资金投向北京保障房建设;中国平安携手城投控股推出7年期保障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募集不超过30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广州日报)

通胀之剑高悬 仅两成私募看涨6月

新快报记者 强燕

在CPI冲高的高通胀预期、经济下滑担忧、国际板即将推出预期等利空冲击下,刚过去的5月满盘尽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无一幸免,跌幅超过30%以上的个股比比皆是,仅有部分中报业绩高增长、国际板相关受益概念股略有上涨。虽然不少私募人士已经预计到市场会有调整,但因仓位偏高或所持个股补跌等原因,未能避免出现损失。

不过,经过连续两个月的调整,大盘已经回到年初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了,6月份市场是否会出现一个让人欣慰一点的局面呢?据私募排排网对多家私募的调查问卷结果看,由于通胀压力高企、经济增速下滑、国际板越来越近等因素未发生改变,对6月份的大盘,大多数私募的态度仍相对谨慎。对投资机会可能涌现的板块,私募多认为,会来自大消费及医药。

五成私募认为横盘概率大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显示,21.05%私募看涨6月行情,26.32%看跌,52.63%私募认为大盘会维持横盘整理。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陈伙铸分析说,看涨私募的理由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认为通胀、经济等情况并没有预期严重,货币政策或会出现微调;二是大盘经过暴跌后,众多板块和个股已经充分释放风险,估值上区域合理甚至低估,到了建仓好时机;三是市场对诸多利空已经充分反应,在低估值的情况下,只要预期发生改变,市场就能发生逆转;四是产业资本进行大幅增持,社保基金入市等一系列现象表明政策底已经出现,价值底已经出现,现在要静待市场底出现。

看跌的私募所持理由看起来也很充分。一方面干旱可能使得通胀进一步走高,通胀会继续超预期;另一方面,PMI创9个月新低也表明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未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盈利会出现下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出现股东减持,业绩与减持双杀使得压力加大。另外,国际板、新三板、IPO、再融资等市场扩容会使市场流动性继续趋紧。“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当前仍需保持多一份谨慎,控制风险”。

仓位拟低于半仓者占五成

此前由于看淡5月市场表现,不少私募进行了减仓,仓位在30%以下的私募大幅增加了20.9%,为23.68%,更有私募将仓位控制在10%左右,仓位在50%-80%的私募大幅减少了24.12%,但80%-100%高仓位的私募反而小幅增加了4.68%,为15.79%。不过,在5月份基础市场普跌的情况下,无论仓位高低净值几乎都难逃一跌。一位北方大型私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仓位只有三成,但还是感觉到“跌得很疼”。上海一家大型私募由于在5月份过早加仓导致净值大跌,还引发了市场关于其被监管部门调查的猜想。

对于6月市场,虽然预期会继续下跌的私募占受访总样本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但从持仓策略看,计划采取中低仓位的却占一半。具体而言,计划将仓位维持在30%-50%的私募占比达到34.21%,仓位在30%以下的为15.79%,合计占一半。不过,与5月份相比,计划持30%以下仓位的私募占比明显减少,显示私募的心态谨慎中又略带积极。

广州本地私募西域投资总经理王建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其3月份就将仓位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虽然他认为目前尚未到全面布局的时候,但对一些基本面较好的超跌股,会考虑适当参与。

投资点睛?

可逐步买入被错杀优质成长股

5月份大部分板块都是一片暗绿,那6月份是否会出现一些颜色回暖的板块呢?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显示,较多的私募认为,机会会在大消费和医药等板块。其中39.47%私募看好大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医药板块以21.05%比例紧随其后,而金融、新兴产业和资源类股也分别有18.42%、15.79%和10.53%私募看好。另外,水电、制造业、军工、科技、化工、业绩高增长、农业、水利等众多板块都在私募关注范围。

陈伙铸认为,消费、医药和新兴产业作为私募一直以来关注重点,经过长期的调整后,估值上逐步具有吸引力,终于再度受到私募重点关注,国家扶持、行业确定性是私募长期看好的基石。金融估值偏低,在弱市中,作为防御性品种进行配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63.16%私募认为中小市值个股风险尚未完全释放,估值仍然偏高,对其抱谨慎态度,仅7.89%私募认为中小市值个股到了买入时机。不过,虽然多数私募认为中小市值个股风险并没有完全释放,但从估值和成长性上讲,中长期看,部分高成长的优秀企业,已经逐步具有吸引力,而部分被错杀的好企业已经到了较好建仓时机。同时,中小市值个股会出现分化,优质企业到了逐步买入时间点,但业绩差的股票调整道路还很漫长。

私募信心指数触底回升

或预示A股反弹

新快报讯

经过前两月的大幅下跌,6月私募信心触底反弹。私募基金经理对6月A股市场的信心较5月份大幅提升,或预示着未来一个月A股市场将筑底反弹。

融智投资昨日发布研究报告称,2011年6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06.47,较上月上升6.07个点,涨幅为6.05%。调查结果显示私募基金经理对6月A股市场持中性偏乐观观点,信心较5月份大幅提升。融智投资高级研究员包桂芝表示,6月信心指数的两大分类指标都较5月有所上升,这表示基金经理不但对A股市场趋势预期中性偏乐观,其仓位增减持投资意愿也相对积极。

6月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为106.86,较5月上升2.86个点,高于临界点,持乐观态度的基金经理比例比持悲观态度的基金经理比例高11%;另外,6月仓位增减持投资计划指标为105.88,较上月上升10.88个点,计划增仓的基金经理比例比减仓的基金经理比例高7%。

包桂芝指出,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自发布以来,其变动趋势和市场走势趋于一致,作为A股先驱指标的作用越发明显。

报告显示,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4月份来连续大幅下跌,两个月下跌幅度达19.80,同期A股市场表现与其极为相似,沪深300指数4月和5月累计下跌6.87个百分点。

“由于信心指数发布的时间不是很长,从绝对值来看,信心指数未能更好地反映市场的表现。”包桂芝补充道,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观察指数的变动趋势更具有参考意义,6月信心指数的触底反弹很可能预示着6月份A股市场将筑底反弹。(新快报)

举报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